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

2018-05-14史秀霞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疑问实践活动创新

史秀霞

摘要 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打破传统,充分发挥课堂机智,以紧扣欣赏作品的问题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创新音乐欣赏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用心倾听,真正走进音乐作品,用心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之美。

关键词 疑问 创新 实践活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着其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地位。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唤醒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热情,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欣赏,在对经典作品的真实体验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究。如何让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散发魅力?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音乐教学探索与实践,有如下认识。

一、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

一首曲子,只有让学生产生“心头一颤”的感觉,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起学生继续深入欣赏作品的热情。学生静心聆听的时间如果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就很难获得美的体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想象,使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音乐、品味音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结合作品内涵、设置疑问的方法来进行,效果良好。记得有一节音乐课是欣赏《红旗颂》,课前我就结合这首作品的特点,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听一听——你能听出多少种演奏乐器”“想一想——欣赏作品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说一说——你来说说这首曲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讨论开始,学生们很兴奋,发言时热情高涨。有的说,听了之后仿佛看到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有的说,似乎听到了《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还有的说,听着听着,感觉有支队伍在吹响前进的号角……

采用这种设置疑问的方法,学生思维敏捷,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自主欣赏的意识得到激发,音乐也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失去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就不可能获得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积极尝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变换方法,引导学生保持对音乐的注意力,切实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实践,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音乐作品的特点,采用唱、演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唱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感受,深入作品意境,得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在聆听音乐之后,我让学生们随着音乐的速度、情绪和节奏特点即兴舞蹈,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在谈感受时,他们迫不及待地把刚才的感受讲了出来。有的说,乐曲一开始,就让人觉得欢快、自由、奔放,让人顿时受到感染;有的说,打击乐器奏成的旋律,令人内心充满生机勃发的力量;有的说,听着音乐,自由舞蹈,仿佛看到了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我顺势补充:此曲由聂耳根据民间乐曲整理改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就是以这首洋溢独特欢腾气氛和“中国风”的《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被淋漓尽致地烘托了出来。这样,在结合欣赏乐曲的实践活动中辅以适时的点拨,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创新音乐欣赏环节,让学生用心倾听

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音乐欣赏课已经形成了固定不变的“套路”:教师由话题导入,接着投影作品简介,然后对作品进行整体赏析,再对作品进行结构分析,最后进行分段欣赏、作品内涵简介、总结性完整欣赏等。这样的传统音乐欣赏环节,往往很难抓住学生的心,很难让学生们真正“身临其境”。有一次我上公开课,内容是音乐欣赏《天堂》。音乐一播放,学生们就表现出对此类异域民歌兴趣不浓。见到学生们并未走进音乐,甚至抱有成见,我便立即关掉音乐播放,随机应变调整教学思路。我首先讲述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它别具一格的风韵,当讲到两根弦的蒙古特色乐器马头琴演奏出的乐音悠远动人,并且其得名于一个动人的蒙古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渐渐集中起来。我又趁热打铁,深情讲述了马头琴得名的由来。学生们安静下来,表示要好好地听完这首洋溢着少数民族风情的歌曲。这首曲子欣赏完,学生领略到了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的无限魅力,也感受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 的自然美和他们奔放自由的生活,听到了曲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爱以及特有的蒙古族民歌长调意境。

有人说,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听到演奏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事实证明,在音乐欣赏课内,针对课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课堂反应,灵活变换教学思路,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有利于让学生亲近音乐、走进音乐,去尽情感受音乐“应有的样子”。

音乐欣赏课能否“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堂就会有温度;教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精心设计每一节音乐欣赏课,融入心思,不落俗套,善于调动和激发,教室里就会活力荡漾。音乐欣赏课内有机融入问题导向,开展实践活动,创新传统环节,有利于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感受、享受音乐之美,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疑问实践活动创新
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
探疑,让英语阅读教学有“深度”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于教师角色的论争的思考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