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的思考

2018-05-14徐珊珊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想状况

徐珊珊

摘 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了解和掌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对北京市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抽样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整体思想素养高,认同我国政治制度,参政议政意识强,关注民生愿意监督,自主学习意愿强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知联会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5.006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5-0034-07

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3月4日,习近平指出: “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1]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的充分信任和亲切关怀,为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明确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掌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增进其政治认同,帮助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有大量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择在这里居住和工作,他们在促进东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发挥他们“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优势,东城区于2012年6月成立了以无党派人士为主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部分代表人士进行了调查。课题组在120名知联会理事中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70份,其中有效问卷69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本次调查获得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性别、年龄结构分布

性别比例分布,受访者中,男性21人,占总人数的30%;女性48人,占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分布,受访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没有;35—50岁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47%;50岁以上的有37人,占总人数的53%。从数据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在性别结构上,被访者女性偏多;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青年人数为0,而中年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则是这支队伍的主体。

(二)文化知识结构分布

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积累、传播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北京市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从学历持有情况上看,持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43%;持有硕士学历的有 28人,占总人数的40%;持有博士学历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17%。其中,拥有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47%。可见,党外知识分子群体高知聚集,知识层次较高,并且较多人拥有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这样的知识层次和经历,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和价值观上必然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点。

(三)职业分布情况

北京市东城区的党外知识分子数量虽然较多,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够加入知联会的人员数量有限。在所有受访者中,大多数都从事着体制内或者与体制联系比较紧密的工作。数据显示,其中公务员 15人,占总人数的22%;教师15人,占总人数的22%;医生12人,占总人数的17%;企业界人士12人,占總人数的17%;其他行业人士15人,占总人数的22%。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党外知识分子主要以行政人员、教师、医生等体制内人士为主,企业界和其他行业也有一定比例。

(四)职业变动及对自己的生活评价情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东城区知联会中党外知识分子的情况,课题组还对受访者进行了职业变动情况和他们对自身生活水平基本评价的调查。其中,没有经历过任何职业变动的有35人,占总数的52%;经历过一次职业变动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22%;经历过两次职业变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7%;经历过三次及以上职业变动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9%。在“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价”一题中,认为自己“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35%;认为自己生活处于“小康水平,衣食无忧”的有41人,占总人数的60%;认为自己处于“温饱水平”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5%;没有人认为自己“经济困难”。数据表明,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职业相对稳定,收入中上,生活优渥或小康。

二、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现状

党外知识分子在时代演进中经受了考验、磨砺、嬗变,其思想状况、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和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对于开展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健康稳定、积极向上。但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一)思想政治素养高,认同我国政治制度

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例如,访谈中有人讲到:“西方的宪政民主那套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照搬或复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是成功的。我们中国的政党制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是十分成功的。”他们能够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能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满信心。

同时,党外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十分关心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在“您对中共十九大报告了解程度”一题中,全文阅读的有42人,所占比例为61%;部分阅读的为 18人,所占比例为 26%;了解一些的有9人,所占比例为13%;完全没有关注为0人。可见,党外知识分子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在“您对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第一阶段2020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看法”一题中,认为其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对这两个发展目标的实现完全有信心的有41人,所占比例为58%;认为基本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仍需不懈努力的有27人,所占比例为38%。应该说,党外知识分子对于我国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同时,从调查数据中也看到,由于没有硬性的规定和系统的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对于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学习和领会绝大多数是自发的,所以对于十九大报告的学习还没有达到中共党内同志的普及率和系统性。

在“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态度一题中,认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充分畅通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的有66人,所占比例为96%;认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身很好,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流于形式之嫌”的有3人,所占比例为4%;认为“没有感觉,和本人的关系不大”的为0人。可见,党外知识分子对于我国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完全认同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有极少数党外知识分子认为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没有得到完全体现。

(二)参政议政主观意识较强,参政议政客观条件有限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看,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批判性格;从政治的角度看,党外知识分子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较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也持续提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和参政议政意识较强,并且民主监督意愿明显。但同时也认为基层政府在促进参政议政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您是否关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一题中,“很关注”的有21人,比例为30%;“比较关注”的有41人,比例为61%;“不太关注”的有7人,比例为9%;“完全不关注”的没有人。而在“您是否有参政议政的愿望”一题中,“希望参加”的有48人,比例为78%;“不想参加”的有5人,比例为9%;“无所谓”的有5人,比例为9%;其他3人,所占比例为4%。在“您是否希望进一步扩大对政府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题中,有“强烈愿望”的所占比例为48%;“可以参加”的所占比例为52%。由此可见,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意愿是比较强烈的,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也比较高,而且也有较强的意愿想要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政府的各项事务和工作信息。当然,这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对于参政议政和公共事务的热情度不高,例如:有9%的党外知识分子不希望扩大对政府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参政议政的热情程度,仍有43%的党外知识分子表示“愿望一般”。应该说党外知识分子虽然参政议政的热情度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参政议政的效度并不高,这与其参政议政的渠道的不宽广、不畅通和政府相关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如:在“您认为目前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题中,认为“基层政府参与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通”的有9人,占比13%;认为“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够,核心信息比较少,有少数部门有过滤信息的现象”的有26人,占比44%;认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流于形式”的有13人,占比22%;有其他想法的12人,占比21%,“其他”这一选项占比21%。

(三)关注民生愿意监督,但监督经历较少

党外知识分子具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属性,对于承担本职之外的公共责任具先天的自发性,对于社会保障和民生等问题的关注度尤为突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問题拥有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关注、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更愿意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公共途径去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在“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有参加志愿活动和服务社会的意愿”一题中,“有很强烈的意愿”占比43%;“可以参加”的占比36%;“没有想法”的占比19%;“无所谓和不愿参加”的为2%。可见,在被抽样的党外知识分子中,绝大所数人愿意为社会服务,愿意参与公共事务。在“您最关心的社会公共议题”一题中(此题为多选题),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29人,占42%;关心“环境问题”的45人,占65%;关心“就业问题”的3人,占4%;关心“司法公正问题”的18人,占13%;关心“腐败问题”的 12人,占9%。可见,党外知识分子关注的都是与我国社会民生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尽管党外知识分子十分关心社会公共议题,并且愿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他们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实际经历相对较少,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和热情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激发出来。在“您的民主监督的经历”一题中,经常参与监督的有21人,占30%;偶尔进行监督的有27人,占39%;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有21人,占30%。数据显示,这些被抽样调查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中参与民主监督的比例并不高,而这一群体还属于与政府联系相对紧密的群体,其参与民主监督的频率和比例尚且如此,可以想见,那些与政府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党外知识分子,他们的民主监督参与度会更低。

(四)自主学习意愿强烈,政治理论学习占比适中

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层次高,知识面广,对于各种知识的渴求度也相对较强。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自发性和快速性。尤其是像教师、医生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自主学习的意愿强烈,而且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多元。在“是否愿意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自我提升”一题中,十分愿意并经常学习提升的有48人,占69%;愿意并间断地学习提升的有21人,占31%。可见,这一群体的成员已经把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党外知识分子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更新上,所占比例为65%,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也占一定的比例,相比较而言,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提升占到他们学习内容的48%。可见,党外知识分子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需求的。因此,在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时代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的思考和建议

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在处于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里……国家政治发展的核心就是能否动员普通民众,在承认现存政治体系而非反对它的条件下参与政治[2]。在承认现存政治体系条件下参与政治的实质,就是不断推动全体人民有序参与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矛盾下,进一步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导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引导的关键是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是开辟多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共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共同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采取政治培训、理论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政治定力。三是充分运用官网、“两微一端”和QQ群等平台,开展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唱响主旋律,把握思想引导的主动权。

(二)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教育引导的合力

一是加强统一领导,发挥统战部门牵头作用。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由统战部牵头协调,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统筹谋划,确定重点工作,搞好督促检查,特别是要把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视野、纳入组织、纳入工作,不断扩大对他们工作的覆盖和影响。二是着力发挥知联会的重要载体作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是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载体[3]。在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加强知联会的建设,推荐政治素质好、合作意识强、专业成就高、社会影响大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担任会长。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分会或专门委员会,加强沟通协作,增强组织活力。加强对知联会组织运行经费、人员等的支持和保障,使知联会的工作有人做、有事做、有钱做。对吸收的理事要分类把关、层层筛选,以有效的活动提升知联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读书班以及选送党外知识分子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等形式,安排理论政策、历史和时事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三)丰富建言渠道,拓宽思想引导广度

党外知识分子的构成具有职业丰富、组织分散和思想多元等特点,要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引导工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丰富其发声渠道,只有更多地了解其思想现状,才能对症下药拓宽思想引导广度。一是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向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广开言路,征询意见。统计数据显示,东城区的党外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社会公共议题,也有为社会公共事业出谋划策的意愿。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微博、论坛以及各种现代化平台与党外知识分子共享信息,通过搭建长效交流平台,例如举办高级论坛、峰会等形式,吸引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为城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出谋划策。采取多种方法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归属感,探索一套符合党外知识分子特点的思想建设合力机制。二是提供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的平台,充分激发党外知识分子服务社会的激情。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都有参与志愿活动和社会服务的意愿。可以通过为党外知识分子搭建平台和畅通渠道的方式,引领党外知识分子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居民,通过志愿活动拉近其与政府、基层、居民的距离,并且融合彼此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提升其对社会制度的认同感。三是组织开展调研。继续完善“党委出题、党外知识分子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调研工作机制,鼓励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实地开展调研,明实情、献实策、出实招。

(四)完善培训平台,增强思想引导力度

思想引导工作离不开培训平台的搭建,高效有力的培训是增强思想引导力度的有效途径。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社会主义学院理所应当成为对其开展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统战部门、组织部门以及社会主义学院应形成合力,共同办好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各类培训。一是突出共识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培训。通过共识教育和政治理论培训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素质,增强其对各种政治思潮的鉴别、判断和分析能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如充分利用革命老区和本地红色教育资源,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光辉历史,感受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从而更加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是灵活使用各种平台,实现全方位培訓。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74%的受访者继续学习的方式是“参加统战部组织举办的培训”,这体现了统战部在面向这一高学历(57%的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有海外经历(47%的人拥有海外经历)的人群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83%的受访者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继续学习,而他们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方式是“网络(83%)”“电视(65%)”。这一数据提示培训部门,应灵活运用多种平台,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如可以采用党外知识分子广泛使用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进行培训,努力实现党外知识分子培训全覆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强调: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3-05(01).

[2]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68.

[3] 中央统战部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的意见[EB/OL].(2013-05-15)[2018-01-08].http:www.xntzb.gov.cn/?thread-2161-1.html.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思想状况
去产能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政治“新常态”下基层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调查
去产能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去产能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江口电厂职工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的分析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论电力体制改革下如何做好年轻员工的思想疏导工作
高职新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阳煤集团五矿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