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薏仁产业发展研究
2018-05-14李刚徐驰曹茂
李刚 徐驰 曹茂
[摘要]云南师宗薏仁种植系统,是2016年由农业部评为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薏仁在师宗县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当前,师宗薏仁产业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技术简单、品种单一等问题。促进薏仁产业发展,需要强化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进专业人才,同时扶持龙头企业拓宽市场。
[关键词]师宗薏仁;历史变迁;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519;F326.11 [文献标识码]A
薏仁,又名薏苡仁、薏米、六谷子等,因其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且营养价值颇高。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101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和“生命健康之禾”, 具有抗癌的作用。
1 师宗薏仁种植历史及育种来源
“云南师宗薏仁种植系统”,是2016年由农业部评为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师宗薏仁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距现在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师宗于明末“改土归流”之后,大批汉人陆续迁入,带来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和耕作技术,开垦土地,使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发生了新的变革。到了清代,当地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土烟、棉花等,而薏仁逐步也在当地的槽区开始种植。笔者采访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高良苗族瑶族壮族乡笼嘎村的一位81岁的苗族老人时,了解到在她小时候就已经有农户种植薏仁。根据《师宗县志》和《师宗农业志》记载:“1949年后,师宗县经济作物有烤烟、土烟、油菜、甘蔗、生姜、花生、芝麻、葵龙子、薏仁米以及少量大麻。”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薏仁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到了2006年,师宗薏仁米栽培在师宗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是师宗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之一。
师宗县薏仁的产区主要分布在高良乡、五龙乡、龙庆乡。因为这里有南盘江的经过,所以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峡谷,海拔较其他地方来说偏低,雨量多,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薏仁的生长。该区域全年平均温度18.5℃,最高7月达35℃,最低1月8.6℃。全年无霜期333天,年均日照 2700小时,≧10℃活动积温6860℃,年降雨量1300~1800mm。土壤以沙壤土为主,PH值5.5~7.9,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薏仁种植。
师宗县当地居民有长期种植和食用薏仁(当地名称为:师宗黑壳小粒薏仁)的历史,而这种薏仁都是由野生薏仁驯化而来。但由于时间长、世代多,品种混杂退化比较严重,其特点为:薏仁植株参差不齐,生长潜力不同,成熟程度早晚不同,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减弱,害虫危害大,穗小,粒少,丰产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师宗县农业局中药材工作站加大力度对传统薏仁定向选育,不断提纯改良了传统薏仁的特征特性。其方法是在传统种植的薏仁群体中选择长势和特征特性比较好的种源种植,从苗期、返青拔节期分蘖期进行群体选择,淘汰不良单株,这样经过几年的定向选育,黒壳小粒薏仁已经具备稳定的特征特性而且丰产性、适宜性及抗逆性良好。
201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014年师宗县中药材工作站将群体改良过的地方薏仁品种定名为“师宗薏仁1号”。
2 师宗薏仁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近些年对薏仁米的粗加工以及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增加,使得薏仁米的价格逐年上涨。因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显著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大量的薏仁米种植大户随之出现,大型营销、加工企业促进行业的发展,前景乐观。
目前,师宗县已初步建立了研发和深加工企业,在云南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普瑞公司开发的“薏美人”产品、营养早餐、面膜伙伴、营养颗粒等10多种健康食品获得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称号,被认定为品牌产品的“薏美人”商标同时也被认定为云南省的著名商标。产品在改善亚健康人的体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深受社会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2.1 生产现状
师宗薏仁主要种植品種有黒壳小粒薏仁、黑壳大粒薏仁、大白壳(糯性)薏仁、硬壳黑粒薏仁等品种,其中以黑壳小粒薏仁为主要栽培推广品种。 2014年,全县在海拔900至1600m的种植适宜区种植0.3万hm2,其中:高良乡0.2万hm2,分布在笼嘎、雨厦、便料、科白、纳厦等村委会;五龙乡0.07万hm2,分布在狗街、牛尾、花桂、脚家箐等村委会;龙庆乡333.33 hm2分布在庄科村委会、泥槽村委会、阿那黑村委会、梭峰果园、水头园艺场。实现产量达302.4kg/667m2,总产量1.36万t,总产值8160万元。较上一年产量250 kg/667m2增52.4 kg/667m2,增加17.33%。
2.2 产品加工现状
师宗塔旗薏仁食品有限公司在狗街流转土地13.33 hm2,拟建成集种植体验、产品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园内配套建设日烘干能力60t及860m2的仓库一幢。依托专业合作社来保证公司所需薏仁原料的种植,在高良笼嘎、纳非合同种植薏仁312.33 hm2,2014年公司收购薏仁原料3000t,预计产值达6000万元,上缴税收240余万元。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普瑞庄园”内建成2 hm2有机薏仁示范基地;在科白村委会建立了有机薏仁示范基地20 hm2,示范带动200 hm2。2014年公司收购薏仁原料3000t,预计产值6000万元,同比增加50%,上缴税收240余万元,同比增加50%。
2.3 收购销售现状
师宗县高良乡设里、鲁古、五龙乡狗街、龙庆乡泥槽等为主要的收购集散地。收购的人群目标是向合作社(企业)收购、加工、销售为主。每年的收购外销量为1.585万t(其中本地收购量0.885万t,外调0.7万t),收购价格均价为5~8元/kg,初加工产品价格20~25元/kg,精加工价格已突破32元/kg。师宗薏仁壳薄粒大质量上乘,其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含量达1.79%,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薏仁米的市场价格是20~30元/kg,购买价格为8~16元/kg。市场销售的情况是令人鼓舞的。目前在建项目有普瑞生物年加工2000t薏仁熟化粉项目、年产200t薏仁油加工项目、薏仁化妆品、药食兼用保健品项目和塔旗薏仁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3000t的薏仁面条及糕点等熟食品生产项目。加工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师宗生物工业园区,粗加工以及精深加工的产品、副产品主要往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销售。具体的销售地点则是销往当地专卖店、药店、制药厂以及各大超市等。
3 师宗薏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技术简单
由于薏仁本身喜湿的特性,所以薏仁米的大部分种植地都位于海拔1200到1500m的山区和半山区。耕地少,坡度大,不利于机械耕作。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且山路崎岖,柏油马路并未修到薏仁种植区,农民还是依靠人抗马拉等方式来进行运输收割好的薏仁。薏仁种植均为农民自由种植,种植技术千差万别,管理非常粗放,部分山区靠毁林开荒种植薏仁。
3.2 科技推广落后,品种相对单一
科技服务体系、虫害防治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并没有系统的建立起来,而且当地也缺乏从事专业研究薏仁的科技人员。因为缺乏从事该工作的科技人员和配套的科技体系,导致当地的薏仁品种混杂不堪,虽然师宗县中药材站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培育出“师薏一号”。但是由于品种太过单一,在同类市场缺乏竞争性。
3.3 增产压力大
土地方面,随着其他经济作物(生姜)的发展,耕地資源较少的问题显现了出来。很难继续依靠面积的扩大来提高薏仁米的产量。劳动力方面,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逐年下降,影响了当地薏仁米产业的发展。在企业方面,目前仍存在标准化不足、产业发展规模小等问题。产品精加工和品牌培育滞后,不足以开拓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当地产业的总体质量和效率水平不高,和其他同类产品不具备商业竞争力。
4 师宗薏仁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措施的研究、推广与服务
采取引种试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改撒播为点播等技术,寻找科学可行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由于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通过引进新品种、提纯复壮达到恢复种性,扩大优良品种的来源。整合与薏仁产业利益相关的部门项目资金,形成一个有力的、足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助力,以此来大力促进师宗县薏仁产业的发展。
4.2 引进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宣传
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员深入各个示范区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薏仁播种、施肥、中耕管理等工作,进而扩大示范辐射带动效果,促使薏仁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在种植薏仁区举办薏仁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促使农民更科学、更合理掌握薏仁种植品种、关键技术、平衡施肥的规律及方法。形成不同时期的管理技术和要求,推动薏仁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薏仁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品牌创建等,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发展薏仁产业的良好氛围。
4.3 提高规范化程度,扶持龙头企业拓宽市场
要在现有的平台基础上,继续提高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建设基地示范作用。使师宗县的薏仁产业成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新的拐点,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率。加强薏仁品牌店的生产能力建设,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营销集团,着力打造薏仁及相关产品市场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优质薏仁产品市场意识,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支持当地的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加强该企业的领导作用,拓展与薏仁相关的产业链和经济链,推动师宗县薏仁精深加工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师宗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师宗县志[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 赵剑武,张超.师宗县薏仁米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 .云南农业, 2014(8):50-51.
[3] 李璠.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 乐巍,吴德康,汪琼.薏苡的本草考证及其栽培历史[J] .时珍国医国药,2008(2):314-315.
[5] 陈建白.薏米的开发利用[J].云南热作科技,1999(2):18-19.
[6] 文新雷.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20):61-62.
[7] 周祥,周蓉,马臣丰,等.贵州省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4(10):42-45.
[8] 江惠琼.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云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