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四重价值审视

2018-05-14吕伟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

吕伟

摘 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和国际价值。该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引。

关键词:全球治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5.002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5-0009-04

一、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首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提出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同体理论。马克思曾指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人类的共同体主要有民族共同体、阶级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现代国家共同体、国际共同体和全球共同体等” [1],并把共同体区分为前资本主义共同体、资本主义市民社會共同体、未来社会共同体三个类别,同时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一种人在获得解放之后所形成的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可以做适合自己的一切事情,这一切都通过成员自己的理性来判断,这样的共同体使得人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全球经济一体化为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和现实条件,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框架是马克思“自由共同体”思想的现代化实践,其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所具备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超越时代的价值。

其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及价值取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理念的继承和传扬。心怀天下、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强调“天下”的思想,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除此之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等思想处处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正如李拯在《中国的改革哲学》一书中所指出的,“包容是中国的存在方式与生长方式,是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中国的最鲜明标识”[2]。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追求中国人民的福祉,同时也要惠济天下,关注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一致。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强调正确对待“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讲究重义轻利、先义后利,正如孟子所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生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中国的全球治理同时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积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造福自身,更要惠及周边、惠及世界。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4]。在主要大国中,中国率先把实现合作共赢作为国际交往的根本目标,中国政府不仅强调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中国的外交理念是一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有别于西方国家强权政治的理念。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一直努力推动国际减贫,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并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和冲突治理等全球性问题。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推动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这正和中国传统的“义”字当先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政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道义以及一个大国的信念与担当。

二、实践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南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积累,在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中国对全世界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态度鲜明地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2012年12月,习近平与在华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2013年3月,习近平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对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作了更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强调了亚洲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重申了这一理念,强调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5],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集体智慧,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

三、时代价值: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的重大回应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让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全球化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什么是全球化,学界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前者专指经济全球化,如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它是通过扩大商品、服务、资本甚至劳动力的流动促进各国间更加紧密的经济互动,后者则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也包括了在全球范围内创意、思想和知识的国际流动,全球的公民、政治和环境保护运动,等等。《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曾提出一个观点,即世界的全球化实际上早在丝绸之路凿通的时候就开始了,与当前我们所经历的全球化只是速度上快与慢的关系。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令人们更加关注全球治理的问题。全球治理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联邦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等2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起了“全球治理委员会”,并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若比邻》的宣言,认为治理是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方式的综合,并借此调和相互冲突的利益、促使不同主体采取联合行动。目前国家范围内对于全球治理通用的概念是,如何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等问题,以维持健康的全球生态。它所提倡的是每个国家不仅要治理好本国的环境问题,同时也需要展开国际合作,对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展开治理。在治理时需要站在“全球”立场上,借助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可以实现道德规范的、可以用于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全球机制”。全球治理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之一。

随着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指出,21世纪两大权力转移正在进行,一是权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二是权利从国家行为主体向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扩散[6]。 一方面,世界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广泛的共同利益,人类社会荣辱与共,命运休戚相关,合作、协商和民主的观念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另一方面,世界人民正面临着包括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在内的诸多全球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共同努力、协调和解决。传统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主要面临着如下四方面的挑战。一是发达工业国家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失衡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证实,现存的以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宏观经济协调为目的的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二是各种正式组织和国际论坛中的治理权利分布不均,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目标在于关注个别国家的经济风险,并维护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然而它在有效探查和治理全球性经济问题的能力上与全球的期望相差甚远。三是以往的治理模式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深受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主导和控制,传统的理念越来越遭遇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质疑。四是西方国家的治理模式本身存在缺陷。以环境保护为例,西方国家采取的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思路,通过持续的高成本的投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科技手段来解决传统工业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模式,它固然能够带来短期的效果,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发展模式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利己主义的解决方式,将国内高能耗、高污染的环节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这是一种典型的污染转移的思路。 这些方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无法解决现有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全球对变革治理体系的呼声不断增强,全世界人民需要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

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在发生转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主体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火车头,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全球治理的中心舞台上。国外有学者指出:“中国已经处在聚光灯之下,它的成就和目标、未来它将如何发挥在全球中的作用将会备受瞩目。”[7]

近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和力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例如,更为广泛地参与联合国活动、谋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更大发言权、支持G8演化为G20框架,提出包括金砖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一带一路”在内的多边倡议、主动与主要大国协调全球治理的立场和政策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政府的外交中心从偏向大国关系转移到大国与周边并重,甚至将周边战略置于国家核心战略的层次,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共存发展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展示了中国在维持和平和人类共享共生中的责任担当与积极作用。

四、国际价值: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了这一思想,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5]。这些论述表达了中国党和政府的态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论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以及中国的治理经验对世界而言具有何种意义,指出中国治理模式具有强大的治理能力,且政府超脱于利益集团的高度自主性,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尽管全球治理仍存争议,但中国的参与可以推动全球治理的未来发展向着更加包容、更加务实合作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国一贯以来的治国和外交理念,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要求的必然选择,因此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世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正如巴西共产党政治和国际关系书记若泽·雷纳尔多·卡瓦略所言,与一些国家奉行霸权主义、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光远大、以全人类利益为诉求的重要理念,致力于推动社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推动者。国外许多学者都表示,对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今世界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啻为中国为我们这个地球村提供的一把钥匙。由此可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国本身而言,可以利用全球治理的机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以“一带一路”为例,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一环,其指导思想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中国致力于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兴国家关系的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准确把握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其中所反映的“中国智慧”“中国声音”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话语权,也能进一步引领地区和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促进相关地区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馬俊峰.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68.

[2]李拯.中国的改革哲学[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308.

[3]何志虎.中国通史简明读本:上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160.

[4]习近平:在捍卫国家主权基础上维护地区稳定

[EB/OL].(2012-07-08)[2018-05-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0708/c70731-18466856.html.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8)[2018-06-11].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2.html.

[6][美]约瑟夫·奈.论权力[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7][奥]多丽丝·奈斯比特,[美]约翰·奈斯比特.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M].西江月,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75.

责任编辑:张淑瑛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