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后果及原因
2018-05-14崔启航
崔启航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我国企业也在不断地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从勿提高经济效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进行自我调节和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否,都受到内部控制的巨大影响。因此,为了使企业能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企业重视内部控制机制,培养自身风险意识,将内部控制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失效而使企业作出错误决策,无法规避风险,影响生产经营。
关键词:内部控制;失效;经营管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1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制约方法和调节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合理高效地获取有用资料,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促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它对于杜绝企业财务造假、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预防可预见风险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还很薄弱,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的监督和管理[1]。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1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后果
在我国现阶段,许多企业逐步建立起了内部控制体制,但对其认识和重视仍不充分,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缺少应有的内部监管程序,以及相应的控制机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产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由于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而导致企业财务工作较为混乱,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真实性。例如,对于重要的会计凭证,发票、银行回函、空白收据等,缺乏有效的管理,收发记录不相对应,凭证来源时间等记录不真实情况时有发生;在对会计人员分配工作时,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规定,有些人身兼数职,既是出纳又是稽核人员,也没有严格执行会计人员轮岗制度,许多人居一职多年未动[2];在会计核算方面,相关人员刻意捏造不实信息,篡改财务数据,通过设置账外库房等方式虚增收入,徒增利润。
1.2 费用增加,企业财务压力变大
企业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与制约,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各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一些业务人员在采购、验收入库、销售等环节不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和相关制度的规定,出现了虚构采购价格、将残次品冒充合格品验收入库、利用销售环节虚报相关费用等行为,使企业的费用支出大幅增加,财务的各个环节也存在着风险和隐患,企业财务压力变大[3]。
1.3 腐败现象、违法行为层出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监督和制约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行为的内在机制。若缺失了内部控制,企业就犹如脱了缰的马儿一般,不受控制,随意奔跑。许多企业高管,由于没有内控机制的制约,自身的职业素质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伸出腐败之手,出现挪用公款、贪污受贿、从企业项目中大捞好处、以权谋私等行为。一些相关的业务人员,也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大捞好处。例如用高价购入残次材料、漏记或少记收入等。这些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现象的不断发生,正是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后果[4]。
没有相应的内控机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各种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和制止,以至于这些人员越来越大胆,“不义之手”伸得越来越长,导致腐败层出不穷,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1.4 经营业绩变差
企业经营状况的良好与否,取决于是否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合理的监督机制等。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会导致内部管理混乱:生产、销售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管,企业经营效率变差,没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企业所提供的各种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未能遵纪守法,很好地尽其责、履其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因此,内部控制的失效,会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混乱,企业无法进行良好的经营与管理,合理有序的经营模式很难开展,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下降,经营业绩变差。
2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可以从公司管理角度和公司理念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公司管理角度中,原因有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最大限度发挥监管机制的作用;公司理念角度中,原因主要有公司员工风险意识的缺乏、企业相关人员素质不强等。
2.1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得不到有力的执行
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其有效性得不到发挥。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还有的企业内控的内容不够合理甚至是残缺不齐的;更多的是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中无人遵循,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检查。因此,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虽建立但不完善,得不到有力的执行。
2.2 监管机制作用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国对企业的监管,主要有两种形式: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有股东大会、监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等对企业的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以及税务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证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督。但是,由于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力度不同、标准不同、内容相互交叉、各自独立工作等原因,使得这些监管的效力大打折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作用都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处于无人监管无人改进的状态,从而使其作用失效。
2.3 公司员工缺乏风险意识
公司员工风险意识的缺乏,是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内在原因。大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认为企业的风险与自身无关,仅仅是管理层需要考虑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不重视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在企业具体执行内部控制机制之时,很多工作人员只是抱着敷衍的态度,不认为他们自身是内控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
2.4 企业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相关业务人员的具体落实。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存在诚信度不高、自觉度不够等问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
3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要改善企業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执行办法,丰富内控的内容,使其覆盖到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明确内控人员的职责,并要求他们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不得敷衍对待玩忽职守。其次,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员工认识到企业风险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自己是企业内控的监督者与参与者,只有自身积极地投入到企业的内控监管之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企业应多招聘职业素质和自身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使其能够在利益面前抵制诱惑,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更好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此外,企业应健全内部激励机制,根据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而对于玩忽职守、制假造假等行为,进行严重的处罚,起到警示的作用。最后,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每项工作的开展要遵纪守法,会计人员不能有隐瞒、造假、虚报等行为,遵守各项法律规定,用认真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到一丝不苟。
参考文献:
[1]王春荣.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118.
[2]陈燕花.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2003(00):219-221.
[3]宁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01):176-178.
[4]张君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失效表现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