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评介

2018-05-14刘艳琴黄道主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教育体系

刘艳琴 黄道主

[摘 要]学生领导力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系统性探索学生领导力教育经验的著名高校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生活部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该部门借助社会变革理论和关系型领导理论,结合以培养工科及相关行业领军人才的实践需要,开发并完善了一套由校内的“领导力教育”系列项目、校外“校友导师制”系列活动和奖项评议三大模块构成的教育体系。为确保学生领导力教育取得良好成效,该校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不断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并提供资金支持。这为我国高校探索学生领导力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生领导力教育;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理论;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6-0143-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6.026

一、MIT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兴起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和代言人。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美国处于两超争霸格局下的全球战略收缩阶段。为了扭转竞争劣势,美国部分高校开始自觉探索领导力教育,学生领导力教育应运而生。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些高校开始在学生事务中融入领导力教育,逐渐累积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经验。美国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好公民”和“好领袖”,帮助每位学生形成“好公民”和“好领袖”所必须的品质与特性。因此,学生领导力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非营利部门、组织结构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领导者的价值观和技能[1]。

麻省理工学院(后文简称“MIT”)顺应时代潮流,着手制定了专门的领导力教育计划,由学生生活部门(the Division of Student Life)专职负责,致力于培养工科及其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该校在1994年创建了以大学为背景的领袖培养学院;1995年,加入“领导者塑造”计划,获得凯洛格基金会(W.K.Kellogg Foundation)资助。当时共5所大学获资助,除了MIT外,还有乔治亚理工学院、普杜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密歇根大学。依托该项资助计划,MIT启动了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新型培养计划,该计划期望培养出在技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能够起领导作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甚至是能够预见和引导地区、国家乃至全球变化的领导人[2]。这一新型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并沿用至今。

二、MIT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论基础

MIT在制定与落实学生领导力新型培养计划时,特别重视理论指导和实践需要的结合,注意学习、检验和反思相关领导力理论,注重打造符合MIT大学生领导力实际培养状况的实践办法。MIT设计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主要受Astin Alexander W.、Astin Helen S.提出的社会变革理论(the Social Change Model)和Komive等学者提出的关系型领导理论(the Relational Leadership Model)的启发[3]。

(一) 社会变革理论

领导力教育的社会变革理论模型(Social Change Model,简称“SCM”)是以后工业时代对领导力特征的定义为基础的,认为“领导力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协作性的、以明确价值取向为基础的积极变革社会的过程”[4]。它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院(UCLA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简称“HERD”)于1996年开发,是诸多大学生领导力模型中较早提出并极具影响力的模型之一。该模型特别强调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的价值维度,并且认为有意识的关注价值应当成为任何领导力开发的核心[5]。

社会变革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具有领导者潜质的,领导的过程不是个体的单独行动,它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使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建立合作关系,而领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个人、社区和社会得到积极的变革[6]。社会变革理论描述了个人、团体和社区3 种实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以及自我认知、承诺、言行一致、协作、共同的目标、尊重基础上的争论、公民的职责等7种引领社会变革的核心价值[7]。其中,变革是最为核心的价值,自我认知是实现其他价值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一致性是指个人与集体的信念相同,承诺促使个人为团队的发展服务,而合作意味着与团队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共同目标意味着团队为了共同的价值一起解决问题,尊重基础上的争论是团队成员互相磨合的过程,公民责任是指个人积极促进社区和社会变革的强烈责任感。其三维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个人、团体和社区价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三种价值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比如团队共同目标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个体自我认知的变化,而个体承诺也会改变整个团体之间的协作。

(二)关系型领导理论

关系型领导理论是由美国学者Komives等人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而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强调后工业化 (或信息化) 时期互惠关系在领导力问题中的重要性,并突出了伦理道德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8]。Komives认为领导力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内在过程。虽然一个人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著作或演讲来刺激领导力,但是大多数领导力发生在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情境之中。关系型领导理论不是在描述领导力在当前群体或組织中的运作模式,而是致力于发展和建设一个健康、有道德和有效力的组织[9]。

同时,Komives认为关系型领导包含5个基本因素:目标、包容性、授权、道德和过程。目标是指一种找到组织成员共同利益并一起合作促成积极变革的力量;包容性意味着理解并重视将多样性的观点积极地融入个人的观点、方式和风格,将多样化的观点融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去;授权是指缓和阻碍他人有意义地融入的环境氛围,这对于建立一个组织环境来授权他人做到最好是很重要的;道德是指领导力被赋予价值和标准,领导力从本质上来说是道德的;过程意味着个人与组织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领导者和其他参与者合作完成变革[10]。Komives把关系型领导描述为“人们一起尝试,迎接挑战或对共同的利益有所作为的一种关系过程”,同时介绍了关系型领导在上述要素中所体现出来的理念、方法和技巧[11]。

三、MIT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办法

MIT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由该校学生生活部(the Division of Student Life)专门负责。该部门充分重视学生领导力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各种途径开发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领导能力,逐渐形成了校内的“领导力教育”系列项目、校外的“校友导师制”项目和奖项评议委员会三大模块。

(一)校内:“领导力教育”系列项目

1.“领导者塑造”计划(Leader Shape)。MIT的“领导者塑造”计划是凯洛格基金会(W.K.Kellogg Foundation)在高校落实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经历了一个从兄弟会到社团再到美国各高校的发展过程[12]。1986年,凯洛格基金会“领导者塑造”计划开始实施,主要招收工程学和科学相关领域的学生进行领导力培训,该计划的总部设在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Champaign)[13]。

(1)主要内容。“领导者塑造”计划是指连续6天开展关于领导力发展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形式是闭门会议。在这6天之内,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除客座领导之外)都要一直呆在会议地点,形成一个暂时的、封闭的和严格的领导能力训练和发展的环境氛围,这种远离学校的地方能够让学生的精力全部沉浸于学习和建立的联系之中[14]。MIT“领导者塑造”计划在马萨诸塞州南部的一个校外静修处实施,这个计划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充分地参与到领导力的实践活动当中。参与者不仅能够加强自身的领导能力,还有机会更深层次与他人分享彼此的经验。参与者将被要求学习诸如职业道德、应对不确定性和如何在一个多元化的社区内工作等内容,同时掌握解决问题和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技能。在这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在他们的同伴中建立一个团体,由MIT负责该计划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小组领导者和学生中的老成员组织[15]。

(2)课程主题

第1天:建立共同体。探究领导力的含义并讨论它的核心价值。“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会面之后,加入一个家庭小组,这个小组有10到14个成员,提供反馈和支持,并帮助发展和提炼未来的远景。

第2天:一个人的价值,全体的力量。每个参与者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户外创新和讨论,参与者将会发现在一个支持性的团体背景中,关系、信任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如何提高的。接下来,参与者将通过完成一个行为类型的目录来增加个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信息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为这个星期设定几个个人目标,并与家庭成员分享这些目标。参与者还将参加一些探索“包容性领导力”概念的练习,以及如何创建尊重、开放和意见多样的社区。

第3天:挑战真相,探索可能性。创造一个远大的愿景是领导力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参与者将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制定愿景,为社区、团体、事业或组织做出大胆的改变。晚上将由客座领导小组以招待会的形式结束。这是参与者与来自MIT社区的各种领导进行互动的机会。使用非正式的问答形式,这些人将分享他们与“正直的领导”之间挑战的见解和经验。

第4天:将愿景变成现实。愿景只是一个梦想,除非它能付诸行动。将讨论三个关键的需求(关系、扩展目标和行动步骤)。此外,还将在一个活跃的团体模拟练习中探索权力问题。

第5天:正直地生活和领导。正直的概念是复杂的,但它是“领导者塑造”的终身领导力发展理念的核心。参与者将讨论核心伦理价值观、深思熟虑的决定以及勇气在维持正直和培养信任与尊重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在晚上一个家庭小组“领导者塑造”短剧开始的下午,参与者会用开放的事件来讨论热点问题。

第6天:保持行动。在最后的一天,参与者将回家准备承担作为一名实践了“正直领导”原则的“领导者塑造”毕业生的责任。参与者将会了解到成为全国领导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含义—一个相互鼓励和支持的人际网。计划将以毕业典礼的形式结束[16]。

2.“领导力扫盲沙龙”。“领导力扫盲沙龙”是指每年为了给大学生新生领导和大二学生领导提供周末交流机会而开展的沙龙活动。对于新生领导来说,在MIT开始学业生涯期间,“领导力扫盲会”是一个建立领导力发展基础的好机会。“领导人扫盲沙龙”以人际互动和领导经验为主题,关注学生领导的个人背景。参与者需要撇开领导力来思考问题,有机会探索领导力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评估他们的个人行为风格,并解决诸如个人价值观、团队合作、竞争、协作和沟通等话题。会议结束后,参与者对如何定义领导力以及定义的原因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得到了必要的工具,可以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带回他们的组织、宿舍、生活小组和团队。参与者还可以与MIT校园外的学生领导互动,发展联系,建立MIT之外的人际网。但是“领导力扫盲会”只有前30名注册的人才可以参与进来,其他申请者将被列入候补名单[17]。

3.新手领导力计划(Freshman Leadership Program)。每年8月,MIT的新生都会有一个参与新手领导力计划(Freshman Leadership Program)的机会,从而真正地获得独特、新奇和有益的经验。新手领导力计划主要是通过一门专注于包容性、赋权、价值定义以及领导技能的课程来实现其让新生投入到个人的发展之中,并为探索和促进MIT领导力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和不同的活动来一起讨论他们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文化多样性、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宗教差异和社会经济等问题。总而言之,新手领导力计划是一个独特的计划,它既有趣又有益[18]。

4.“L.E.A.D”项目。L.E.A.D项目是为MIT每个学生和学生组织提供的较易接受的一个领导力培训项目。它的建立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追求共同的兴趣,磨练和提高他们的领导技能,并获得促使学生组织成功的知识和经验。L指Lead(指导),这是为那些想要巩固他们组织的学生而准备的。它会为学生提供文学评论(Literature Review),包括文章、书籍、网站、博客等等,里面涵盖了许多学生喜欢并且有价值的领导力话题、主题和技能;发言人办公室(Speakers Bureau),是由MIT的工作人员和教师组成,他们愿意与參与者讨论或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研讨会或培训;咨询服务(Consultation Services),指参与者可以与学生活动办公室的任何一名成员进行会面,一起讨论参与者的组织如何去计划一个闭门会议、设想一个行动、开始一个新的计划,或者讨论参与者脑海中萌发的新颖想法[19]。E指Engage(参与),这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个领域或组织中成功的领导者并学习他们的经验。这些成功的领导者不仅包括MIT的教职员工、校友,科学、技术、商业和创新等领域的领导人才,也包括MIT优秀的学生领导[20]。A指Act(行动),将学生与学生领导和MIT的社区成员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作为领导者来反思自己,提高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讨论有关领导力的话题,并学习领导技能[21]。D指Develop(发展),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领导技能和学习相关的领导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学生组织、生活团体、实验室、团队、兄弟会和姐妹会的实践活动中去[22]。

5.领导力发展“工具箱”(Student Leader “Toolkit”)。“工具箱”是指为参与者及其组织提供如何提高其领导力的资源。MIT学生活动办公室会为参与者、组织提供一些书籍、材料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参与者可以利用MIT的在线学习资源—“Skillsoft”,里面有许多关于领导力发展的内容库和学习方法,比如讲述白宫领导者经验的书籍;帮助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课程;促使领导者不断反思并从深层次思考问题的视频;利用“Job Aid”获得清晰可靠的领导力信息和战略发展的思考能力;通过“Skillbrief”了解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价值等[23]。

6.静修发展(Retreat Development)。在整个学期,静修发展可以为团队建设、目标设定以及激励团体成员积极参与组织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果参与者的时间和意向满足了静修发展的计划,那么团队凝聚力和清晰的集体远景就会基本形成。学生活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制作静修时间表、决定目标和日程、为团队建设者创建有意义的对话等。同时,MIT学生生活办公室会为参与组织的静修计划提供额外资金,但是参与组织需要填写一份学生生活办公室额外资金申请表(SAO Supplemental Funding Form),表中一定要谈一谈这个静修计划是如何给组织中的学生群体增加价值的,以及为什么它对团队的发展是必要的[24]。

(二)校外:校友导师制

导师制是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常用的一种途径。导师与学员往往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教导者,而是激发者。通过倾听和分享,来帮助学员进行自我探索,分析和解决在领导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25]。MIT领导力教育采用的也是导师制,不过导师是校友,这是一种从校外的途径来发展学生的领导力。

1.导师的产生办法。MIT负责领导力教育的导师是通过社区催化剂领导力项目社区(Community Catalyst Leadership Program,简称“CCLP”)产生的。CCLP项目成立于2007年,由MIT校友会(the MIT Alumni Association)、学生活动办公室和学生生活部合作完成,要求参与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个人领导力发展和反思的过程当中。该项目不同于其他面向本科生的领导力课程,它让学生有机会与校友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领导潜力。它面向MIT所有的本科二年级学生,不限于某一特定部门[26],包括之前没有参与过领导力计划的学生。每个学生参与者可以在满足其个人发展目标的条件下与自己中意的校友进行一一配对。该项目有四个组成部分:一对一辅导、教育会议、领导计划和个人反思[27]。

2.导师的基本职责。MIT负责提高学生领导力的校友导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履行一些基本的职责。第一,建立关系即加强信任。初次见面的谈话是学生和导师最重要的谈话之一,所以需要花点时间来了解彼此,从而建立信任关系。第二,设定目标即确定重点的研究领域。导师应该要求学生确定当前学年的领导力学习目标,而领导力实务评量(the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简称“LPI”)会给他们的重点目标提供一个参照。第三,细化目标,制定计划。为了使目标具有操作性,变得有意义,导师应该要求学生把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小目标,并设置时间边界来实现这些小目标,同时导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第四,反馈和反思即从经验中学习,让学生明白反思的价值。因为MIT的学生通常很少有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来检验正在学习的东西,或者清楚地表达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知识,所以导师需要利用专门的时间和空间来帮助学生思考他们从经验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已经习惯了要做的事情。第五,持续的指导即指导性交流。在每一次指导会议上,导师需要和学生讨论他们的目标,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提出激励性的问题。这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检查与反思他们的学习[28]。

3.导师的指导原则。导师在培养学生参与者领导力的过程中,除了履行基本的职责,还需要坚持六大核心的指导原则,从而使指导过程更加顺畅,指导效果更加有效。这些指导原则的基础就是信任,学生和导师之间一旦建立信任,他们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很容易,指导效果也会更好。指导原则主要包括,第一,提供场所和机会。第二,明确和掌握学生的日程和发展目标。第三,抓住指导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指导,使指导主次分明,指导过程更加顺畅。第四,提出激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找出解决方案,从而发现问题,提高其洞察力。第五,用开放的心态来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要一味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想法要保持好奇,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第六,询问学生在下一次见面之前,他们将要做些什么來推进自己的发展目标[29]。

4.主要学习活动。CCLP项目针对MIT的每一届学生参与者和导师,都安排了一定的学习活动和活动时间。表1是2014届和2015届学生参与者需要完成的学习活动和活动时间。2014届学生参与者在2015到2016学年期间需要至少参加时间表中的6个会议,并在2016年秋季展示他们的高级项目[30]。这个高级项目由参与CCLP项目的老成员(即高年级学生)负责,主要是整合他们在参与CCLP项目过程中获得的关于领导力的新经验和新视角,并作为“领导力画廊”(Leadership Gallery)的一部分在11月份的网络研讨会上展示[31]。2015届学生参与者每学年需要至少参加时间表中的3次教育活动。其他的学生或导师会议则都是鼓励性的,配对的学生和导师可以完全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会议的实用性来选择[32]。

(三)设立奖项评议委员会

MIT学生活动办公室(the Student Activities Office)的下设机构—MIT奖项评议委员会(the Awards Convocation Committee)都会表彰在领导力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学生和学生团体,对他们为MIT社区发展和学生事务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与尊重。每年春季,MIT奖项评议委员会接受所有人的提名,包括学生、工作人员、教职工、导师和校友,学生领导者也可以毛遂自荐。MIT学生活动办公室通过与MIT的其他校园部门合作,比如学生活动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Student Activities)、高科技复制(Copy Tech)、居民生活计划(Residential Life Programs)和多文化项目办公室(the Office of Multicultural Programs),共同选出奖项的获得者,以学生领导奖助金(Student Leader Award Grants)的奖励形式,为获得奖项的学生或学生团体提供资金,帮助学生提升领导能力和促进其组织未来的发展[33]。

四、MIT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主要保障

MIT以培养众多具有科学和工程领导能力的人才而闻名于世,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有着一套完备的学生领导力教育保障机制,在实践方法上较好地适应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并顺应了社会发展变革的大趋势。在开发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相关课程方面,我国高校应當学习MIT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建设原则,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学校相关教育资源,并确保保障资金到位,最终实现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美国高校开展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多以AstinAlexanderW.、Astin Helen S.提出的社会变革理论(the Social Change Model)和Komive等学者提出的关系型领导理论(the Relational Leadership Model)为参照。随着高校领导力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也开始探究符合本校领导力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MIT在结合以上两种领导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领导力教育实践办法。此外,在进行领导力教育的过程中,MIT在充分结合领导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领导力的“校内外联合机制”的途径。MIT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推动其学生领导力教育蓬勃发展。

(二)利用各种途径开发教育资源

MIT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途径是以校内和校外两大模块为主。MIT在校内组织开展了“领导力计划”项目,通过“领导者塑造”计划、“领导力扫盲沙龙”、新手领导力计划、“L.E.A.D”项目、领导力发展“工具箱”和静修发展等六大方式来实施。总体而言,MIT通过这些办法实现了一系列校内资源的整合,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训练并掌握领导力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其作为领导者理应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MIT在学生领导力教育中推行的校友导师制实现了充分利用优质校友的校外资源优势。校友与在校生通过配对的方式,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定期与学生进行交谈,洞悉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导师,不断加强彼此的信任,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或主管部门规定的领导力教育实践活动。从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角度来说,很多校友都已经处在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将他们的经验与在校学生分享更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事半功倍地推动学生领导力的发展。

(三)为领导力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是学生领导力教育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MIT尝试通过各种办法,如争取基金会资助,自主设立奖助金并成立相应的评议委员会等,为学生领导力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MIT学生活动办公室通过奖项评议会给那些为MIT社区做过重要贡献的学生领导和学生团体设立奖项,同时还与MIT其他的部门合作给得到奖项的学生领导和学生团体提供必要的奖助金支持。这个奖项的设立使学生领导的工作得到重视,激发他们为MIT的社区发展和学生生活不断贡献自身的力量,也会增强学生领导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领导能力,真正发挥学生领导的作用。此外,MIT学生生活办公室会为参与领导力静修计划的组织提供额外的资金援助,保证其计划能够顺利地实施。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优秀的学生领导和学生团体也会发奖状和证书,授予荣誉称号,但是这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奖助金支持。学生领导和学生团体开展工作没有资金援助,也就没有了动力,导致他们无法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而且也没有像MIT一样成立专门的奖项评议委员会来评选最佳的学生领导和学生团体以及设立奖项。

五、结语

我国正处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道路上有所作为的冲刺阶段,各行各业亟需一大批领导能力优秀的领军人才。同时,我国高校自身也正处于“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境遇之中,也亟需具有领导能力的优秀师生。评介MIT在学生领导力教育领域已经积累的实务经验,在理论上可缓解学界在操作层面个案研究的不足,在实践上可提供我国高校探索领导力教育参考的直观经验,对加强我国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有一定参考意义。

注释:

①领导力实务评量可以使参与者对自己领导的实力、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他们领导力培养的准备、实行和反思过程提供一个平台,它有5步具有代表性的领导力培养过程:确定一个模型、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过程中不断挑战、促使他人行动和激发热情。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F.阿川,罗伯特·N.罗瑟尔.卓越领导力:理论、应用与技能开发(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2-37.

[2]潘吉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领导能力培养计划[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1):12.

[3][23]MIT.Student Leader Toolkit[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7-9-20].http://studentlife.mit.edu/impactopportunities/learningaction/studentleadership/studentleadertoolkit.

[4]John P.Dugan.Susan R.Komives.Developing leadership capacityin college students: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tudy[R].the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 of Leadership.College Park,MD: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Leadership programs,2007.

[5][6]陶思亮.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赵磊,朱泓.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理论模型之构建——基于领导力发展的社会变革理论[J].重庆高教研究,2014(5):66-71.

[8]胡玉姣.美国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6(10):71-75.

[9][10]Susan R.Komives,Nance Lucas,Timothy R.McMahon.Exploring Leade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2nd 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98:73-117.

[11]董凌波,馮增俊.关系型领导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9):17-20.

[12][14]邱巍.美国高校“领导者塑造”计划[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13]Fahd Patel.LeaderShape: One Week, Fifty Students,Innumerable Ideas[EB/OL].http://technique.library.gatech.edu/issues/fall1998/10.16.98/cl8.html.

[15][16]MIT.Leader Shape[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tudentlife.mit.edu/impactopportunities/learningaction/studentleadership/leadershape.

[17]MIT.Emerging Leader Conference[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sao/communityprograms/leadershipprograms/emergingleadersconference.

[18]MIT.Freshman Leadership Program[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sao/communityprograms/leadershipprograms/freshmanleadershipprogram.

[19]MIT.Lead[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content/lead.

[20]MIT.ENGAGE[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content/engage.

[21]MIT.ACT[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content/act.

[22]MIT.DEVOLOPMENT[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content/develop.

[24]MIT.RetreatDevelopment[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sao/communityprograms/leadershipprograms/retreatdevelopment.

[25]孔令昭.后工业时代“领导力”概念下的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5):81-87.

[26][31]MIT.Information for Students[EB/OL].MIT Alumni Associations Infinite Connection.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s://alum.mit.edu/students/NetworkwithAlumni/cclp/information-students.

[27]MIT.Alan73 and Terri Spoon Community Catalyst Leadership Program[EB/OL].MIT Alumni Associations Infinite Connection.https://alum.mit.edu/students/NetworkwithAlumni/cclp?destination=node/19817.

[28][29]MIT.Information for CCLP Coaches[EB/OL].MIT Alumni Associations Infinite Connection.https://alum.mit.edu/students/NetworkwithAlumni/cclp/coaching.

[30]MIT.JuniorSchedule[EB/OL].MIT Alumni Associations Infinite Connection.https://alum.mit.edu/students/NetworkwithAlumni/cclp/class2014schedule.

[32]MIT.Class of 2019 Schedule[EB/OL].MIT Alumni Associations Infinite Connection.https://alum.mit.edu/students/networkwithalumni/cclp/class-2015-schedule.

[33]MIT.AwardsConvocation[EB/OL].Division of Student Lif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s://studentlife.mit.edu/sao/awardsconvocation.

(责任编辑:郭彦松)

猜你喜欢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创客教育及启示
英美本科生就业指导研究
美国MIT现代光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团队开发“社交T—shirt”
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