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雄县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东西分布对比研究初报

2018-05-14王宁宋盛中郭明昆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比

王宁 宋盛中 郭明昆

摘 要 镇雄县国土总面积较广,境内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差异明显,因此整个境内植物种类分布特别丰富。物种差异极其明显。根据长期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研究,发现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无论是在同一海拔带上或是在相同气候因子条件下,其东西分布差异极为突出。因此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镇雄县的东西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对保护与合理开发物种资源、掌握珍稀物种的生境特殊性以及开发林业产业及其指导林业生产都具有极为重要指导作用,对国家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方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东西分布;对比;镇雄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1.091

1 镇雄县基本情况

镇雄县位于滇东北昭通市东北部,乌蒙山北麓,东连四川,南接贵州毕节,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8′~105°18′、北纬27°17′~27°50′,总土地面积3 696 km2,县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2 416 m,最低海拔629 m,绝对海拔高差1 786 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较平坦,乌江、白水江、赤水河三大水系横贯全境;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1.3 ℃,大于10 ℃年积温3 208 ℃,绝对最高气温33.4 ℃,绝对最低气温-11.9 ℃,无霜期218.6 d,年平均降水量914.6 mm。雨量北部多,南部少,全年相对湿度84%,年均日照时间1 329.8 h,日照率29%;土壤为石灰岩、砂岩、泥质页岩和玄武岩等为母岩发育而形成的黄壤、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其中黄壤占总土地面积的50.2%;

全县林业用地199 834.8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07%,森林覆盖率32.6%。植被以暖性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为主。

由于较大的海拔高差,和明显的小区域性气候,镇雄县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东半县和西半县,东半县包括坡头、母享、泼机、黑树、渔洞、以勒、大湾、花朗、林口、塘房、乌峰、泼机、板桥和中屯共14个乡(镇),西半县包括花山、杉树、牛场、碗厂、五德、盐源、坪上、果珠、尖山、雨河、场坝、芒部、雨河和罗坎14个乡(镇)。从地理位置划分,从以古镇的戛麻大山(海拔2 416 m)起经林口乡的金竹林、干秋,以勒镇的以堡,在这条山脉以东称为东半县,以西称为西半县。东、西两半县中,东半县空气平均湿度较小(相对湿度78%),西半县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86%);东半县多山坡、丘陵、而西半县则沟壑纵横,地形多呈V字形;东半县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而河谷地区较少,而西半县则有部分乡镇属北亚热带气候。

经调查,已查明县境内主要分布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珍稀野生植物24科26属29个物种。

2 镇雄县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东西分布情况

在现已经查明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科26属29种中,绝大部分品种主要分布于西半县,东半县分布较少。

2.1 东半县分布的主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

据所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东半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科5属5种,其中Ⅰ级保护4种,Ⅱ级保护1种。详见表1。

2.2 西半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

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西半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科26属29 种。其中Ⅰ级保护4种,Ⅱ级保护种保护22种,Ⅲ级保护植物3种。详见表2。

3 镇雄县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特点

镇雄县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科26属29种,主要分布在西半县,东半县分布的植物西半县均有,而西半县分布有的植物东半县大部分均没有,其分布特点如下。

3.1 科属种的分布情况

西半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种类有5科5属5种,占全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科数的21%,属数的19%,种数的16.7%;而东半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4科26属29种,几乎分布有全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所有科属种。

3.2 全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特点

东半县国家重点植物呈单株零星分布,西半县则成大片分布,有的地方成为主要的健群种。比如,镇雄县花山乡花山村的双马岗(黄连林区),就是以珙桐、木瓜红、二月花、水青树、连香树、筇竹为主要健群种的中山湿性常绿落叶阔叶林;镇雄县碗厂乡的孔坝、罗坎镇的大庙村大埂上、雨河镇的茶坝就分布有成片的红豆杉林,个别地方几乎为纯林;而鎮雄县木卓乡的环山村在昭通至威信的路边就有成片的十齿花种群和木瓜红种群林。

3.3 全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数量特点

从数量分布来说,镇雄县国家植物分布以西半县为主,成片状或分散分布,分布密度较大,其分布面积、数量占全县国分布量的90%以上,东半县其分布面积、数量不到10%。

3.4 镇雄县国家重保护植物的横向分布情况

全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科22属25种。其中,天麻、红豆杉、银杏为广布种,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珙桐和十齿花虽东半县有分布,但仅分布于地理分界线的边缘,如镇雄县林口乡的木黑、干楸;领春木仅分布于雨河镇、木卓乡、罗坎镇;其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西半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3.5 镇雄县国家重保护植物的纵向分布情况

全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纵向分布特点:福建柏、领春木、白辛树分布在西半县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在海拔1 400 m左右是其分布较多的地区;香果树分布在西半县2 290 m以下地区,川滇木兰分布在西半县1 500 m以下在区,华榛仅分布于花山乡黄连村海拔2 500 m以上的地区,红豆杉分布在800~2 400 m地区,其他植物大多分布在西半县海拔1 290 m以下的范围,筇竹、十齿花、木瓜红等其他植物在西半县1 290 m以上地区均有分布。

4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镇雄境内东西分布差异明显的原因

4.1 气象因素

西半县相对湿度为86%,降雨量为946.1 mm,而东半县相对湿度为76%,降雨量为876 mm,这两项气象指标均是西半县远远大于东半县,而日照时间西半县为1 327 h,东半县为1 356 h,相差不是很大,因此从植物生长的角度上分析,東西部乡镇容易形成物种明显区别。

4.2 气候特征

镇雄县地处乌蒙山北缘,整个地形是西南高、东北低,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同时还常造成准静止锋,加之境内地形切割明显,V字形地貌处处可见,因此,气候差异突出(即有暖温带季风气候,而部分河谷地区则属北亚热带气候),其具体主要表现在西半县乡镇。而东半县则是西北利亚南移的冷空气受乌蒙山和镇雄县南部高山阻挡,迫使抬升后速度减慢后的平坦开阔地段,气候差异不明显,主要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东西部物种区别明显。

4.3 综合因素

镇雄由于文化、社会综合因素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东部乡镇较为发达,西部乡镇则相对落后,人口东部也较之西部多,因此人为破坏等多种社会因素对生物物种的生长发育,也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具体详见表3。

5 对镇雄县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因为数量少,分布范围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效益,才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根据镇雄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特点,就如何加强镇雄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与利用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1)对东半县,应大力提倡在各种工程项目造林中,把适生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作为主要生态造林树种,其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立足于恢复生态,防止水土流失,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提供一定的生存保障环境。

2)对西半县,应大力提倡把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作为经济树种进行重点挂牌标识培育,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最佳手段,要以已经建立的镇雄县以拉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镇雄县袁家湾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管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3)积极主动实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工作,开展引种繁育、促进更新和建立基因库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对红豆杉、珙桐、十齿花等珍稀濒危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国家重点重点保护植物在镇雄县境内的分布范围和数量的目的。

4)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珍稀物种生物建群群落,例如雨河镇的茶坝的成片的红豆杉林,袁家湾珙桐自然保护区内的成片珙桐林、十齿花种群和木瓜红种群林应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机构,并对其种群特征和繁衍进行研究。

5)对经鉴定属于人工培育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应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允许,开展一定的经营销售,规模发展,切实增加林农收入。

6)大力提倡对国家保护植物物种中的适生性物种进行繁殖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增加重点保护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争取多数物种早日列入国家重保护植物的名录,并适时建立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小区,主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入力度,切实为镇雄县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