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城镇化关系分析

2018-05-14李星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镇化

李星林

[摘 要]文章选取1997-2015年重庆市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庆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抑制作用,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一定滞后推动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由此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没有与城镇化之间建立良好促进作用;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短期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反向作用,在长期反向作用并不明显;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在长期过程中有稳定推动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发展都是我国发展战略中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发展中心枢纽,从1997年直辖至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加,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发展成“三、二、一”,城镇化水平也快速提升,在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方面均有显著发展。因此,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研究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看待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重庆市及其他地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2 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于春晖教授(2009)所用方法来量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三大产业的协调性和耦合质量,用X1表示;以学术界常用的第三、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值量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反映经济结构中服务化倾向水平,用X2表示;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解释城镇化发展水平,用CZH表示。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t表示年份,Y j/Y表示第j产业增加值比重,L j/L表示第j产业就业人员比重,Y3t/Y2t表示第t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X1t表示第t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越小,合理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X2t表示第t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指数越大,高级化程度越高。本文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15》和Excel计算所得。

2.2 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非平稳数据直接回归造成“伪回归”出现,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指标CZH(城镇化率水平)、X1(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X2(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CZH、X1、X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均为1阶单整平稳序列。

2.3 协整检验

CZH、X1、X2时间序列是平稳序列,满足协整检验要求。因此本文分别对CZH和X1、CZH和X2进行Johamson协整检验。在检验之前,基于协整检验要求,本文首先建立CZH和X1、CZH和X2的VAR模型。模型建立如下:

公式(3)、(4)为VAR方程,式中aijn(n=1,2,3,4,5,…,p)、bijn(n=1,2,3,4,5,…,p)为方程系数,p为滞后阶数,ξt、μt、γt、ωt为方程的残差项。建立好VAR模型后,利用赤池信息准则(SIC)、施瓦茨(SC)、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等指标确定VAR模型合适的滞后阶数P。通过eview检验计算得出CZH和X1的VAR模型的合適滞后阶数为2,即建立VAR(2)模型;CZH和X2的VAR模型的合适滞后阶数4,即建立VAR(4)模型。当自回归模型VAR是稳定的,模型所得结论才有效,因此本文对CZH和X1建立的VAR(2)进行稳定性检验,对CZH和X2建立的VAR(4)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AR单位根倒数的模均小于1,说明模型VAR(2)和VAR(4)是稳定的,可进行协整检验。

基于上述分析,对CZH和X1、CZH和X2分别进行Johamso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CZH和X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表明重庆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另一方面,CZH和X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表明重庆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CZH与RAT、CZH与X2存在协整关系,满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Eviews软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其检验结果显示:CZH是X1的格兰杰原因,而X1不是CZH的格兰杰原因(如表1所示);CZH是X2的格兰杰原因,而X2不是CZH的格兰杰原因(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滞后作用,反之则不成立。

2.5 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市CZH对X1和X2的滞后作用的影响方向和作用效果,本文将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CZH的一个冲击对X1和X2影响的方向和效果。

图1表示在施加CZH单位标准差冲击下,X1的变化情况。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纵轴表示单位冲击引起X1的变化率(引起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变化率),实线代表脉冲响应函数,虚线代表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从图1显示结果可知,CZH(城镇水平)对X1(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冲击具有反向作用,并且图中实线和虚线显示CZH冲击对X1滞后第1期与第2期之间的反向作用最大,滞后期在第1.5年时CZH对X1的冲击抑制作用最大,约为-0.007单位,随后这种抑制作用开始减弱,到滞后第5期时CZH对X1的抑制作用变化逐渐稳定并趋于0。由分析可知,从短期来看,重庆城镇化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产生推动作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降低。

图2表示在施加CZH单位标准差冲击下,X2的变化情况。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纵轴表示单位冲击引起的X2的变化率(引起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变化率),实线代表脉冲响应函数,虚线代表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从图中显示结果可知,CZH(城镇化水平)对X2(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在滞后期前4期内是抑制作用,并且在第3期时,这种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从第5期开始具有促进作用,在第7期时促进作用达到最大,滞后第9期时CZH对X2具有稳定的推动作用。因此,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

3 研究结论

第一,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从VAR模型检验可知,重庆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在短期并不稳定,但在不同滞后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来看,两者在长期存在稳定关系。本文认为,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是:在短期,城镇常住人口快速增加,会不断刺激消费,但就业却并不能及时得到全部解决,超前消费严重,资本要素积累减少,“城市病”涌现,不能给产业结构发展带来直接贡献,反而因为这种提前消耗积累且存在滞后效應的城镇化发展阻碍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提升;在长期,城镇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城镇劳动力增加,以及城镇基础设施优化、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增强等正效应凸显,推动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的合理化、高度化迈进,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第二,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在滞后2期时,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因;在滞后4期时,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原因,反过来则两者均不成立。这表明,在重庆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城镇化的发展是单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发展,这与经济发展理论中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相互促进观点相悖。本文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一方面,重庆市直辖后快速发展,鼓励农民转户进城,扩张城市,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不断吸收转户人口,这一系列鼓励措施不仅促进了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通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庆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来重庆就业的市内、市外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大量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工业等,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但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乡社保制度、城市生活成本、城市落户门槛等限制,农民工中真正转户为城镇人口的并不多,这就导致产业结构虽然发生变化,就业人口不断增加,但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却被屏蔽,表现并不明显。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待改善。

第三,重庆市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无明显推动作用,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在长期过程中有稳定推动作用。本文认为,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为:重庆市以前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但是近年来在第三产业、房地产等方面发展迅速,重工业(如重庆钢铁)发展每况日下,产业发展倾斜,所以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时也未能及时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但因城镇化发展在长期中促进第三、二产业发展和重庆产业发展倾斜,推动着重庆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在长期中得到提升。

4 政策建议

基于实证和结论分析,本文对重庆市未来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原因,因此重庆市应充分运用好这一关系,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但是,重庆市在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时,要改变传统的量变特征,进一步实现质变,即从单纯的扩增城镇人口数量和扩张城市规模,向实现农业人口“能转户、搬得出、稳得住”迈进,将转户人口吸收到产业发展中,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强化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第二,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三大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给予就业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率,进一步改善重庆市产业结构,同时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留在重庆,促进产业结构提升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第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城乡社保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进程,在实现重庆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重庆市整体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传谌,谢地.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3] 孙叶飞,夏青,周敏.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11).

[4] 李长亮.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2015(05).

[5] 李铁立,李诚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及反馈机制[J].城市问题,2003(05).

猜你喜欢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任远: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探索
“逆城镇化”值得关注但切莫误判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