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

2018-05-14杨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立德树人构建

杨明

[摘 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为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审视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还存在完整性不足、育人性不足、有效性不足和精准性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着眼一点,应该从育人队伍、资助制度、教育方法和管理系统等方面来重新构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生资助;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党中央号召,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一直偏重于物质帮助,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必须在精神层面提供强力支撑。2017年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要求,强调各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立德树人是高校学生资助的价值取向与根本任务,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与更高的标准。为此,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进行体系重构。

1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1.1 重申报,轻反馈,资助体系完整性不足

按照一般高校的贫困生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等工作制度,个人申报是学生资助工作程序的起点,学生所在班集体的评议是重要环节。这些工作制度是规范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的必要条件,必须严格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造成两种不良的境况:一是学生在申报和评议的过程中存在比贫困、比关系,这些迫于无奈的比较无疑会加深贫困生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二是促使学生过分看重资助金额本身,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争取,把获得国家资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心态则会淡化学生的感恩意识。2017年国家资助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譬如对建档立卡的学生给予最高资助等级,进一步减轻了申报和评议的工作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申报和评议工作完成之后,一般没有在思想认识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对受助学生形成及时的反馈机制,造成了资助体系的单向运行。对资助效果的及时反馈及评估有利于学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同时也是教育、培养受资助学生的关键环节。

1.2 重评审,轻教育,资助体系育人性不足

开展高校学生资助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各高校对此十分重视,做出了一系列細化的管理安排,但侧重点多集中于资助的评审阶段。严格评审当然无可厚非,但严而有“爱”才能充分发挥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从申报、评议、审核、公示、批准、发放等工作流程来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规范,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现实工作中把这些工作一一落实之后,往往无暇顾及对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说教,更不能凭空发力,学生资助体系本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如果高校管理者不能积极利用这一载体,不仅会降低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性,也会反过来影响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正是由于工作理念的差异,使高校管理者在面对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时,轻视了资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只能确保眼下的公平,而不能着眼长远发展。

1.3 重结果,轻效果,资助体系有效性不足

落实国家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事关每一名贫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虽然在落实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徇私枉法的个案,但总体运行良好。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从严从紧,对民生事业尤为重视,学生资助也成为高校审计的重点之一。通过严格评审、透明公开、及时发放,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圆满完成,学生投诉率显著降低。但完成学生资助工作任务,不一定就能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依照立德树人的理念,资助不是目的,树人才是根本。评审过程中的公关现象、人际冲突和心理伤害,获得资助后的斤斤计较、互相攀比和不思进取等问题并未随着每一次的资助工作完成而了结。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是从物质和资金上进行资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贫困生精神层面的帮扶,而且非经济层面的困难对贫困生影响更久。资助体系是否有效,不仅在于对政策和制度的遵循程度,也在于对贫困生的激励程度,要在解决贫困生的现实困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其他学生一道成才。

1.4 重数量,轻质量,资助体系精准性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贫困生的比率有所降低,但相对贫困的学生群体依然占有相当的比例,国家和高校的资助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不让每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也意味着政策覆盖面不会缩小,受资助的学生人数也不会减少。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具有一定的刚性,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一些指标的划分。同时,根据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高校的管理者总是希望扩大学生资助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高校资助工作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现实工作中,各个地区、高校、专业的学生资助工作都会有所区别,特别是每一名贫困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长期性的,有的是短期性的,有的是普遍性的,有的是特殊性的。面对复杂的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并不能完全解决,要进一步提高资助体系的质量,就需要在精准性上有所突破。

2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2.1 培养具有立德树人意识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队伍

培养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队伍必须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把任务导向转变为育人导向,把工作队伍提升为育人队伍。首先,要以校内全员育人体系作为重要依托。高校相关职部门应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重视资助工作,重点推动资助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化的优势。目前,高校在全员育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为学校的育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特点,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队伍更多应侧重管理和服务两个维度。其次,要合理组成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队伍。根据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应建立一支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中心,学生管理一线辅导员、学生干事为基础,思政教育、后勤服务、人事、就业、宣传等部门为补充的育人队伍,并在政策宣传、典型推广、基础服务、心理辅导、岗位提供等方面落实资助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队伍建设还要打破部门和岗位的限制,形成目标一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各有侧重的工作联动机制。再次,要积极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理论培训,在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提升,通过培训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思维方式,达成工作默契,促进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参与者不断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训方式选择上,要以研讨为主,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 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

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完善高校学生资助的育人制度。第一,以服务为导向完善评审工作制度。评审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此反馈的意见最多。现有的工作规范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生个体的诉求,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在提供申报指导、开展意见征求、进行心理辅导和解决合理诉求等方面予以配套。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对于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显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程序规范来解决,但对于思想认识不高、对政策不了解、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隐性问题则需要开展深入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学生的知情权,细化各项教育措施,主动开展正面引导。第三,以效果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就要纳入资助育人工作的考核,建立资助政策和资助育人双落实的评价机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规范的开展学生资助管理日常工作是实现资助育人的根本保障,而提升资助育人水平又能有效提升学生资助管理日常工作质量,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使以上两个方面实现有机结合。

2.3 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方法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教育方法是立德树人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必须针对贫困学生特点和资助工作规律来实施,为此要积极开展教育方法创新。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方法要以情感为主线。面对受资助的学生,既要传达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之情,也要安抚贫困对学生个体造成的心理创伤,更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进取之心。只有牢牢抓住情感这根主线,才能把各项教育深入人心,获得共鸣和认同。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方法要以典型为标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从诚实守信、感恩奉献、自强进取等方面为受资助学生树立标杆。同时,从先进典型的成长轨迹中找到突破贫困生发展瓶颈的关键点,帮助其树立信心,实现共同进步。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方法要以网络为手段。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青年学生对网络的依存度更高。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网络环境,既要在学生的聚集区发挥教育的影响力,也要采用网络化的手段使学生乐于接受。只有进入学生的交际生活圈,讲好学生的语言体系,才能大幅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2.4 建设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为立德树人提供强力保障

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充分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前提是做好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只有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资助的管理和服务,使学生切实受益,才能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有效落地。从资助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资助管理工作无疑是一個十分复杂的系统,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持续时间久。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因此,加快建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集成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简化工作程序,降低重复劳动强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也能为管理者释放更多精力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从提高资助管理工作的精准性这一角度来看,传统的资助管理模式受限更加明显。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并充分进行大数据挖掘,通过全面分析,才能准确识别每一个受资助学生,对其基本情况、现实需求和综合表现进行全面把握。这样的系统应该帮助管理者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教育,并保持长期的跟踪反馈。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应按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和广大学生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科学设计各功能模块,合理分配用户管理权限,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使用安全性,并全面融入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之中,与其他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实时共享。

3 总结与展望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学生资助管理新体系,学生资助育人队伍培养是核心,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学生资助教育方法创新是关键,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建设是保障。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累积和磨合的过程,特别是在此过程中要不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会造成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着眼长远,多措并举,不断克服短期的困难,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就一定会促进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呈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毓敏.立德树人视角下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2] 张小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06).

[3] 闫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

[4] 梁广东.新常态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02).

[5] 常红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4).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立德树人构建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