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不息的中国梦:从大同社会到共产主义

2018-05-14丁长永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科研战争材料

丁长永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先贤今哲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重点难点】

跳出书本联系现实,体会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儒家学说思想是不是对中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小?多数人回答:是。那么,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真的在当代中国已经没落了吗?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学生讨论回答,师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希望能够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屏显:千年不息的中国梦——从大同社会到共产主义)

二、初读课文

1.齐读课文。梳理个别词语。

2.简介《礼记》。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礼记》这本书。《礼记》是四书五经之一,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祭祀、职位以及重要事件的标准化礼仪流程,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比如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其中有一句“介胄之士不拜”就是源出于此。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本文四句话分为三部分并说一说主要内容。

学生先讨论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努力工作,人人安居乐业。

2.研读第一句。

(屏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师:“天下为公”后用冒号可以吗?

(屏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可以改成冒号,因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在具体解释何为天下为公。也就是说理想社会具备两个特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研读:大道。

学生再次齐读第一句话。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最高的政治理想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共有的。“之”,无意义。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

(屏显材料一,指名读:

道,理之者也。——《韩非子》

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董仲舒传》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韩愈《原道》)

师:道,是中国文化哲学中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复杂的词语。说它简单,因为每个中国人都能意会;说它复杂,因为其内涵和外延无比广泛。我们今天选择呈现的是和本文内容相关的政治哲学的内容。在中国古典政治学的范畴里,道,意味着“治”,治理,天下大治。那么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呢?我们来看一看这八个字: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研读: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学生再次读第一句话并结合注释翻译:(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师:通假字“与”通“举”,选举。

师(追问):这八个字是从哪两个方面讲解理想社会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社会层面(选贤与能)和个人层面(讲信修睦)。

指导学生背诵第一句话。

引导学生发现古今理想社会的共同之处。

(屏显材料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諧

社会结构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行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师:请大家看看课文的第一句话和我们熟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一下,有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是不是越来越小呢?我们可能不能给出具体量化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儒家文化在今天绝对不是小学生背诵“三百千千”而已。

5.研究第二句和第三句话并分析其主要内容。

学生齐读第二句、第三句话。

师:这里有两处词类活用,很重要:亲其亲、子其子。谁能联系课下注释翻译第二句?

生:所以人们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屏显材料三:

春秋 孔子:泛爱众而亲仁。

战国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西汉 贾谊: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宋代 张载:民胞物与。

近代 孙中山:博爱。)

师:看了这些材料,我们很有感触。博爱,是全世界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全人类一致追求的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应有之义。若能推己及人,仁爱为怀,那么,人与人之间便能和谐相处,社会便能进入“和而不同”的美好境界。

师(追问):那么,怎样实现大同社会?文中哪句话可以用来简单回答?

生: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师:物尽其利,人尽其力。我们的先辈就是秉承这样朴素的思想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建设,薪火相传,将我们中华文化延续了五千年。今天的我们该怎样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添砖加瓦?我们再来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齐读。

(再次屏显材料二)

6.研读“天下为公”。

教师:现在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努力成为一名爱国者,努力建设国家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回顾:天下为公。

7.研读第四句话。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大同社会遥不可及吗?有可以量化的指标吗?孔子梦想中的大同社会最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教师(追问):嗯,不关大门也是大同社会的考核指标之一。那么看来我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把防盗门拆掉、防盗窗拆掉,社会主义就能建成,共产主义就要实现了哦!孔子的要求不算太高啊!但是,儒家的终极理想真的如我们看到的字面一样简单吗?

(屏显材料四:“盗”“贼”)

师:认识这两个字吗?盗:私利物也。从[欠] (流口水),[欠] 欲皿者。贼:从戈,用戈(武力)毁则(准则,法则)。盗,最原初的意义甚至是起了坏心思就叫“盗”。贼,最初不是指小偷,也不是后来很多文字学家说的“以戎取贝”,而是指用武力破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要解释这两个字?请看屏幕——

[屏显材料五:世界近年来的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

1991年索马里内战

1992年波黑战争

1993年索马里战争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

1999年科索沃战争

2001年阿富汗战争

2003年伊拉克战争

2011年利比亚内战

……

正在進行:叙利亚战争(屏幕出示图片:叙利亚的孩子——世界欠他们一个童年)。]

教师: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触。限于时间,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做过多的分析。但是课后大家可以去请教一下政治和历史老师,去了解一下这些战争的起源,认真思考我们周边的世界为何会有霸权主义横行。回过头来再读一读《大道之行也》,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不一样的体会。

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以贯之的理念。“大同世界”理论随着时代进步也一直在发展,不但对中国,同时对于世界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总结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所谓“道不远人”“百姓日用即道”,那些说起来貌似很空洞玄虚的理论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正在并且将持续地、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今天的我们必须追随历代仁人志士思考:国家的未来和我们的责任。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我们也该时时刻刻记着这句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开发区中学)

猜你喜欢

教科研战争材料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可爱的小瓢虫
象牙战争
材料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摇摇鹅
战争催生的武器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