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证券行业商业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探索

2018-05-14孙鹤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

孙鹤

[摘 要]证券行业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未知,为追求更好的发展,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和优化。一方面,我国券商发展需要借鉴国际大型投行的成功经验,在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人力资源等配置上发生根本性转变,以期促进行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关键词]证券行业;商业模式;改革和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证券行业发展变化及可借鉴之处分析

1.1 借鉴其经营模式

纵观国际投行业发展模式,可发现发达国家的中小规模投行注重深耕产业,向专业型发展,大规模投行向多元化的综合型发展,两种模式并存。例如,美国的高盛和摩根以其规模效应吸引着广泛的国际客户,在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综合实力较弱的投行,往往选择发展精品型路径。深耕一个细分领域,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聚焦一类或几类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拉扎德,仅仅专注于两项核心业务,股东回报率也不错。因此,我国可借鉴国际经营模式发展,鼓励券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向综合型或专业型转型发展。

1.2 借鉴其服务模式

国际上大型投行多坚持“客户”为中心原则,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金融产品,我国也要充分借鉴国际投行服务模式,做好客户细分工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向合适的投资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要求我国投行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

1.3 借鉴其盈利模式

1.3.1 业务发展独具特色

发达国家的投行发展各具特色,例如高盛、嘉信理财等大型投行,均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特点并有所侧重,例如高盛以自营业务和兼并收购业务为核心,更倾向于开发高风险高收益类的金融业务,摩根注重明星文化,精心选择市场中的大企业、大客户,嘉信理财偏重于低成本扩张发展,专注于经纪类中介业务。这些投行都凭借着精准的战略策略而享有市场份额,因此,中国投行业也可借鉴其综合性发展为主,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和侧重点,开发产品和服务。

1.3.2 收入多元化发展,多业务模块协调发展

从美国投行的发展架构来看,其佣金比例在不断下降,降至15%之下,且还具备继续下降的空间和可能。承销、自营、资管、咨询、融资融券、股权等收入均能得以健康协调發展,没有出现明显的业务短板。反观国内,多券商还主要依赖于经济业务收入、通道业务收入,而且中介业务的收入比例明显过高。因此,综合来看,我国证券公司应该在未来发展中坚持多元化发展策略,促进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均衡发展。

1.3.3 注重发展资管业务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美国投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比重在30%以上,而国内资管收入的比例不高,仅占行业收入的一小部分,未来券商应当促进资管业务的发展,打造具备鲜明特色的资管平台,扩大业务规模,加大收入比重。

1.3.4 偏重创新发展,把握适当杠杆比率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投行财务杠杆明显下降,但水平还维持高位。相比之下,我国行业杠杆率更低一些。美国知名的投行机构,通过资管业务发行产品,成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资本注入,这样一来,其在资产并购重组、直接投资等业务中,可以凭借资金实力雄厚而实现较高的回报率。我国券商在承揽项目的过程中多运用自有资金,负债类经营项目较为短缺,在服务项目企业和投资者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我国证券企业的杠杆率有大幅度的上升空间。除此之外,国际投行的产品创新力十足,ABS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层出不穷。我国也要跟上国际发展脚步,适当提高融资杠杆,扩大业务经营规模,推动资管、交易类、投资类非中介负债业务的大规模发展,同时协调基金、融资融券、债券质押业务等经营发展。与此同时,加强自身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力度,提高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能力,促进资产证券化的蓬勃发展。

2 证券行业现有发展模式的不足

证券公司的经营发展近一年可谓突飞猛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无疑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1 盈利模式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的业务收入多元化不足,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过分地依赖于通道类业务,尤其是中介经纪业务。而主打通道类经济业务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就是周期性较强,容易受行情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行情波动较为剧烈的时点上,证券公司的收入也会对应缩减,除此之外,证券行业的独特竞争优势还未完全凸显,大家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为突出,经营特色不鲜明。

2.2 经营管理等服务模式存在问题

2.2.1 经营模式上各业务条线业务物理隔离,各部门协同性不高

在证券公司的现有经营模式中,存在各业务板块联动业务难以协调完成的问题。主要源于各个业务条线在物理上形成了隔离,这样不适应交叉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证券公司的业务牌照往往无法在公司业务部门整体共享。除此之外,在未来市场中,证券公司还可能出现业务专业化经营部门与交叉部门之间的矛盾。专业化经营是保证证券公司基本运营的有力保障,而交叉业务又是发展趋势,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很好的协调,将会造成业务体系的紊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营效率的低下。

2.2.2 管理模式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还采用“垂直化管理体系”,这样的做法的明显不足即是各职能部门缺少必要沟通,无法避免地带来业务发展障碍,不利于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效率的提高,危害证券行业的整体利益。

2.2.3 服务模式问题

我国目前多数券商还采取产品导向策略,与国际大型投行发展模式不同,在竞争上存在不足。长此以往,客户的群体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细分,针对性服务能力较弱,产品管理体系不成熟,客户服务流程效率不高,长期会造成客户群体的流失,影响券商形象,甚至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3 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证券行业人力资源配置上不完善,難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交叉业务会越来越凸显。因此,券商内部需要不断调整资源和人员匹配度来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3 证券行业商业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探索

3.1 盈利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转变业务发展策略,转通道业务于重点发展资本管理业务

近年来,证券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单单依靠经纪业务,很难满足竞争要求。因此,证券公司应转变传统盈利模式,重点促进中介服务、资本经纪和资本投资的共同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创新发展业务创新,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3.2 经营管理等服务模式变化

3.2.1 公司各部门分享信息,增强交叉业务与专项业务的协调发展

在信息共享方面,券商应打造全新内部管理平台,促进客户信息和外部资源的分享,加强各板块的业务合作,并实现金融牌照在公司各部门间的共享利用。

在保障基础部门的专业化经营的前提下,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各交叉业务的发展,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等现象发生。建立基础的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办证风险控制与风险隔离同步进行,防范交叉业务风险扩散。

3.2.2 促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在具体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之前,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做好客户细分工作,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力、性格特点、资金实力、产品偏好、操作特色等搭建客户信息统计平台,加强产品个性化服务的特色,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服务。例如针对高净值客户适当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完善产品的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服务效率。

3.2.3 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

积极完善目前证券公司的人员配置,从传统的成本为主转向利润为主的管理理念,促进人力资源部门转变服务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考核制度,科学化定岗定编,以岗定薪,一切行为与报酬挂钩,对员工实施长期股权激励及短期奖金激励等奖励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晓慧.试析我国券商研究所的服务转型与盈利模式转变[J].财会研究,2012(20).

[2] 蔡庆丰,李超.泡沫破灭后的证券研究:华尔街的实践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5(02).

[3] 陈峥嵘,田华峰.券商研究机构扫描[J].资本市场,2001(03).

[4] 于欣,周舒婕,陈永谦,等.十年磨一剑,再寻中国好研究[J].新财富,2012(12).

[5] 东方证券.证券:传统商业模式面临终结[J].股市动态分析,2013(06).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
新“模”样才有商业新未来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你需要不止一个商业模式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关于商业模式的六种错误认识
啮合前行
商业模式那些“坑”!
商业模式学科的发展阶段与阶段特征研究
商业模式考验
商业模式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