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视阈下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7-01-13刘洋侯德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株洲问题

刘洋+侯德文

摘要: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休闲农业发展有助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一定格局和特色,但仍存在问题。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优化,统筹规划有待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人才匮乏,推广平台欠缺。株洲市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多举措筹集资金,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专业人才,搭建休闲农业推广平台,促进株洲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策略;株洲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11

休闲农业是旅游休闲业和农业产业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业态。休闲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株洲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坚定协调发展思路,不断挖掘休闲农业动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新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株洲市新农村建设。

1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辨析

休闲农业的涵义学界已有广泛研究,但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界定,这从其名称上可见一斑。国外与休闲农业相关的表述有Recreational Agriculture、Leisure Agriculture、Leisure farming、Rural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Entertainment Farming、Village tourism等,国内与休闲农业相关的表述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一般认为,休闲农业指在城郊和农村范围内,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服务对象,充分挖掘农村各种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场地、农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农村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农俗文化等经科学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农村与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和农业资源的体验,以实现身心调节和放松,增加企业及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业态。休闲农业作为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业态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休闲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和文化等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投资、生活和文化环境改善、并有利于培养职业农民,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休闲农业经营者在为游客提供服务过程中拓宽了农村资源的市场价值,拓宽经济增长点和收入增长点。休闲农业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可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的流通,有利于乡风民风的建设,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新农村的建设也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从而促进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株洲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增长迅猛。2009年株洲市拥有休闲农业企业200余家,其中市五星级7家,四星级和三星级分别为5家,接待游客150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2010年,全市规模休闲农业企业达223家,至2012年底,全市休闲农业企业达282家,其中市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7家,四星级20家,三星级19家,接待游客315万余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2014年,休闲农业企业达310家,接待游客340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亿多元。在株洲市“旅游升温”战略实施背景下,株洲市休闲农业已走出单一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了科技示范型、特色产业型、观光采摘型、庭院经济型、农家乐餐饮型等典型经营模式。

株洲市发展休闲农业有其独有的资源优势。作为农业大市,目前株洲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13.92万亩,水田266.1万亩,旱地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9亩;有园地31.9万亩,设施农业用地11.4万亩。大体是“七山半水三分田,半分农业与山庄”。株洲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雨量充足,地土肥沃,物种资源丰富。交通设施方面,京珠高速、京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铁贯穿而过,再加上省内长株高速、机场高速、醴潭高速、炎陵高速公路等公路的开通,为周边城市游客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株洲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境内有炎帝故里,仙庾岭仙女庙,龙门寺、庆霞寺、资福寺,再加上大京水库风景区等自然资源,株洲市发展休闲农业有了坚实的基础。

2.2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株洲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交通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通往各休闲景点的交通工具有所欠缺,很多地方还是以自驾游游客为主。以株洲市郊为例,去往仙庾岭景区虽有公交可达,但公交站点设在仙庾岭路口,游客在此下车后还要步行约2公里左右,且缺乏有效的接驳交通工具。虽然通往各村镇的公路都已硬化,但路面偏窄,很多地方仅两车道,为游客的驾驶出行带来不便。由于农村土地的非农建设用地审批困难,导致大量休闲农家场所停车位紧缺,进而影响其扩张经营。此外,虽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但大部分农家乐等休闲场所的卫生环境仍达不到规定标准;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与城镇相比还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休闲农业的发展。此外株洲市农村宽带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宽带使用成本较高,网速较慢,且偏远地区难以接入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障碍制约着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

2.2.2统筹规划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基本上以农户个体经营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缺少区域统一规划,经营产品项目趋同率高。株洲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多数为农家乐,基本上都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吸纳游客前来就餐,服务附加值较低。休闲农业定位欠准确,缺乏层次。主要停留在餐饮、观光、水果蔬菜采摘、垂钓、简单农耕体验等项目上,能同时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休闲项目较少,蕴涵深厚农俗文化和地域传统文化的休闲项目欠缺,休闲农业产品深加工项目少。

2.2.3缺乏休闲农业专业人才

作为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一方面,株洲市缺乏从事休闲农业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人才。株洲境内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目前都没有开始针对性专业,科研院所和农技站及一些培训机构亦无针对性培训项目。外地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从事休闲农业意愿低迷。另一方面,虽然株洲市一些高校能培养一批旅游专业人才,但这些专业所培养的旅游人才欠缺农业基础知识,对当地民风民俗亦缺乏系统而深入学习,加之休闲农业项目欠缺成熟的解说词,对休闲农业景点的解说欠缺针对性。许多休闲农业旅游景点的导游和解说,主要依靠当地村民完成,其解说欠缺系统性、真实性和针对性。专业人才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市场价值,品牌塑造和产业升级。

2.2.4缺乏有效的平台推广

当前中国各产业正加速探讨和实践互联网+战略和路径。株洲市休闲农业未能深刻把握互联网+机遇,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广休闲农业,导致游客很难快速了解其设施、价格、路线等信息。株洲市农家乐协会网站“株洲农家乐网”规划不够系统,且没有有效利用该网络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休闲农业知识科普、互联网营销,网站信息量偏少,不利于株洲市休闲农业的推广。此外,株洲市政府虽然提出了旅游升温战略和旅游再升温战略,但没有组织休闲农业主体开展展销会等营销推广活动,相关协会亦未组织。2013年株洲依托荷花节开展“穿越荷塘”快乐田园大冲关对推动仙庾岭景区休闲农业及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此后该类型节目没有持续开展,且没有掀起更大范围的休闲农业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休闲农业的推广。

3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3.1加强统筹规划

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休闲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休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起来发展,在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依托株洲市深厚炎帝农耕文化、仙女庙、龙门寺、庆霞寺等寺庙文化、大京水库、仙庾岭等风景区、炎陵县龙溪乡茶叶基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层次分明形成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示范村,并形成一批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发展壮大一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格局网格化休闲农业布局。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将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问题有机结合,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2多力共举筹集休闲农业发展资金

株洲市财政每年适当安排农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奖励企业进行星级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工作以及产业升级工作,用于休闲农业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引导商业银行成立休闲农业专项信贷资金,降低信贷门槛,简化信贷手续,支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壮大经营规模,促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引导休闲农业协会成立休闲农业互助基金,通过民间资本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和商业贷款不足问题。税务部门根据国家税收改革规定,给予休闲农业企业各项税收优惠和奖励,减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税收压力。

3.3加大农村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规划和建设好休闲农业示范区基础交通建设,便利自助游游客出行。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网络使用成本,为休闲农业推广“互联网+”提供网络便利。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便利,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用水提供便利。充分抓住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契机,为休闲农业企业生产、生活用地提供便利,支持休闲农业企业依法利用荒山、荒坡、垃圾场、废弃厂房和矿山等发展休闲农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统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促进新农村发展。

3.4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株洲市应成立农业、旅游业、卫生、行业协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组,精心规划一批优质休闲农业旅游线路,组织旅行社根据规划的旅游线路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提升旅游品质。规划设计自驾游线路,引导游客自驾出行。各部门协作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规范休闲农业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卫生、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规范休闲农业景点解说词,通过制定

3.5加大人才支撑力度

进行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依托株洲市职业教育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培养休闲农业专门人才。政府部门出台配套措施鼓励株洲职业院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建设休闲农业示范专业,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休闲农业专门人才。对现有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帮助其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提高餐饮、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互联网应用及营销水平。

3.6构建平台,加大推广力度

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qq等社交媒体加大休闲农业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打造休闲农业品牌,促进休闲农业产品销售,加快休闲农业设施、价格、路线等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积极展示项目特色,提高企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降低企业营业推广成本。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要主动加入电商经营行列,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推广休闲农业,增进市民对休闲农业的了解,增强休闲农业吸引力,不断扩大城市游客的吸引半径,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二是在“穿越荷塘”大冲关娱乐节目的经验基础上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娱乐节目和演艺节目,融合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形成休闲农业热潮。如可引导开展荷花节、茶花节、农耕节、庙会等节日活动,普及相关知识,使游客不仅有物质享受,更有精神享受,从传统的农家乐以餐饮为主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增加消费的附加值并增强休闲农业影响力。三是教育部门搭建平台,引导株洲市中小学校和特色休闲农业企业联手,组织学生体验农耕文化、茶文化等,亦可组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校园讲课,为学生讲解科普知识,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这样既可提升休闲农业影响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文化,取得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峰.株洲休闲农业提质[N].湖南日报,2009226.

[2]周彬,黄维琴.论休闲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J].生态经济,2012,(2).

[3]尹果.株洲市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思考[J].山西建筑,2011,(5).

[4]王卫民.株洲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品牌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3).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株洲问题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