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一门真正的“园林艺术”

2018-05-14朱荧荧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语文策略

朱荧荧

摘要 “少教多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价值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通过问题驱动、研读文本、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少教多学” 策略

教师常常被比作园艺工人,在课堂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观察培育。殊不知,过多的关心和照料反而会使学生这株秧苗在适者生存的大环境中被淘汰掉。“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必须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少教”就是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需要我们的时候再进行指导,而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理解的地方就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多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将知识及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在课堂这片土地上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

一、课前预习,开垦土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少教多学”的关键。在初中阶段,课文篇幅普遍比较长,学生真正读完、读懂课文所需的时间也相应比较长。如果仅将预习工作寄希望于课堂上,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效率,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在预习课文时,往往分以下四步:1.圈画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养成良好的查阅字典的习惯;2.梳理情节,分层概括文章大意;3.思考文本描写刻画了怎么样的一个人,或物,或事,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其特点的句子加以分析;4.找出好词好句,并从各个角度进行品评赏析。学生只有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才能为教师有效展开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为“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的落地做好铺垫。

二、问题驱动,播种插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深刻地指出,不好的教師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一个好的问题,能活跃学生探索真理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教授《柳叶儿》一课时,笔者就在上课伊始提出“作者的童年到底是快乐还是悲伤的”这样一个问题,以此来引出整篇课文的学习。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很是热闹。在经过小组五分钟的激烈讨论后,每个小组都派出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文本中找到能验证自己小组观点的句子加以阐述。在正反双方都各执己见的时候,笔者顺势进行了点拨,最后顺其自然地得出作者是“苦中作乐”这一观点。

《松树金龟子》是一篇说明文,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该节课笔者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导入课文时这样说道:“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松树金龟子。但是它不善言辞,你们能否结合文本,以它的口吻来介绍自己呢?”学生一听,又来了兴致,仔细地在文中寻找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内容。这样一来,对文本的把握就在无形中完成了。

三、研读文本,浇水施肥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那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呢?

首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感悟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明白文本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上《观刈麦》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中体会妇人生活的艰辛,就故意让一个高大的男生模拟妇人捡麦穗的动作。为了达到理想中的全真模拟效果,笔者让一名男学生左手抱着个书包,然后在臂弯里悬挂一个篮子,右手去捡地上的纸片,并放到篮子里。起初,男生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半弯着腰去捡。渐渐地,等到捡了七八片后,他的脸涨得有点红,额头上沁着汗珠,便慢慢蹲下了身体,一步一步向前挪。同学们先是哄堂大笑,随后便陷入了深思:一个大男生姑且那么累,那一个饱经生活沧桑的农家弱女子该有多艰辛和不易。通过模拟使学生体会到当时赋税劳役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其次是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比如在上高尔基的《童年》时,笔者让学生在黑板上根据文本内容给外祖母画肖像,座位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肖像的完整性来判断这些同学掌握文本的程度。学生在相互间的提示和修改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的认识。在上《巍巍中山陵》时,笔者根据课文的体裁,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话引导我们参观中山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中山陵的构成图。这样的对文本研读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研读程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合作交流,实现催化

其实每个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教学资源,学生间知识的碰撞往往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取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不断地完善自我。合作交流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缺漏,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现在初中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大多数都是假合作、假交流。教师不能真正地把课堂的时间放手交给学生,当学生还没能深入进行交流时,教师就终止了小组合作,让部分积极的优生回答问题,忽略一些后进生对知识的渴求。而学生在短暂的交流时间里,有可能存在对交流的问题不明确的现象,这样就在无形中虚度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所以,笔者所说的合作交流是有效的、落到实处的共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给足时间让学生探讨,并在巡视时能适时适当地给学生指导,防止出现盲目的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催化课堂,将“少教多学”的理念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由此可见,教师少教,是更智慧地教;学生多学,是更有效地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传声筒”,只是简单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价等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设计和规划,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也不再是“嗷嗷待哺的雏鹰”,老师给什么,他们就吃什么。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更有目的性地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