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018-05-14明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互联网农村

明惠

[摘 要]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果蔬业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果蔬流通速度加快,不同地区、反季节水果的迅速流通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果蔬的时效性、易腐性等特征,目前果蔬业发展仍面临着“农村果蔬走不出去,城里人吃不上新鲜果蔬”的困境。本文在总结、梳理我国农村果蔬现有冷链物流流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农村果蔬冷链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问题,结合互联网环境,提出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流通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冷冻冷藏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果蔬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在实际流通过程中,由于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匮乏,果蔬消耗依然严重。据资料统计,我国2017年的蔬菜年产量近4.9亿吨,鲜果产量近2.8亿吨,但每年腐烂变质的果蔬量约达到8000多万吨,损失值近千亿元。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优化果蔬冷链物流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果蔬冷链物流现存的主要模式

1.1 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该种模式是以批发商为主,主要流通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户直接将采集好的果蔬直接运至批发市场进行销售,另一种是批发商作为中间者,从各个果蔬生产农户那里收集果蔬,然后将收集到的果蔬集中到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此时,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或者是转运至连锁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等,再到达消费者手中。在批发市场进行的交易一般是比较大型的交易,客户以大型零售商为主。但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果树批发市场规模较小,都是小型批发市场。

1.2 连锁超市型的冷链物流模式

连锁超市中的果蔬货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超市与果蔬生产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超市果蔬的长期供应,另一种是超市向上级供销商或者批发市场进行采购。针对该种模式,在运输方面,连锁超市或者建有自身的物流运输车队或者将运输外包给第三方进行。连锁超市型的冷链物流模式是目前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该模式可以适当减少物流环节,保证货源的稳定性及提供相应的冷链物流服务。

1.3 集贸市场型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仍保留着赶集的风俗,所谓集贸市场,就是为农村赶集提供相应的交易场所,是指乡镇农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约定成俗的,在固定地方、固定时间进行果蔬等农产品小型交易的场所。按照各地习俗不同,集贸市场进行的时间或长或短,有的地区每月举行,月进行时间可达半个月之久。该种模式交易简单,且果蔬等农产品价格低廉,能适当解决当地果蔬走不出去、烂在田间的情况。但由于交易场所多为露天场所,且农民对果蔬冷链缺乏认知,许多在集市上售卖的果蔬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果蔬损失量依然较大。

2 农村果蔬冷链物流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冷链设施建设滞后,“断链”现象严重

在我国,大多数果蔬农产品都来自于农民自己种植,作为果蔬的重要生产基地—农村,冷库建设的匮乏,冷链设备的缺乏,政府对果树冷链的不够重视,农民冷链意识的不足,造成了果蔬冷链源头上的“断链”,许多新鲜果蔬采摘回来后都没有按照相应的方法去除“田间热”,并进行相应的冷却、冷藏操作,导致产地腐烂严重。农村道路大多偏僻,运输距离远,在运输途中,目前大部分是采取常温车辆运输,未给予相应的冷藏措施,导致损失严重。到达目的地进行销售时,大部分采取放置常温柜台销售,未采取低温保鲜措施。各个环节的“断链”现象,对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与要求。

2.2 冷链物流环节过多,缺乏优化

作为重要的果蔬消费地区—城乡地区,吃不上新鲜果蔬日益成为生活难题。由于水果、蔬菜的时效性、季节性,对运输时间、运输条件等均提出了很强的要求。但目前由于地理原因、气候原因、运输条件、信息等各方面的限制,农村果蔬在流通过程中依然显现出物流环节较多的现象,物流环节过多一方面增加了装卸搬运的次数,加大了果蔬的腐烂损耗,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在途运输时间,缩短了销售期,导致城里人吃不上新鲜果蔬。

2.3 缺乏果蔬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中枢神经,是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信息可以提升果蔬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准确性及实现物流过程的透明化。先进的果蔬冷链信息平台可以把农户、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等连成一条供应链,使得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清晰地了解最新的物流动态、交易状况等。但目前,在广大農村地区,信息化的普及依然匮乏,更多地仍局限在通讯工具的交流,具有代表性的果蔬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屈指可数。

2.4 缺乏冷链物流意识及信息化意识

果蔬冷链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无论是时效上还是技术上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作为果蔬的主要生产者,广大农户对冷链物流的认知并不强,并且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以及缺乏有效的引导,冷链物流意识薄弱。同时,农村信息化普及速度相对较慢,许多农户习惯于已有的生产、交易模式,缺乏对互联网、信息化的了解。这也是导致目前果蔬冷链物流模式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农村果蔬走不出去依然成为困境。

3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农村果蔬冷链物流模式创新

3.1 政府规划,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由于果蔬的时效性很强,保存期一般较短,产地低温储存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层面,可统一规划冷库的建设,加大对冷库建设的资金支持,根据产地、产量分布情况,建立大、中、小型冷库,保证每个城乡都建有相应的冷库物流网,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提倡农民自建或者租赁冷库,加强对果蔬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管理。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出台相应标准与政策,加强果蔬冷链物流的规范操作,加大果蔬冷链物流的设备投入与技术支持。

3.2 借助互联网,除去冗余环节

在已有的几种模式中,仅集贸市场模式相对简单,但受天气、地域的限制明显。其他模式,均需经过较多中间商,物流环节繁多。借助互联网,通过信息共享,让果蔬生产农户与销售商直接对接,可省去冗余环节。鉴于我国的果蔬生产农户小而散,可以由当地果农推荐一名组织者,由该组织者收集各个农户的果蔬,再对接连锁超市或者果蔬商行。这种模式下,环节简单,并且省去多余交易成本,缩短在途运输、周转时间,可有效满足果蔬品的时效性要求。

3.3 搭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果蔬种植分散,且因缺乏专门的果蔬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导致各个环节不能很好衔接,信息不畅。如生产方面,一些农户因不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盲目、过多种植果蔬,导致果蔬滞销,一些地区却因对市场需求不敏感,导致旺季未能很好地打开销路;运输方面,部分地区冷库常年空置,而一些地区果蔬丰收却无处冷藏,一些地区冷藏车超负荷运行,部分地区冷藏车空置率却很高等等。要解决这些资源不对称问题,就必须打造专业、完善的“互联网+果蔬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平台,从供到销,将各方面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分享给果蔬冷链物流链主体。果蔬冷链中的各个主体必须在平台上进行注册,实时更新果蔬量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信息等,政府需组织各部门对已有的相关资产进行排查,电子化登记,并实时跟踪、记录相应情况,方便物流设备、车辆的相关调度与安排。同时,平台也可根据年度交易信息,将下一年的市场需求提前预测并反馈给农户,方便农户种植安排。此外,在平台上也可以进行相关果蔬品的直销,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同时进行。

3.4 加强对农户的果蔬冷链意识与信息意识的培养

由政府组织牵头,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加强对农村果蔬种植户的果蔬冷链知识培训,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户进行冷链物流過程中的相关技术培训,包括冷链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冷库的管理等。与此同时,举办相应的互联网信息讲座或者带领参观相关的果蔬电商企业等,了解互联网环境下果蔬冷链发展的新趋势,增强信息化的理解与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梅.“互联网+”新业态下广西果蔬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7(07).

[2] 何劲.中外果蔬冷链物流比较与借鉴[J].现代物流,2018(12).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互联网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