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预防及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2018-05-14沈正军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预防

沈正军

摘 要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口感极佳、营养丰富,能够与多种食材搭配烧制出美味的菜肴。现如今,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单产却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种植技术滞后是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生物防治技术不过关。由种植者以及大自然为马铃薯提供的生长环境并不稳定,它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病虫害对其健康生长的影响尤其显著,基于此,对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预防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优化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害;预防;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06

马铃薯在国内是非常常见的经济农作物,主要依靠块茎来进行无性繁殖,因此生长速度较快。理论上,无性繁殖能够最大限度地遗传亲本的优点,但其不易发生基因突变的特性也影响了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已感染病害的亲体可以将自身感染的病害传递给子代,生长过程中也极易受到病虫为害,这类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马铃薯的健康生长,更会影响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强化其病虫害预防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而保障种植户的收益。

1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

1.1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的症状是地上部位染病,主要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型染病的马铃薯先发病于植株的基部复叶顶端,叶尖和叶脉呈绿色,叶片呈灰绿色,并有明显斑痕,且叶尖会出现干枯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枯死情况[1]。萎蔫型染病的马铃薯初期是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逐渐向下扩展,最终整株的叶片褪绿,直至枯死。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病传染源是带病种属,播种带菌马铃薯块后会导致马铃薯不发芽或发芽后死亡的情况。

1.2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尖端和叶片的边缘位置出现绿褐色斑点,斑点周围还伴有绿色的晕圈。在湿度大的环境中,病斑的扩散速度会更快,叶片呈褐色,并且在周围生出白霉。发病严重的叶片会出现枯萎、卷缩甚至散发出腐败的味道。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菌丝体潜藏在马铃薯块中,导致其在播种后出现不发芽或者是发芽后出土死亡的情况,有些患病的马铃薯在出土后甚至会成为中心病株,其发病部位生长出孢子囊,借助空气流动进行传染,致使马铃薯的发病范围迅速扩大。

1.3 马铃薯青枯病

青枯病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可能发生,属于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的幼芽萌动期、苗期,因温度以及湿度的影响不适宜青枯菌的生长,所以青枯病的表现尚不明显。当马铃薯进入现蕾开花期,症状会愈发明显。在雨水以及温湿度的作用下,其症状会愈发严重。青枯病病菌首先影响马铃薯的维管束,感染后的维管束会变成褐色,导管部分会腐烂。此时若用手挤压切断的病茎,便会有污白色的黏液从中渗出。若将感染后的块茎切开,便可以看见因感染而变色的维管束。染病初期,马铃薯植株顶部的嫩叶及花蕾首先出现萎靡,之后会扩展到主茎以及分支上部,最后植株整体便会出现萎靡。其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植株的绿色会因此而变淡。

青枯病的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之后,其携带的病菌也不会失活。有关数据证明,青枯病病菌能够随马铃薯块茎在窖内安然越冬,即便没有寄主、游离状态下的病菌也可以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至6年。该病菌极易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茎基部所有外伤则会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马铃薯块茎中的导管也能够成为病菌进入相邻薄壁细胞的管道,感染会因此而加重。马铃薯茎部会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

2 综合防治方法

综合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建立无菌的留种田,减少病菌感染源。要做好马铃薯的秋收和冬藏工作,对马铃薯幼苗进行严格筛选,选育优良品种,利用杂交育苗的方式,提高马铃薯的成活率。2)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排水状况良好的田地来种植马铃薯,这能够有效增强作物的抗病力。3)掌握马铃薯的发病规律,科学地使用化学药物。

3 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1)高垄栽培技术。高垄栽培技术即宽窄行、多行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种植模式,其重点在于保持合理的行间距。日常种植中,需要将宽行的土起到窄行之上进而为窄行造墒,墒需要保持高于地面30 cm。相关数据证明,采用此类技术能够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长周期并达到增产20%的效果。应用高垄栽培技术,在种植初期增加浇水次数并减少浇水量,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地面积水而引起的马铃薯病害。2)栽培防病技术。拟定种植马铃薯的田地应当空置一段时间,避免与带病率较高的茄科类植物连种。种植前也应做好土地的清理、平整工作,清除杂草之后再施农家肥,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3.2 化学防治技术

以种薯处理技术为例,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选切薯种。种植前,需将经脱毒处理并无病害的种薯切割成50 g左右的块茎,确保每个块茎都带有芽眼并将种薯得病溃烂的部分切除,防止感染蔓延。尽可能地保证剩余种薯的干净、健康,做好切刀的消毒、清洁工作,避免因刀具而引起的二次感染。2)药剂泡种。可以参照种植田过去病害的发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抗病药剂对种薯进行浸泡。防范早晚疫可以用25%的甲霜灵粉剂进行400倍稀释后泡种,而防治环腐病则可以用硫酸铜溶液进行泡种。黑痣病的防治则可以用0.2%异菌脲溶液进行泡种[2]。

3.3 喷雾防治技术

地下害虫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几乎贯穿马铃薯生长的各个阶段,而喷雾防治技术在播种期、出苗期以及生长期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均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喷雾防治技术另一个作用是防治蚜虫以及叶蛾。蚜虫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最为主要的虫害,其拥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更是传播病菌的媒介,10%吡虫啉便能够完成蚜虫的防治。而生长期的叶蛾则能够将马铃薯植株的根茎于近地面咬断,使其造成缺苗。日常种植中,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防治:1)清除杂草,以消灭虫卵的生长空间。2)依靠诱虫灯完成对成虫的捕杀。3)为害发生时于傍晚进行施药。

4 结语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結合的管理办法,利用科学化的手段防治病虫害。结合上述问题展开了相应讨论,旨在对相关工作的推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谭志敏,周从福.贵州省冬种马铃薯主要品种特征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130-131.

[2] 黄冲,刘万才.近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监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6):48-52,2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