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05-14董崇龙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同质化休闲农业

董崇龙

摘 要 在政策支持、消费导向的双重推动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年接待游客总量与营收总额屡创新高,受益农民数量不断提升,但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严重、主体定位模糊、农耕文化挖掘不够以及服务能力差。结合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实际,可通过工匠精神树品牌、明确农村主体地位以及软硬件协同提服务三个层面做出改善。

关键词 休闲农业;同质化;主体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54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已经步入新时代,休闲农业取得全面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形态,再加之我国规模庞大、广泛分布的农业资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量超过28亿人次,营收总额高达7400亿元人民币,受益农民接近700万户,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同样迈入了新时代。作为农业资源充沛的省份之一,山東省积极响应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实现突破[1]。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培育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示范点3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200余个,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近1.2万家,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36亿人次,营收总额超过550亿元人民币,受益农民接近60万户;发展农民合作社17.3万家,家庭农场

4.8万家,并着手打造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与示范点,使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2]。但是,我国休闲农业在大跨步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严重、主体定位模糊、农耕文化挖掘不够以及服务能力差。

1.1 同质化严重

同质化是当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目前,我国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多由文化公司、规划院承担,而文化公司人力资源有限,且多以营利为目的,一旦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往往会消极应付,通过简单地模版复制,完成新项目的推广。而休闲农业发展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如当地习俗、历史文化等,进行二次创作,这种流水般的盲目推广直接导致了各地项目同质化的问题,有特色、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再加之国家政策对休闲农业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民参与到休闲农业发展中来,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公司、规划院的工作压力,使项目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峻。而同质化问题又会带来项目盈利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千篇一律的项目设计缺乏吸引力,有效产能不足,无效产能过剩,导致很多休闲农业项目惨淡退出。

1.2 主体定位模糊

当下各地休闲农业发展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吸引企业投资,项目规划与经营与景点管理相似,这与休闲农业发展的初衷是相悖的。休闲农业本质上仍然属于农业,而农民才是农业的主人,休闲农业的主体自然也不能离开农民。休闲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当下各地政府采取的“资本下乡”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忽视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休闲农业项目规划成为了一个人造景点,这样的休闲农业已经偏离了健康的发展方向,很容易发展成为“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主义。

1.3 农耕文化挖掘不够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均浓缩在各地区的街道、角落、历史建筑中。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星罗棋布的大小乡村是中华民族与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休闲农业项目设计的营养之源[3]。而当下我国休闲农业项目规划与设计大多由文化公司与规划院承担,往往受限于人力等因素,采取模仿、复制等方式推广新项目,项目设计缺乏特色,对当地农耕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缺乏力度。

1.4 服务能力差

1)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不足。休闲农业是旅游驱动型的产业,一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休闲农业项目的体验,而新时期是一个体验主导的时代,硬件设施层面的短板严重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2)休闲农业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等学历人员缺乏,而休闲农业是一个深蕴当地文化的旅游项目,其服务、管理与发展离不开高学历人才的支持[4]。

2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在国家倡导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今天,休闲农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这不仅是对国家政策制度的积极响应,而且高度符合当下我国人民的消费需求导向。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休闲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可以大幅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我国休闲农业存在的特色不足、主体定位模糊等问题,解决中可从工匠精神树品牌、明确农村主体地位以及软硬件协同提服务三个层面做出改善。

2.1 工匠精神树品牌

融特色,重质量,提服务,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在国内与国际的影响力。虽然我国各地已经树立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加速推动着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但项目同质化、产品趋同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缺乏特色,市场需求低,回头客少,休闲农业生存状况堪忧,极易走上恶性竞争的道路。因此,政府方面,应提升对开发主体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并不断完善品牌树立与精品打造体系,加快休闲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向着产业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经营主体方面,应树立品牌意识,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深入挖掘当地农耕文化,突出特色,讲好自然与人文故事,提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内涵,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着力打造出特色鲜明、生态优美、服务一流的品牌精品[5]。同时,多元化营销渠道,充分利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在普及度、使用频率、便捷性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并通过定期举办采摘体验等主题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

2.2 明确农民主体地位

休闲农业不能排斥农民,应充分发挥农民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农民主体、农业基础”核心要素,以农民受益为目标,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优化升级。相比于大企业在人力、技术、资金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农民发起的休闲农业项目要想获得支持,相对更难,这就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向农民这一主体适度倾斜,使农民切实成为经营与受益群体[6]。

2.3 软硬件协同提服务

硬件层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通过直接资金补助、完善土地政策与融资机制、吸引外资等方式,加快对农村道路、休闲农业项目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农民解决休闲农业项目的资金问题。

软件层面,1)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强化行业属性认识、服务意识与诚信教育,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2)通过政策去吸引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与创业意愿的青年人才。3)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应结合时代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对农业与旅游等相关专业做出改革,从而有针对性培养出休闲农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新时期新需求,高品质、服务优、生态美的休闲农业产品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我国休闲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树品牌铸精品出发,坚持“农民主体、农业基础”核心要素,软硬件结合提升服务能力。

參考文献:

[1] 董峻.农业农村部发力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EB/OL].(2018-06-15)[2018-08-30].http://www.xinhuanet.com/2018-06/15/c_129895041.htm.

[2] 王宗阳.山东发力农业“新六产”60万农户受益休闲农业[EB/OL].(2017-06-07)[2018-08-30].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706/t20170607_16013750.htm.

[3] 汪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8.

[4] 彭亚萍,白祥.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天津农业科学,2018(2):13-17.

[5] 王瑾.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1):113-115,133.

[6] 王家润.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同质化休闲农业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视阈下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民办学院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能力定位及模式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