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8-05-14张丽嫚
张丽嫚
韩雪屏在《言语知识新视点》一书中说:“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言语教育,应当属于语用研究的范畴。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规则系统,但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生去研究语言,而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去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语用学理论去指导课堂,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就会使语文教学变得越来越有“语文味”。
2018年5月,在薛城名师工作室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语用”教学论坛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汪晓春执教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汪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恰如其分地贯彻了语用理论对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要求。下面,笔者将结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具体分析话语要素以及构成语用活动主体的语用方式、语用策略。
一、话语与语文教学
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小到一个词,大到一本书,只要在具体语境中参与、完成了交际和认知,就能成为理解文本的阶梯。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5段的最后一句话为:“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是“了”。如果将“了”字略去,句子语意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略去“了”字的句子,更多凸显的是作者对文人颠沛流离这一社会现象的出乎意料,也就是说句子重点落在了“竟”字上。而加了“了”字的句子,不仅表现了作者出乎意料的感受,更用舒缓的语气表现了他对这种现象的感慨;同时,有了这个“了”字,更突出了对叶圣陶先生关爱他人、待人宽厚的赞赏,毕竟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带领学生学习这一段文字时,教师如果能从这一个小小的“了”字入手,阅读教学就会有大的突破。
二、语用方式与语文教学
语用方式是实施语用的基本方式。汪老师的课堂讲求的语用方式就是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下面请看几个课堂片段:
片段一:
师:这样一位纯粹的儒者逝去了,作者感到悲哀。作者用了一个动词来写这个悲哀——“罩”。请问同学们,“罩”字能换成“涌”字吗?
生:“罩”字比“涌”字更能表现出情感持续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师:你特别聪明!你是怎么想到了这一层呢?
生:老师,你看“罩”字上面,是不是像一个网?
师:对哦。那“涌”字左边是三点水,就像——
生:就像潮水,涌上又会退去,持续得并不长。
师:你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
片段二:
教师出示幻灯片:1.叶圣陶先生,人,已经离开人世了。2.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师:这两个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生1:第2个好,第2句是短句。伤心的事,人们大多不愿提及,所以简短地说。
生2:第2个好,第2句更简洁。叶圣陶先生提倡文风简洁,作者就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
片段三:
教师出示幻灯片:1.叶圣陶先生,人往矣。2.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师:这两个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生1:第2个好。第1句连起来读的话,太快,太平淡,体现不出作者因叶老离世而悲伤的心情。
师:大家注意一下两句的差异,就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区别。请大家再感受一下!标点很重要,一个人如果不会用标点,就说明他语言能力不过关。
生2:第2个好。第2句中间多了一个逗号,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有了转折,在语气上也稍微有了停顿和克制。也就是说,一开始,作者是激动的,后来情绪回旋了一下,稍稍顿住了。
片段四:
教师出示幻灯片: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作者张中行, , !
师:是的。叶老的离世,给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悲痛。请同学来给这个句子填空。
生1:悲,未尽!
生2:情,长在!
生3:情,追乎!
在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中,汪老师用对话作为实施语用的基本方式,将语用学理论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会学生研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语言和符号,从小处着手分析出文本的深层次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用策略与语文教学
语用策略是语用赖以发生、推进、完成的策略。我们重点说一说汪老师执教时的完成策略。请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幻灯片:不论是对吕叔湘,还是对张中行,叶圣陶先生都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师:请你仿照幻灯片的示例,有条理地用“一以贯之”概括第3、4、5段的意思。然后,再阅读课文6、7、8段,用“不论 ,还是 ,叶圣陶先生都一以贯之, ”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仿写作为一种操作极强的读写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汪老师用这样一个仿写训练,引导学生有条理性地概括出课文第3—8段中所表现的叶圣陶先生在为人、为学两方面的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德行,还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个过程,就是汪老师通过仿写这一语用策略,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了语文学习的阶梯的过程。这一环节不仅智慧地教会了学生“一以贯之”的词义,还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写作的能力。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是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规律、教学手段的熟练把握。
王元华认为,当前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从语用学角度,用“在语用中进行教育教学”代替“语言功能教育”,把改革后的语文教学范式称为“语用教学”范式。当语用学进入语文教学,成为一种范式的时候,就使语文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推移了语文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偏重语形、语义的静态意义教学转变为侧重于语言的使用,由偏重知识的传输转变为偏重能力的训练,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无论是语言使用者与语境的对话,還是语用活动主体的语用方式、语用策略,都离不开这个出发点和归宿点。
汪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贯彻了这个出发点和归宿点,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语用学理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的对话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赋予了他们在语境中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所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