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中山区竹海建设项目可行性探讨
2018-05-14蓬涛田毅吴秀俊
蓬涛 田毅 吴秀俊
[摘要]地处巴山北坡的宁强县曾是竹子的故乡,近年来,当地群众对发展竹产业热情很高,将竹产业做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希望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扶持。某公司瞄准当前市场,借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乘打赢扶贫攻坚战之东风,决定在禅家岩镇以“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以笋材两用、生态观光为主题的“万亩竹海”產业扶贫基地。
[关键词]竹海项目;产业基地;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有着渊源流长的竹文化。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以竹咏志,形容人的英雄气节。竹子坚挺潇洒,节格刚直,它“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因此,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民间更有“梅开富贵,竹报平安”之说,因而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竹子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范围里使用也极其广泛。竹子全身都是宝,食用竹笋中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可制成美味佳肴;竹材可加工成各类家俱、家饰和工艺品,也是培植业不可缺少的原料;竹炭、竹纤维产品更是绿色健康环保的代名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竹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地处陕西西南角、巴山北坡的宁强县曾经是竹子的故乡,据1986年县“林业资源调查”数据记载,全县有小径竹面积157.27hm2(散生于林中的尚未统计),鲜竹年产量589.75t,各乡镇均有成片竹林分布,其中铁锁关、大竹坝、巴山一带更是竹林集中生长地,竹子种类、储蓄量均居前列。近年来,当地群众对发展竹产业热情很高,将竹产业做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希望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扶持。宁强县玉带兴林有限责任公司瞄准当前市场,借禅家岩优越的地理环境,乘打赢扶贫攻坚战之东风,经实地考察调研,决定在禅家岩镇以“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运营模式,新建竹林800hm2,打造以笋材两用、生态观光为主题的“万亩竹海”产业扶贫基地,吸引农户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以贫困户为主要扶持对象的专业种植户1136户,建立优质竹产品示范园,实现竹子基地的标准化种植,进行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这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业产业和引导林农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项目建设的意义
2.1 项目建设是扶贫攻坚、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的需要
为了确保扶贫攻坚任务顺利进行,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项目建设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激活林业生产要素,释放兴林富民潜能,培育和发展新型林业产业模式,推动林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2 项目建设是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需要
本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实施环境,既符合国家扶贫政策和投资方向,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既符合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要求,也符合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当地产业规划。项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示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竹子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引导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项目建设是满足当前市场发展和配合生态旅游的需求
竹笋、竹材及竹纤维产品,近年来价格连年上涨,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向市场提供充裕的竹子原料,加工各类竹产品,以保证市场供应和人们生活需要。加之禅家岩一带溶洞、天坑旅游景点的逐步升温,发展以笋用竹、材用竹及观赏竹为主的生态型竹林,形成万亩竹海景观,也将对当地旅游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4 项目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需要
该项目的实施,绿化了弃耕多年的荒坡荒地,形成了万亩竹海景观基地,可有效改变当地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项目建成后,为过去一些低效林地或低产土地寻找了新的增收点,增强了农户造林护林的信心,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拓林改后林地林木应用资源思路,为加快贫困村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 自然条件分析
3.1 地理位置
宁强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西部,北依略阳,东接勉县、南郑县,西接甘肃的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南与四川的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毗邻。项目建设区位于宁强县禅家岩镇,居县城东南30km处,有二级公路相连,交通条件便利,区域优势明显,适宜打造万亩竹海基地。
3.2 地形地貌
禅家岩镇位于宁强县东南部,海拔高度900~1800m,以谷地、谷坝、低山丘陵土石山地地貌类型为主,拟建万亩竹海作业区多为缓坡退耕地和次生林地,坡度15~25度,地势较平缓,土壤排水良好,适宜多种植物及林木生长。
3.3 气候及水文
禅家岩镇海拔900~1800m,属暖温带气候类型区,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1.0~13.5℃,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最热月平均气温22~24℃,≥10℃的积温3100℃~4000℃。年降水量900~1400mm,雨季降水600mm,无霜期220~240天。禅家岩镇属典型的陕南暴雨集中区域,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地表水流常年干涸,水大多从全县有名的“落水洞”渗进了西流河,是典型的“缺水镇”,主要灾害天气是夏涝秋淋和秋封冷害。
3.4 土壤
全县土壤类型较多,分潮土、淤土、水稻土、黄棕壤、沼泽土和紫色土6个土类。土壤多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丰富,供水、供肥能力强,保肥性处于中等水平。项目作业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呈微酸性和酸性反应,有机质丰富,供水、供肥能力强,适宜各类生态、经济林木生长。
3.5 农、林业经济
禅家岩镇地处大巴山中,多溶洞、暗河,最高海拔1800,最低海拔900m,耕地面积730hm2,林业用地4558.67hm2,活立木蓄积量16万m3。镇域内产核桃、板栗、白蜡虫和薇菜,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和马铃薯,药材主要有天麻、党参、冬花、橡子、大黄和黄连,白蜡虫和生漆产量高,質量好,远近有名。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林业镇,也是全县有名的贫困乡镇,其中张家坝、谢家院村还被列为全县深度贫困村。
4 实施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竹林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黄壤、黄棕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黄泥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因此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护笋养竹是竹林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项目区面积较大,抚育管理力度也大。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日常抚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严禁挖鞭笋,谨慎挖冬笋,精心管春笋,使竹林年年保持稳产。
5 竹子栽培技术要点
禅家岩万亩竹海建设项目主要采用植苗(埋鞭)方式造林,具体技术要求如下(以毛竹为例):
5.1 林地选择
选择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度达50cm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酸性、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为宜。禅家岩山区最好选择海拔1100m左右的山腰和山麓地带的缓坡地,地下水位低的河滩地、溪畔沟边河岸、村宅四旁边缘栽植较为理想。
5.2 整地
生产中多采用穴状整地。挖穴前,先确定造林密度及株行距,本项目笋材两用竹林其株行距为2×2m,即每667m2栽植156株(加15%补植需180株)。挖栽植穴的规格为径60cm,深50cm,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穴的两侧,穴挖好后将表土回填底部,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有机肥。
5.3 母竹(竹苗)的选择
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低,枝叶繁茂,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单株。
5.4 母竹的挖取和运输
挖母竹时,首先要确定竹鞭的方向。一般竹鞭走向多数和第一层枝盘方向一致。挖竹时,在距母竹40cm处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来去鞭方向呈椭圆形挖好,来鞭留30cm,去鞭留40cm截断。其次要保护好竹鞭,尽量做到少伤竹鞭、鞭根和笋芽,更不能强行用力摇动种竹,以免损伤连接点。母竹挖好后,留枝3~4盘去梢,并使切口平滑。短距离运输可不必包扎,长途运输必须包扎,中途要进行洒水,上下车要轻搬轻放。
5.5 栽植季节与方法
竹子栽植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秋冬季和春季,即10月至翌年的2月是其造林的好季节,我市春季春旱较为严重,而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所以秋季是我市栽竹的最好季节。栽植时,解除母竹上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四周踏实,浇足“定蔸水”后,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土部分高3~5cm,最后用1×1m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埋实。
6 竹林抚育管护要点
6.1 松土除草
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7~8月间杂草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
6.2 施肥
为促使竹子更新生长,提早成林,竹林应及时追施肥料。以农家肥和化肥并用效果好。在秋冬季施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有利于孕笋越冬。在春夏季节施入人粪尿、化肥,可及时满足竹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6.3 间伐
新竹萌发快,数量多,但大小不匀,应及时间伐,间伐时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老留幼,去密留稀。
6.4 加强保护
首先要严禁在新竹林中放牧,以免踩坏竹笋和破坏幼竹。其次要护笋养竹,竹类繁殖不同于树木。其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地下茎的分生来实现。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6.4.1 严禁挖鞭笋:竹鞭的幼嫩梢头称为鞭笋。夏秋季节,毛竹竹鞭生长旺盛,如挖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蔓延,而且使来年笔笋少,成竹质量差。
6.4.2 谨慎挖冬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毛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滥挖冬笋,就会直接影响来年的春笋和新竹的产量。便因受气候、营养等因素限制,会有一部分冬笋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既可促进春笋生长发育,又可增加竹林收益。用材竹林挖掘冬笋中,必须要在护笋的前提下,科学谨慎的挖取。挖掘冬笋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内选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块隆起、龟裂或脚感松软的部位,小心开穴挖取。掘取后必须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饼肥,但需防止肥料与竹鞭直接接触。
6.4.3 精心管春笋:护笋养竹,“清明”至“立夏”(四、五月份),是毛竹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护。严禁挖掘健壮春笋,特别对换叶的小年竹林内的春笋更应加强留养及管护,以免竹林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影响竹林总产量,使竹林年年保持稳产。对那些病虫笋、路中笋,小笋和歪笋等应适时疏除。盛期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应少疏多留;后期笋则应多疏少留;初春零星露头笋应一律挖除。竹笋出土的末期,竹林中常出现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退笋”亦应及时挖掘,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防止竹林林养分消耗。识别退笋的特征是:笋生长缓慢,笋梢松散、无光泽,箨干缩,箨毛枯萎,早晨箨叶与无“露水”。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笋期中的病虫害。
7 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建成后,既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又可采收竹笋竹材产品。项目建成后4年开始有收益,每667m2产竹笋100kg,按10元/kg计算,年產值1067万元(商品率90%);扣除采收成本160万元(产值的15%),所得税176万元(农产品减半为16.5%),竹笋年均利润731万元;其中30%分成给1136户参与项目的林农,户均增收1930元。
项目建成后第5年可实施竹材轮伐。年采伐200hm2,可产竹材234万根(每667m2156丛,每丛伐5根),按3元/根计算,产值702万元;扣除采伐、运输成本140.4万元(产值的20%),所得税115.83万元(农产品减半为16.5%),竹材年均利润445.77万元;其中30%分成给1136户口参与项目的林农,户均增收1177元。
7.2 社会效益
7.2.1 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地方经济。项目建成后,除直接增加就业人数外,生产旺季还需要雇佣大量临时工,项目建设期间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实施后,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地起到促进作用,在经营期内,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劳务收入900多万元,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消费总量,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及消费的良性循环。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条件的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2.2 加快脱贫致富、典型示范作用。本项目实施万亩竹海建设,整个经营管理均采用先进科学管理手段,项目建设投入的科技含量高,可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林业经营朝着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生态建设及产业建设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有大批农民接受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能熟练掌握一、二门实用林业技术,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并影响周围地区,起到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项目的实施在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又能增加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深度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8 项目要素及建议
(1)关于抚育问题,该地区土地资源多以旱坡地为主,远离城市工业区,符合有机无公害产品栽培环境标准。但同时该地区杂草生长也十分旺盛,与幼树争夺水肥、光照现象严重,抑制幼树生长。因此,在项目建设期间,应加大幼林抚育的成本和力度。
(2)该地区土壤肥力及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差,在建园初期,应充分利用当地绿肥资源,增施以绿肥为主的基肥,进行土壤改良,以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竹木健壮生长。
(3)关于品种和科学培育,本项目所选用的竹子主栽品种,为保证其产量、质量和收益早、收益期长,必须按要求选用品质纯正的优良种源,并严格按科学方法栽培管理,措施到位,水肥适度,管护精细,真正做到集约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陈保仓.巴山竹林及其开发利用[J].陕西林业科技,1993(3).
[2] 陈宗平.毛竹林培育与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