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差异性研究
2018-05-14田晓玉
田晓玉
摘 要: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不是“移植嫁接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其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不同、结构特点不同、代表性不同、整合功能不同、政治稳定性不同、政治效能不同、民主实效性不同。这种差异性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差异性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5.009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5-0050-05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之间通过竞争性选举获取执政地位,从而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模式,是一种旧型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即它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不是“移植嫁接的”,都是植根于本国文化的沃土之中的。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其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差异性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加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差异性”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对进一步增强政党制度自信,推动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中国新型政黨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从政党产生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价值目标不同
政党的产生是决定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特点的重要前提条件。纵观世界,政党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内生型政党,二是外生型政党。西方国家的政党主要属于内生型政党,即政党是在近代国家建立后在议会内部产生的,所以,西方的政党也称“议会型政党”。在西方国家,以议会为核心的国家宪政体制确立之后,由于利益分化和政治斗争的加剧,议会内部自然而然地划分出不同的党派。随着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推进以及民主的发展和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议会的权力显著加强。由于只有赢得选举才能掌握权力,所以议会选举成为各政党关注的重要议题。原有的议会党派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赢得选举,开始扩大组织,加强与地方和基层的联系,建立起现代政党组织,形成了通过选举竞争决定执政地位的宪法惯例,政党制度也随之产生。在西方政党政治中,政党就是围绕夺取政权、维护政权和参与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更多体现为各政党之间争权夺利的一种实用工具和制度保障。
与西方不同,中国是先有政党后有国家,各政党的产生都是先于新中国而出现的,属于外生型政党。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当时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独立、要自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探索使中国独立自强的道路,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没有使中国强盛起来,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探索建立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所以,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在中国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而产生,它是以建构一个新国家为己任的使命型政党,是“革命性政党”。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下,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仍然担负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国各民主党派肩负着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中国政党制度实施的价值目标是使各政党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在价值目标的取向上有本质的不同。
二、从制度构成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特点不同
由于政党的产生方式及政党制度的价值目标不同,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结构明显不同,政党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在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国家,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竞争性选举,实行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是执政党,失败的政党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因此,西方政党制度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多元竞争”,即没有一个党是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的,各个政党要通过竞争取得执政地位,各个政党之间相对来说是对立的,政党之间更多体现为相互攻击、相互对抗,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中国的政党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同样具有“多元”的特点。但这种“多元”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多元合作”。在“多元合作”结构框架下,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领导党,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所以,虽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同样是“多元”,但在“多元”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八个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然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党之间形成了一种团结合作、亲密友党的关系。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八个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创造了崭新的政党关系模式。
三、从利益代表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代表性不同
政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利益的代表性。在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下,西方的主流政党仅代表着少数利益集团,只是“部分代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所有的主流政党产生之日起就同属于一个阶级,即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者。比如,美国的两个主流政党,名义上民主党是左翼政党,以中产阶级为主,共和党是右翼政党,以大资本家为主,但实际上两个政党都受到各个大的利益集团操控,代表的是资本家的利益。虽然,在历史上法国、意大利的共产党或工人党曾经短暂地进入过政治舞台,但很快就被各个资产阶级的政党挤出了政治舞台,劳工阶级组织的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几乎未能进入政党轮换的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政党之间通过竞选上台执政,上台执政的政党仅仅代表它所支持的那部分群体的利益,政策的制定也更倾向于其支持者,因为支持者的选票成就了当选的执政党,支持者也以索取“利益”作为回报。正因为如此,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是不可能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党制度代表的只是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缺乏“代表”的广泛性。
我国的政党制度始终根植于人民,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首先,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立场,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翻身获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和人民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之后,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时刻牢记和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时时刻刻都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参政党的八个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与中国共产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始终怀着参政为民的理念,做好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因此,中国的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
四、从利益整合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整合功能不同
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是确保一个国家社会秩序稳定的基本条件,有效的利益整合可以使社会群体、社会阶层逐渐融合、同化,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有序。在西方国家,政党是“部分代表”,其代表的社会群体不同,各自的价值目标、方针政策都不尽相同,甚至左右翼政党之间相差甚远。比如目前英国执政的保守党,是右翼政党,而反对党工党是左翼政党,保守党主张国家的基础产业部门应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工党则主张国家的基础产业部门应国有化,增加社会福利。即使在美国这种政党性质区分不是很明显的国家,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政策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比如奥巴马当政时,提出医疗改革方案,要解决医疗保险全覆盖的问题,但却遭到共和党把持的国会的强烈反对,最后竟导致政府关门。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是不可能把各政黨整合在一起的,也很难把社会各群体有效凝聚到一起,其整合功能和整合能力是比较弱的。
相对于西方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和整合能力。首先,执政党和参政党在根本利益、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前途命运上也是一致的,缺少任何一个主体都构不成“多党合作”。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是命运的共同体。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执政党和参政党同心协力、同心同向,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应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身就蕴涵着整合功能。其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也是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政治参与平台,民众可以通过政党制度,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进行利益表达,反映社会诉求,使社会各群体中的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系统综合地反映出来,从而实现利益整合。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着很强的利益整合功能。
五、从政治格局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性不同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政局的稳定。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内部结构是多元竞争,政党要通过定期的竞选,轮流执政,或几个政党协商联合执政,执政党并不是固定的,政党制度的内部结构缺乏稳定性,很容易导致政局动荡、政治不稳。比如在多党制国家,进入议会中的政党要通过协商分配政府职位,一旦政党利益分配不均,合作就容易解体,致使政府倒台。在两党制国家,虽然政局较之多党制巩固,不容易出现政府倒台的现象,但如果执政党不是议会中的多数党,执政党和议会中的多数党就很容易因为利益问题,互相牵扯、互相拆台,导致政府关门,影响政局稳定。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部构成是稳定的,即构成主体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同时,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参政党的参政地位都是宪法规定的,无须通过竞争获取,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是亲密合作的友党,不会出现为争夺政权而勾心斗角、互相拆台的现象,能够有效避免政党因相互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确保国家政治格局的稳定。
六、从制度效能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不同
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以其政治效能为检验标尺。目前,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彰显出政治效能低下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缺乏连续性。在西方国家,政党定期通过选举上台,轮流坐庄,所以,政党的竞选纲领以及政策制定要以竞选成功为目的,政党更多关注是眼前利益,一味迎合选民的需求,作不切实际的承诺,无法从长远出发定义国家利益,造成“短视民主”、短期目标。同时,不同的政党上台,政策目标就会发生变化,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比如法国历史上,右派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科奇执政时,为应对危机,延长退休年龄、加班收入不征税,结果左派的社会党领导人奥朗德上台之后,又局部将退休年龄改回,加班的收入也再度征税。二是决策效率低下。在西方国家,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财政预算等要经过议会讨论,获得通过才能执行。但由于政党之间互相牵制,互相拆台,相互扯皮,在议会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久议而不决的现象,导致决策低效。三是政策执行不力。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权力分散、互相制约,执政党缺乏一定的“权威”,所提出的政策、方案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下去,执政效率低下,执政成本高。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反,能够体现出政治的高效性。一是政策连续性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长期执政,因此,可以排除像西方国家那种因竞选带来的干扰,谋划长远的奋斗目标、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作出长期的战略决策,然后贯彻实施,从而确保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决策效率高。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和参政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政党关系的和谐性,决定了在重大决策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西方那种互相抵制、互相牽制“故意找麻烦”“久议而不决”的现象,缩短了决策的时限,保证了决策的高效率。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崇高的权威,可以动员和调配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解决重大问题,比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的高速铁路和公路网建设以及对四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处理等,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政策执行顺利通畅,执政效率高效,执政成本低。
七、从实现民主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民主实效性不同
发展和实现民主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目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尤其是政党制度是衡量这个国家是否民主的重要标准。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多党选举”“一人一票”体现民主,但民主未必仅仅如此,况且西方这种多党竞选的民主日益丧失了民主的本来意义。美国政治学家拉里·戴蒙德就曾提出:“现在的问题不是民主国家集体死亡,而是许多国家民主被逐步地空洞化了,只剩下一个多党选举的外壳。”[1]因此,西方的政党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人民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民主” [2],只是徒有形式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则更能体现民主的本质。民主的本质在于民众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就如习近平所强调,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 [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协商民主为各参政党以及所代表社会群体和社会民众提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政治参与平台和途径,满足民众的政治参与诉求,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蕴含的协商民主是更真实、更管用的民主。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时谈到:“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 [4]
综上所述,中国新型的政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中国人民自己探索发展的一种崭新的制度模式。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着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制度理论和人类政治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美]熊玠.把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时代》选载[N].学习时报,2016-06-30(A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21)[2018-07-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1/c_1112564804.htm.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2).
[4]习近平.中国民主未必只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EB/OL].(2014-11-15)[2018-07-20].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41115/18966612.html.
责任编辑:杨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