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探析

2018-05-14胡显莉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稻种植综合防治病虫害

胡显莉

摘 要 水稻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给我国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体现着我国在农业领域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各国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只有确保水稻的质量,才能提升销量。但水稻的病虫害问题是严重影响水稻存活率及质量的因素,必须要认真看待,思考综合防治策略,才能保证水稻产出量及质量更高,进而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 水稻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1.005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认可的重要水稻出产国,水稻是我国民众的食粮来源,亦是主要的农作物出口资源。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为了体现出我国的农业实力,水稻成活率、产量、质量的提升十分重要。而当前为确保水稻种植的成果,水稻病虫害问题的解决是最为关键的课题,应深入分析思考防治策略,作为改革的借鉴。

1 水稻纹枯病及防治策略

1.1 水稻纹枯病概述

水稻纹枯病主要是由氮过量、种植过密或是浇灌水量过多而引发的水稻病害问题。一般是在水稻的蘖盛期、生长末期到抽穗期危险性最高,特别是在水稻的抽穗期,这一阶段如果发病则更为严重,水稻纹枯病发病时,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水稻叶鞘及叶片,在病情加深时,会严重为害到水稻穗部,甚至会渗透到茎秆内。当前该病害问题的防治,应当以农业防治为前提。

1.2 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的主要防治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栽培防治手段。这一阶段的防治要以肥水管控为核心,在管理肥料时,必须要意识到的是氮磷锌及钾肥的增施是否稳定。要秉持给足基肥与穗肥的基本原则施肥,而且在水稻的生长中期,不应为达到提苗目标而选择施氮肥。在浇灌过程中,要严守先浅、中晒、后润的要点。2)药物防治手段。水稻防病用药,要重点考虑稻株最后的三四片叶片,施药时必须要考虑到合理性,不应在拔节期前过早用药,或是在抽穗期结束后过晚用药。用药方案包括以下几种:①每1 hm2用2 250 mL 5%井冈霉素水剂;②每1 hm2用1 500~3 000 mL 12.5%纹霉清水剂;③每1 hm2用900~1 500 mL 20%的纹霉清悬浮剂;④每1 hm2用750 g 15%的粉锈宁WP兑水750~1 050 kg·hm-2进行喷雾施药。药剂喷洒位置在稻株中下部,防治重点时机在孕穗到齐穗期。

2 水稻菌核秆腐病

2.1 水稻菌核秆腐病概述

水稻菌核秆腐病也称作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主要包含稻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两病可单独发病亦可并发,主要是在水稻成株期在茎基部产生的真菌病害问题。主要致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以及卷喙双曲孢。病菌会对茎基部分的叶鞘产生极大损害,进而使植株产生椭圆形或是纺缍状的黑斑,进一步扩散会蔓延到整个叶鞘,导致茎秆也出现巨大的黑斑,持续发展更可能引发茎基部的腐烂,整株的青枯以及茎腔内小球状黑色颗粒状菌核的大量出现。菌核成熟后,会在病稻草或是土壤当中藏匿越冬,并在栽秧过程中传播到稻苗的根部,病菌以寄生方式存活,喜温热潮湿环境,以菌丝形式,从植株表皮缺口或是叶鞘的根部侵入进行寄生,抽穗期发病要比前期更重,而且会造成复合侵染[1]。

2.2 水稻菌核秆腐病防治策略

水稻菌核秆腐病的防治,应以肥水管理强化为主,合理选择抗病稻种,结合治虫及喷药手段消灭病情。1)水肥管控。浅水部分要勤加灌溉,适时晒田,后期应当以跑马水浇灌为主,并且要增加磷钾肥及有机肥的量,而且要避免氮肥的偏施。2)選择抗病稻种。应当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去选择,可选用农虎6号、粳稻184、IR24、丹红、双菲、倒科春、珍汕97、农红73、珍龙13、红梅早以及生陆矮8号等。3)消灭菌源。对于已发病的植株,要采取高温沤制手段,收割过程中应采取齐泥割稻手段,合理开展水旱轮作,此外在开始插秧之前,应先打捞菌核。4)药物防治手段。在拔节及孕穗期,用药可选择以下几种:40%敌瘟灵、5%井冈霉素水剂1 000倍稀释液、40%富士一号乳油1 000倍液、50%的多菌灵WP800倍液、50%的腐霉剂WP1 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WP1 000倍液、50%农利灵WP1 000~1 500倍液、50%扑海因或菌核净WP1 000倍液、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

3 水稻矮缩病

3.1 水稻矮缩病概述

矮缩病是水稻苗病毒病害的一种,病毒呈现粒体球状,呼肠孤病毒属的矮缩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主要的病毒传播介体有电光叶蝉、大斑黑尾叶蝉、黑尾叶蝉等,病原菌的繁殖是在虫体内进行的,透过卵传给幼虫,整个循环期在14~20 d。其寄生的范围很广,病苗在矮缩后长势不及正常高度的一半,叶色呈现暗绿色,变得僵硬,分蘖会进一步增加,叶鞘上会出现平行于叶脉的黄白条点,病苗矮缩后,根系的发育会受影响而无法抽穗。如果是抽穗后病株,会出现结实率及千粒重不足的问题。

3.2 水稻矮缩病防治策略

水稻矮缩病的防治,重点包含以下几点。1)注重病原携带体,即蝉类成虫及幼虫的灭除。要对稻田中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尽早进行防治处理,此外要把握黑尾叶蝉迁入的关键时期,在虫源将病毒扩散开之前将虫群消灭。2)积极引入抗病性更高的品种并不断开发抗病能力更高的品种。3)应当成片种植以明确管控时机,早稻必须要早收,要避免虫源入侵晚稻传播病毒。收割过程中,要确保背向晚稻。4)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稻苗早发,强化植株抗病能力。5)合理利用化学除草手段灭除杂草并排除越冬虫卵[2]。

4 水稻稻曲病

4.1 水稻稻曲病概述

水稻稻曲病也称作绿黑穗病、青粉病、伪黑穗病、谷花病,是近年来我国水稻的常见病害类型,特别是在水稻的后期灌浆结实期、降水量较高的年份,在贪青晚熟水稻品种中为害更为严重。这会导致秕谷子(即子粒不够结实饱满)明显增加,从而使水稻的结实率明显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锐减。

4.2 水稻稻曲病防治策略

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措施包含以下几点。1)引进并研制抗病性更强的品种。2)进一步完善肥料成分的调配、做到不偏施氮肥,这是非药物的最有效防治途径。3)药物防治手段,应当在孕穗的末期至破口期之前的2~3 d喷药一次,后续间隔7 d再进行第二次的喷药。用药的种类及用量应当严格控制,每667 m2要使用100 g 16%仙耙稻丰收WP进行喷洒或是用15%三唑酮100 g兑水50 kg喷雾进行喷洒。

5 稻飞虱

5.1 稻飞虱概述

稻飞虱也称蜢子,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较为常见的稻飞虱种类主要包括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水稻生长的前期,易受到白背飞虱为害,在生长后期则更易受到褐飞虱为害,即白背飞虱的入侵时机是在分蘖到拔节期这一阶段,受害的田块稻叶极易发黄,出现分蘖量不足的问题,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水稻丛会从根部开始逐渐变为黑褐色,最终会整株枯死,严重扩散会导致整片枯黄,如遭火烧。

5.2 稻飞虱问题防治策略

稻飞虱的主要防治期,是在田中每百丛栖虫量超过50头的情况下,便必须要采取用药处理措施,要利用前期压制后期控制的策略及狠治主害的策略去解决。1)喷雾。用药调配有25%的扑虱灵WP 2 000倍液、10%的吡虫啉WP、25%的速灭威WP、10%的叶蝉散WP 300倍液、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都会有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2)用药泼浇。用药调配有以下几种选择:①25%的扑虱灵WP按照600 g·hm-2喷洒;②10%吡虫啉;③40%的久效磷乳油按照750 mL·hm-2用量大水泼浇。3)撒颗粒剂或是毒土。用药调配有以下几种选择:①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依照30~45 kg·hm-2用量撒入稻田;②80%敌敌畏乳油依照2 250 g·hm-2用量加适量的水稀释后掺加细土依照300~375 kg·hm-2用量撒施。

6 水稻螟虫

6.1 水稻螟虫概述

水稻螟虫问题如果在水稻分蘖期产生,会先侵蚀叶鞘,后侵蝕心叶,引发枯苗问题。如果在孕穗及抽穗期产生会导致死孕穗或是白穗的产生。

6.2 水稻螟虫防治策略

水稻螟虫防治主要是在栽秧后7 d左右进行,要每667 m2撒施1.5~2.0 kg追施肥,以及双大粒杀虫剂的施用去解决。7月中旬时,应对每667 m2地用40 g 90%杀虫单原药或是100 g 51%特杀螟WP兑水50 kg进行喷洒。也可用40~60 mL 0.2%高渗甲维盐、30 mL 5%锐劲特或80~100 mL 20%三唑磷兑水喷雾。简而言之,用药必须要合理谨慎,否则必然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3]。

7 结语

水稻是我国农业领域重要的核心农产品,能够给我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为了保证水稻存活率及健康成长,必须要针对病虫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让水稻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美娥,何蓉,李本凤.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10,112.

[2] 柏龙彪,蒋明华,尹华,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03-104,106.

[3] 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2004(1):110-1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水稻种植综合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