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
2018-05-14魏亚丽
魏亚丽
[摘要]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目前乡村产业缺乏支撑、乡村治理有失妥当、乡村环境污染严重和乡村居民文化素质低下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基于此,振兴乡村产业、加强乡村治理、打造乡村人才队伍的任务迫在眉睫。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发展瓶颈;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深刻思考。在国家未来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实现“农业必强、农村必美、农民必富”的伟大目标,需要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发展瓶颈及其发展策略。
1 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发展振兴好比经济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犹如上层建筑,前者对后者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拟从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总体要求、最终目标等四个方面来准确把握、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三农”问题,科学决策,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农业发展战略,带领我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系统战略,内容涉及城乡融合发展、农村治理、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习近平,2017);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当前,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该战略无疑是对以往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政策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表1)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必须坚持整体性思维,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看作一个整体,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发挥出 “1+1>2”的整体效果。其次,又要注重二者的均衡发展,农业产业固然重要,农村治理也不容小觑。既要加快农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彼此融合,又要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2 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瓶颈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李忠华,2017)。由于重城市轻农村思想的长期存在,乡村振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则需在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环境、乡村文化上做文章。
2.1 乡村产业缺乏支撑
良好的产业支撑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落后、产业模式单一、产业发展的地域性突出、产业发展大众化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新时期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大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一味模仿不曾创新则永难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产业之路。此外,一些地区虽利用先进的技术条件但往往只是片面追求“做大做强”重量不重质,“谷贱伤农”的悲剧悄然而生(朱启臻,2018)。
2.2 乡村治理有失妥当
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已成为衡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重视制度建设,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出现,诸种现存的制度显然与当下的乡村发展不相适应,乡村治理危机应时而出。主要表现为:群众性事件愈演愈烈、村民参与村务热情度低、村民间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等,乡村治理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趋势。
2.3 乡村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用地广且耕地的比重大,然而由于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等的过量使用,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以农药污染、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最为常见。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透支和环境超载现象已暴露无疑。
2.4 乡村居民文化素质低下
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些居民文化程度低、村干部素质缺失的现象。“小富即安”的思想已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那些习惯于按计划办事、等上级指示、靠上层决策、听领导指挥的村干部不乏少数,“等、靠、听”已成为这些想做“太平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村干部的标志词。
3 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措施的推进策略
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在于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其实施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战略路径(郭晓鸣,2018)。新时代下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在现代化的产业、现代化的体制、现代化的环境、现代化的人才等方面合理把握、统筹全局。
3.1 振兴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弱则经济衰。加快振兴农村产业,首先,要走乡村经济多元化道路。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不断挖掘其他的新产业,比如渔业和手工业,促进乡村生产类型多元化。改变单一的农户经营为主,实施“农户经营+农业企业+外资产业”的经营模式。其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基于各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发展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比如,利用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生产地方土特产品。最后,发展融合产业。从多维视角挖掘农业的不同功能,寻找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衔接点,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同时,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无缝对接,比如将农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电商等产业有机融合,真正将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
3.2 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家骧,俞竹平 2018)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给乡村治理机制带来诸多挑战。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我们要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发展,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同时也要注意到居民生活的小环境,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农民幸福家园。比如,针对发展滞后的西部丘陵地带,由于其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政府应该综合考虑实施“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来扶持该类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尤其要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大力推行绿色生态技术,将污染地区按照污染程度分为重度污染地和轻度污染地,针对不同的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使农村拥有真正的青山绿水。
3.3 打造乡村人才队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乡村人才队伍,就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一要改造旧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巩固新的领导机构,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二要明确农民培训主体、改革农民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制定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职業农民教育体系,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三农”工作队伍。三要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来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比如,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奖优基金、手工业品制作室等项目来引导各类人才自愿返乡创业,支持农业发展。四要健全体制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引导和鼓励城市退休工人、大学生、外流务工人员、农民工投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使各种有知识、能开拓、有技能的人才互相学习、团结奋进,造就一个新型农民组织,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铺路奠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李忠华.基于农民视角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2017(6):50-51.
[3] 朱启臻.关于乡村产业兴旺问题的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8(08):39-44.
[4] 郭晓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与突破重点[J].中国乡村发现,2018(01):90-95.
[5] 马家骧,俞竹平.突破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阻碍因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