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导向与困境解决:“三乡”视域下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

2018-05-14李永辉李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乡村振兴

李永辉 李茜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凸显了乡村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则在于人才智力支撑,只有乡村人才的振兴,才能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性动力,因此,从三乡视域下阐述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其主要的价值导向则是以乡愁、乡情、乡土作为人才精准引入与培育的重要方式,解决当前乡村面临的人才困境,为实现乡村人才的全面振兴建立情感与道路的双重机制。

[关键词]三乡;乡村振兴;上山下乡;绿领人才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指导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章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举措。同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乡村人才的智力支撑为其注入持久动力与活力。通过乡村人才的振兴,创新了传统乡村发展的路径依赖,回应了乡村建设中的人文关照,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才引领,从而为其现代化建设与稳定发展奠定了基调。

1 三乡内涵阐释与价值目标分析

要真正改变乡村人才匮乏的窘迫,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藩篱,从路径依赖上改变其现有的人才引进制度。“三乡”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乡村人才建设整体观,把“乡愁、乡情、乡土”作为人才塑造核心,以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为切入点,在实现外来人才“输血”与本土“造血”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的人才建设惯性思维与单向引入模式,突破了传统农村人才发展的局限短板,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而“三乡”作为乡村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全新手段,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围绕“当下的乡村振兴到底需要哪些人、怎样去培养和吸引这些人,以及怎样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而展开,重点探讨其乡村人才的引流与本土开发,其主要的具体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乡愁引才:依托乡村文明,筑牢乡村情怀,提升返乡人才心理认同

乡村人才的支撑则在于乡愁的守望,“乡愁”作为乡村出身人才最难忘的记忆,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呼唤,从机体到心理都深深被感染其中。以抓住乡愁作为引才的手段,其主要目标指向是那些出身乡村已在城市立足,且能力出众的各方面人才,通过依托乡村传统的文化与乡风,唤起对投身乡村建设的情怀,从而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通过“乡愁引才”,其主要的核心是重塑乡村外流人才的精神需求,加强对农村的情感唤醒,促使其为乡村的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以农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作为吸引之道,为城市人才下乡和外流人才返乡提供精神路径指引,为其投身乡村建设筑牢认同根基。此外,以“乡愁”作为引才的重要方式,也增强了这部分群体对于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激发对家乡故土投身建设的热情,也为当前的乡村人才树立了日后回报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榜样典范。

1.2 乡情聚才:时代创造机遇,抓住人才投身乡村热情,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时代的发展,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已经使得城市的建设与开发接近瓶颈,而相反的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常年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撑,许多行业、领域还处于半开发或未开发的状态,尤其随着乡村振兴时代的到来,农村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也正在以巨大的潜力吸引着各方人才的投入,使得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机会相继迸发,进一步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也为人才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为人才下乡创业,资金、技术、资源投入乡村提供了便利与平台,因此,以乡情聚才其主要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凝聚起那些对农村有着特殊感情但非乡土出身,且想在农村投资创业的城市人才,抓住城市人才想在新时代下的乡村大显身手的热情,增强对乡村建设的投入感与使命感,从而促使城市人才带着各种资源、技术下乡,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1.3 乡土塑才:“以土育人”,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强化乡村人才建设内部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提出要把培养“两爱一懂”人才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核心,而培育“两爱一懂”人才除了外部投入更需要发挥乡村本土内部育才功能,只有内外人才结合,才能形成乡村振兴强大的人才合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智力支撑。因此,以“乡土塑才”其主要的价值导向就是以实现本土农民的现代性转化为目标,对本土人才进行专业化、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培育,以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培养为手段,打造新型的农业农村经营主体,另外,在乡村“熟人社会”的基础上,通過完善乡村内部的人才交流机制建设,推动本土人才的技能合作与农村共同体建设,从而挖掘本土的内生性人才资源,强化乡村内部的人才建设支撑,实现人才的外来与内生融合发展,为乡村的人才全面振兴打牢“最后一公里建设”。

2 当前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生成性困境

当今的乡村在人力资本方面,面临着双重性的发展困境,不仅有从内向外单向度流失的矛盾逻辑,而且也有人才由外向内抽离式的断层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传统农村人才的代际贫乏,且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实障碍。

2.1 人才面临由内向外的单向度流失矛盾

随着国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大力推进,传统农村“去乡村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再加上国家为促进城市的迅速发展,政府从农村地区提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与有效资源,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基本公共服务越来越不均等,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农村人员”离开故土涌入城市务工的狂潮,与乡村的关系基本割裂。因此,也进一造成了乡村人才流失的代际传递,并且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流出人员与众多乡村学子已在城市立足,且成为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杰出人才,因此,在面对这一出身乡土,但已在城市立足且取得较大成就的传统乡村人才群体,只有通过唤起其内心的“那一抹乡愁”、以乡愁重新感召其对乡村建设的情怀,才能为乡村的发展注入其“强劲动力”。

2.2 人才面临由外向内的抽离式困境

乡村作为传统社会人才的蓄水池,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基础之上,由于单向度的“失血”过多,引起了农村地区人才“存量”的大幅度降低,也造成了当今村社集体出现了人才危机的困境,导致其乡土人才培育功能逐步被弱化、瓦解,使得农村各项事业的振兴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同时,以外部人才注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也难以做到因才而用、各得其所。

3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

“三乡”作为乡村人才引入与培育的重要创新方式,在寻求和接受外部人才投身农村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内部化建设与挖掘,将本土的平台吸引与情感呼唤有效结合,提升人才对乡村的情感认同,同时以乡愁情结、乡情机遇、乡土培育为手段,为人才自觉回报乡村、投身乡村、建设乡村强化精神引领,从而实现对乡村人才建设农村的双重激励,为乡村的振兴做好人才积淀,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3.1 留住乡愁回流:重塑乡村人文关切,加强平台服务建设

在当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要有效解决乡村人才供需矛盾,就必须统筹制度协调,从人文关切与平台建设为人力资本的回流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乡村人才回得来、扎得下的导向目标。

首先,要想推动那些从乡村出身但已在城市立足的人才回流乡村、建设乡村,就必须要加强对人才返乡的情感渲染,以“一封家书回归”工程增强对人才的情感教化,对外流人才发出返乡建设的号召,在以乡愁吸引人才投身建设乡村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与传播力度,以互联网、大众传媒为载体,及时传播本土乡村的建设发展概况,提升外流人才对家乡的关注与了解,从而实现在外乡贤能够带着感情回家、带着信息回转、带着资金回流、带着项目回迁,为乡村的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在通过乡愁情感引才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平台建设,从硬件与软件配备方面为人才返乡创业奠定物质资源基础,因此,政府要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要素的双向流动,在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保障工程”,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出发,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和“厕所革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的品质化、生态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從而为人才的返乡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3.2 抓住乡情引流:掀起“上山下乡”热潮,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壁垒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农村为各种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尤其那些对农村有特殊感情(非本土出身)又想在乡村建设中把握创业机遇的人才,更是对农村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因此,通过抓住这部分人才的乡情情愫和传统的乡村情怀,积极吸引其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从而为乡村的人才振兴添砖加瓦。

首先,要积极抓住人才想投资乡村的心理因素,提升乡情引才的内涵动力,掀起新时代的人才“上山下乡”热潮,因此,政府要积极鼓励引导广大社会英才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力量,为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基于人才下乡后的收益比较分析,政府可以为投身乡村创业的优秀人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为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提供行业发展平台,使其在乡村能够找到与城市同等的工作机会与发展前景,并且也要为企业下乡投资农村建设进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多项补贴,在融资渠道上,加快乡村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以银保互动和内置金融模式为下乡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从而,推动各类人才在农村发展中大显身手,从而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充足的人才储备。

3.3 实现乡土塑才:培育新型“绿领”职业农民,激发本土内生活力

乡村在面临人才持续流失的问题时,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短缺的困境,就必须从内向外将人才的注入与培育结合起来,积极发挥本土人才的“造血”功能,将输血与造血共同作为人才振兴的有效手段,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由于传统的乡土人才一直处于农村的自身环境之中,很难为乡村的建设精准发力,因此,以乡土塑才作为推动乡村本土人才建设的重要方式,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技能教育,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手,以建立农民“第二课堂”——农村夜校为载体,聘请外来专家和城市农技工作人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化技能培训,推动专家手把手教学与技能指导,为乡村产业发展塑造新型“绿领”人才。

其次,除了要提升乡村农民的技能素质以外,更要丰富其精神素质和知识素质,乡村在建设中,可以以设立“农民书屋、书桌论坛”等方式,以有效的物质奖励措施为手段,注重对农民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乡村党员群体,要加强农民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使其在农民群体中能够自觉树立起榜样,起到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并且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新乡贤”的培育,为新时代的乡贤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平台,使得其乡村人员能够在乡贤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投入到乡村建设的洪流中,形成乡村人才振兴的繁荣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新华社,2017-12-24.

[2] 刘易平,卢立昕.回乡村去——培养“两爱一懂”人才背景下潘光旦乡土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J].北京青年研究,2018(10).

[3] 张英魁.农村精英人才流失与新农村人力资源再造的路径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 赵泉民,刘靖北.新农村建设目标与现实之间的逆向:乡村人才智力支撑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01).

[5] 赵秀玲.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J].江汉论坛,2018(04).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乡村振兴
上山下乡
毛泽东对理想社会的新探索—上山下乡运动
阿里的“上山下乡”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金融“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