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为核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研究
2018-05-14李文国杨艳
李文国 杨艳
[摘 要]本文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情况与农地经营权流转率、城镇化率、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流转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利,即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有效率的。
[关键词]农民;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有效率的农地经营权流转
从农民的角度来说,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效率即农民整体福利的变化,如果农地经营权流转使得农民整体的福利水平提升,那现阶段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就是有效率的,否则,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降低,现阶段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就是没有效率的。本文中研究的农民是所有农村户口的居民,其中既包括耕种农地的农民,又包括已经把农地转让出去外出务工的农民。
2 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的衡量指标
以农民为核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可以用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情况来进行衡量,农户收入与农地生产效率、城镇化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农地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导致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进而农民收入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增多了农民在城镇的就业机会,农民的收入也会提高。具体分析如下:
2.1 农民家庭收入
目前农户家庭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地方面的收入,如农地经营性收入、农地经营权流转带来的地租收入和分红等。(2)工资性收入,如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作获得的工资。(3)政府转移性支出,如粮食补贴、取暖费补贴等。以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民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耕种农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外出务工获得比较可观的劳动报酬,所以对于现在的农村家庭而言,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已经从耕种土地变为外出务工。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即年轻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农村劳动力在家务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农地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出现弃耕、荒地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增加農民收入,农地经营权流转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研究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农户种地意愿把农户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农地经营偏好者。这类人大多是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有一定的农业种植经验,借助耕种的机械机械化,省时省力,可以在农业经营中获得不错的收入,而且比起外出务工他们更喜欢在本乡本土生活工作。(2)农地经营的中立者。这类人主要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他们不能外出打工获得收入,在家耕地只作为一种生活保障,通常通过农地经营获得的收入处一般水平。(3)农地经营厌恶者。这类人主要是处于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对于耕种农地的技术不甚了解,而且也不愿从事农业,更喜欢在外打工。
在以上农户分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农地经营厌恶者可以通过农地经营权流转把弃耕的农地流转出去,从而增加一部分收入。农地经营中立者通过农地经营权的流转既可以获得地租,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又可以获得农地经营权流转,农地利用效率和利用价值提高而带来的一部分分红。农地经营的偏好者可以承包更多的农地,农业经营收入自然也会提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地经营权流转使得转让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2.2 农业生产效率
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使农地从效率低的生产个体集中到生产效率高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经营体、农机合作社,从而实现农地的规模经营,农地的规模经营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地、劳动力、农业技术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集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农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而且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地经营偏好者会转入大量的农地,实现规模化经营,购置农用机械,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这样农地的使用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2.3 城镇化率
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使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替代了很多农村劳动力,从而农村就出现了不少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很大一部分被大都市、新城镇吸收。这些相对比较廉价的劳动力集中在城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且城镇化率越高,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数量越多,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程度也就越高,农民从城镇化建设中获得的收入也就越高。
3 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的实证分析
2003年以来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逐步市场化,以下我们称之为市场化时期。为了更好地研究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们只考虑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阶段的情况。2003年农地经营权流转以来农民收入是逐年稳步增长的,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找出比较重要的几个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农地流转面积(亿亩)、城镇化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公斤/公顷)。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这三个方面,农地流转面积代表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城镇化率代表我国工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代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下对这三个变量分别用X、Z、T进行表示。农村居民纯收入用Y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模型一:
对因变量Y与自变量X、Z、T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Y=-130.8464+169.5104X+15.75210Z+(6.00E-05)T
计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常数项C和自变量T的t-statistic的P值均大于0.05,也就是说常数项和自变量T的系数不显著异于0,即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模型一不能很好地拟合数据。
模型二:剔除了常数项C、自变量T,对因变量Y与自变量X、Z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可得:
Y=179.1461X+(12.71139)Z
计量分析的中可以看出,自变量X和自变量Z的参数估计值的t-statistic的P值均小于0.05,即自变量X和自变量Z的参数估计值是显著异于0的,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二能很好地拟合数据。自变量X的估计参数是179.1461,说明农地流转面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为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自变量Z的估计参数是12.71139,说明城镇化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有促进作用,但是相比于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其影响的效果要低一些。
4 对策建议
4.1 发展农地流转服务机构
我国要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市场农地流转行为。通过发展农地流转服务机构、培育农地流转中介市场,可以使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更加活跃,而且通过中介加强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地流转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4.2 完善农地产权登记制度
目前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推进并不是很顺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农地产权的归属还不是很清楚,农民就会觉得农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比较谨慎。要加快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速度,完善农地产权登记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产权归属清楚,农民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农民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
4.3 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基础是有更多的农户从事一些非农业的生产活动,这样才有更多闲置的农地可供流转。所以政府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赵锦山.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2] 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
[3] 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