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劳动异化
2018-05-14桂华笙
桂华笙
[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奴役劳动,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被资本家剥削的事实,进而提出要解放工人,解放全人类。而今,中国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异化劳动却并未消失,异化劳动背后的不平等也自然存在,这似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矛盾。将从无产阶级的解放包括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解放,最后实现人自身的解放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并对其展开积极思考。
[关键词]异化劳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产阶级解放;经济解放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异化劳动”的概念首次出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中,马克思利用“异化劳动”有力驳斥了国民经济学认为的私有财产是国民经济学的固定前提,否定了私有财产的合理性。它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資本家剥削的秘密。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今天的世界,异化劳动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手稿》在1932年首次公开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一大批思想家、理论家和学者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是一个抽象概念,指劳动不再是人类有意识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劳动发生了异化,通过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以及劳动自身作为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相对立,并反过来控制劳动者加以体现。
异化现象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异化劳动却是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加以阐述。
首先,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大量产品的工人获得的是仅能维持自己生存的产品或与之相应的报酬,资本家没有劳动却占有了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对于工人而言是异己的。不仅如此它们还成为制约工人生存发展的存在物,工人不得不为了获得这些产品而为资本家生产更多的产品,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至此,工人与其生产的产品相异化。
其次,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相异化。一方面生产的过程就是劳动对象化的过程即劳动物化在对象中,这本是中性的概念,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在对象化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对立面,即劳动的异化。另一方面,劳动者不仅是在被强迫、被牵制的情况下进行劳作的,而且由于体现劳动归属性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那劳动也就不属于他自己的了,而是属于别人的,从而这种劳动自身是与自己相对立、相异化的。
再次,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类本质即在于人的劳动受思想支配,人类区别于动物便在于其劳动不仅是为了维持、满足生存需要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生产生活的,是有意识的。即人的劳动产生了意识所以人才成为了类存在物。而异化劳动的劳动是且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并且颠倒了意识与劳动的关系:正因为人的劳动受意识支配,所以人才让自己的劳动成为且仅仅只成为自己的生存手段。
最后,人与人相异化。人与自己的劳动及其产品相异化。自己的劳动与产品不属于自己那属于谁?属于有别于我的他者,所以我与他者相对立,而我与自我的关系须通过与他者的关系表现,那么我与自我也相对立,又因为人异化于自己的类本质,所以人与人相异化。
2 当代中国社会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现状与异化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尖锐的指出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正义、平等是形式上的、空洞的,是具有资产阶级属性的。因为社会还未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广大工人阶级还未从私有制经济中解放,何来政治上的解放,无产阶级尚未解放,人类的解放也就无从谈起。工资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压迫的减轻,相反,工资的存在就是剥削存在的最强有力的实证,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的凭证,是以货币物化社会关系的表现。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广大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统治阶级。但是在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资本的存在,异化劳动的存在,我们的解放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异化劳动的表现
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但是在现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依然存在,而其存在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私有经济,而私有经济存在于我国的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人民关系的物化和经济上的不平等。
在我国的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劳动者实际劳动的价值(产品或服务)并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那些掌握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公有部分的私营业主或老板,而劳动者自己只能获得相对自己创造的价值来说低廉的工资。那为何还要继续为私营业主或老板工作呢?因为他们要生存但却一无所有,所以他们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获取工资,再去市场上购得维持他们生存的由他们生产却不属于他们的产品与服务。劳动者的工资可能随着其创造的价值增大而提高,但是他们与私营业主或老板的所获益差距也在扩大,不平等也因此加剧。即便不平等劳动者还是辛苦工作来换得自己及其家人的生存与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人与人的的关系以商品生产者、所有者、消费者来划分,通过与商品的关系来表现。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一方面充满客体与商品的世界成为异己的力量与人对立,即物的异化;另一方面,人的活动(劳动)与他自己成为相疏远的东西,变成自然规律之内人之外的东西。即人的自我异化,即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自身的关系在与他者的关系中体现,而人与他人的关系则通过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在当代中国,人民内部的经济关系仍然通过商品来体现,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为商品所支配,劳动仍然存在异化。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高,工资提高了,劳动者通过辛勤劳作也可以和私营业主或老板一样有房有车,可以到处旅行。看起来没差的生活其实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私营业主或老板的孩子可以读贵族学校、出国留学,接受更好资源的教育,而普通劳动者的孩子只能做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方孜孜不倦,亦或与数以万计的同学一起竞争为数不多能享受较好教育的名额。劳动者的工资虽然提高,但是私营业主或老板却获得更大的利益,相比之下贫富差距在扩大,而不是缩小。经济上的不平等也就造成方方面面的不平等与不公正。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上的解放与经济上的未解放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水平极大提高的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阶级都将不复存在,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消灭了剥削与阶级,人民当家作主。但在经济上,生产力欠发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所以利用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產社会化程度的低水平、多层次的特点决定了生产关系具有多层次性。经济领域仍然存在着剥削与压迫,正如异化劳动的存在。那么就产生这样的的疑问,经济上并未真正解放怎么会有政治上的真正解放?
政治解放与经济的剥削与压迫是一对矛盾的命题,但是这一矛盾却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经历的,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个必经过程。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关系到全人类的解放,而无产阶级的解放则分为:政治解放—经济社会的解放—人自身的解放三个阶段。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在政治上首先要取得解放,成为统治阶级,这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前提。“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这一目标。在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还必须获得物质上的保障,这就要取得经济上的胜利,没有这一基础,政治上的胜利也只是一时的,所以第二步就是要实现经济上的解放。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就是在无产阶级获得国家统治地位后,要联合全体劳动者,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这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消除不平等,摆脱人为物所统治的现实和根源。而这也正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的,是我们所努力的阶段性目标。当中国实现这一目标之后,便要朝着人自身的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第三阶段目标也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最终目标前进,马克思认为这是无产阶级解放最后和最根本的任务。
3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异化劳动引起的思考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起源,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劳动更加充分的实现异化提供了条件和手段,而在异化劳动下,工人阶级是受剥削与压迫的,继而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这肯定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在共产主义社会异化劳动将不复存在,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则是实现人们发展的手段,而不仅仅只是生存的方式。
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漫漫而又修远,这期间还要经历不发达的共产主义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而中国现在正处于这个不发达共产主义阶段的起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无产阶级在经济上并未解放,而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解放,则必须利用市场经济、私有制等因素发展生产力,所以必然存在异化劳动的现象,必然存在不平等、不公正。但这只是阶段性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和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而不是一味漠视或一味批判。
虽然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致使人遭受奴役与压迫,但是也正是异化劳动提供了实现对人的异化的扬弃以及解放的条件。“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 。虽然异化劳动是生产力发展不足的产物,但异化劳动反过来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实践、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才能实现,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将消失,社会分工将不在,异化劳动也终将被扬弃。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过程充满矛盾,这并不是在理论上空喊口号,而是要在现实中正视矛盾。劳动自社会分工而产生异化,其消失也建立在社会分工不存在的基础上,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而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过程。一味地赞扬或否定只会迷失自我,只有正确的看待和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异化劳动的存在与表现,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才能克服和解决在追求经济社会解放过程中异化劳动带来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发展,向经济社会的解放更近一步,也是向共产主义社会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袁银桥,乔翔.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阶段的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9,62(2):156-162.
[4] 刘德厚.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