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与管理

2018-05-14何环珠苏成家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建设管理

何环珠 苏成家

摘 要 茶叶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備品,茶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源头把控好茶叶的品质,则需要茶企业做好茶园生态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于此,阐述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 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03

茶具有保健功能,且消费量大,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品质的好坏,不仅与其加工技术有关,更与茶园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当前,全球各主要产茶国都力图通过建设生态茶园以提高茶叶品质,从而推动茶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1 安溪乌龙茶的生产情况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类,也是我国品质优异的六大茶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 000多年前。福建省安溪县素有“茶都”之称,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被称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早在宋元时期,安溪茶叶就随着泉州港的兴起销往世界各地,成为深入人心的中国符号。

1.1 安溪乌龙茶的栽培环境

茶产业目前已成为福建省安溪县最大的支柱产业,截至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共计4万多公顷,茶叶总产量达6.5万吨,总产值约148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在安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于茶产业,这些都源于安溪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安溪县的茶区分为内安溪和外安溪。其中,内安溪位于安溪西部,该地貌群山环绕,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500~1 600 m,年平均降水量在1 700~1 900 mm,年平均气温在15~18 ℃,无霜期为260~324 d,相对湿度在78%以上。山区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鲜叶中含氮化合物和某芳香物质的形成积累,氨基酸、茶氨酸含量较高,呈清香型的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较多,而具苦涩味较重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与内安溪相比,外安溪海拔较低,光照时间长,土层较薄,因此外安溪产的茶质量逊于内安溪的茶。当前,外安溪以发展茶叶包装、茶叶深加工等服务业为主。

1.2 安溪乌龙茶的制作情况

目前,安溪乌龙茶的采摘以手工采摘为主,基本上不用机械采摘。制作需要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有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

1.3 安溪乌龙茶销售情况

安溪乌龙茶在国内的市场主要有闽南、广东、长江流域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市场,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电商交易平台,销售量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在出口方面,根据《2015年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乌龙茶出口量达1.5万吨[1]。

2 乌龙茶茶园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失衡

由于安溪乌龙茶的产量逐年递增,茶农们也在不断扩大茶园面积,但大多数茶园都是采用整片开垦种植的模式,开垦时缺乏科学的规划,以单独种植茶树的模式种植,结果导致土壤缺乏植被的维护,这种模式不仅使得生态系统失衡,更使得茶树生长环境变得脆弱。

2.2 农药残留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农药残留问题,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土壤质量、茶叶品质。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如日本、欧盟等为了维护自身国家的利益,给进口茶叶定制了越来越高的质量检测标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的提升也给安溪的茶叶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检测仪器昂贵、农药残留检测过程较长、茶叶检测专业人才的缺乏都给茶叶企业的产品出口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3 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安溪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了一批知名品牌的茶叶企业快速发展起来,然而就整个茶叶行业而言,大部分依然是中小型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整个安溪茶叶行业的格局依然处于粗放式状态,生产规模化程度偏低,不利于茶产业的发展。

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企业的发展,因此,规划并建设乌龙茶生态茶园对提升茶叶品质以及进行茶产业升级都显得尤为重要。

3 乌龙茶茶园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乌龙茶茶园生态能够提升茶园周边绿色植被覆盖率,促进和保护茶园的生态平衡,给茶树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还能够牢固梯壁梯岸,保持水土。建设生态茶园还能够增加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控制使用农药量,减少茶叶农药残留的目的。通过合理地规划和建设生态茶园水利道路等设施,提升园内基础设施,有利于排水、蓄水以及交通以及田间作业,提升效率。

4 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策略

4.1 确保建园产地无污染

在茶园生态的产地选址上应当选择在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清新的上风口、河道上游没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远离工厂、医院、农户、公路、铁路等,宜选择在森林茂密、群山环绕,海拔600~900 m的山坡或者缓坡地,坡度在20°以内,土壤层厚在60 cm以上且没有硬盘层;土壤肥力水平较好,氧化钙含量小于0.5%,pH值在5.0~6.5,通气性良好;周边水源及浇灌用水常年流动,水质清澈无污染[2]。

4.2 合理建设规划茶园

茶园内的水利道路等设施需要根据经营规模的需要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量等情况来进行合理规划。由茶园通向管理区、作业区以及制茶厂的道路网的规划建设都要能保证通行小型机动车,同时道路的坡度、宽度、弯道等方面的设置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并确保机动车的行使安全。园区内的步行道路需要建设环山的S弯道,而不能在梯层茶园开设直线型上下的道路,以防止雨水的冲蚀。茶园内的沟渠等水利排水设施规划需要考虑到保持水土的原则,尽量达到“大雨能蓄能排,小雨不出茶园”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茶园与上方树林的交界地带修建能够隔绝雨水的隔离沟,以防止降雨量过大时,上方山林的雨水径直流入园内,隔离沟的两端连接天然沟渠。茶园内需要修筑竹节沟并与缓路旁的水沟相接,每2~3 m设置挡水小坝,并适当修筑蓄水池。如果有条件,茶园内还能设置滴灌式或移动喷灌系统。

4.3 因地制宜、择优种植

茶叶企业在选择茶树品种时,需要综合茶园生态的地势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高质量的茶树品种是保证乌龙茶优质品质的根本,也是任何人工、机械所不可取代的一项工作任务,只有高质量的鲜叶才能制作出品质优异的乌龙茶。茶树品种的特性决定了茶类的适制性和品质特点,选种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起着其他技术措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4 立体栽培,优化生态环境

生态茶园虽然所处的周围环境较好,很多茶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植被稀少,梯壁岸低草少,行间土壤裸露,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当前,已有很多茶企业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修缮,达到“茶-林-绿肥”立体式栽培。生态茶园需要围绕“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生态结构来进行植被覆盖。在茶园山顶部、路沟两旁、园中空地适当种植生态树木,以高大豆科落叶树木或常绿树种为主,结合部分灌木以及小乔木树种,如澳洲茶树、红豆杉、香樟树、香椿树、川株、木荷、天竺桂、山苍子、山胡椒和紫云樱等。并且不同区域所选择的种植方式也有所差异,山顶防护林宜选择块状或环状种植方式,山脊、山腰区域选择成条状或带状种植方式。除了种树之外,还需要在梯壁留草或种草。梯壁绿草均使用割草机割除,覆盖于茶园行间,在裸露的茶园梯壁梯坎,可以种植遍地菊、爬地兰、黄花菜等作为护坡绿肥。还需在生态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在未封行的茶园或幼龄茶园行间种植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待即将成熟时进行收割,埋入土层中[3]。

5 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管理策略

5.1 土壤管理

茶树生长所必需的水分、营养元素等物质都是通过土壤进入茶树体内。因此,土壤是茶树生长的根本,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茶树产量和品质。关于茶园生态的土壤管理,首要任务是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在雨季和旱季来临之前就必须开始实施。其次需要对茶园中的土壤进行耕作,通過疏松土壤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土壤耕作可以每年或者隔年进行1次,还应在茶园中饲养一些蚯蚓,一方面,蚯蚓能吞食茶园枯枝烂叶和未腐解的有机肥料变成蚯蚓粪便,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腐化分解,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蚯蚓的大量繁殖和活动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促进茶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5.2 施肥技术

茶园的土壤有机含量较低,因此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如人畜粪便、各种饼肥、厩肥等。需要根据茶树的年龄、树势和产量而定施肥的量。成年茶园每年除秋冬重施一次基肥外,生产季节还需多次进行追肥。

5.3 茶园的修剪

茶树的修剪不仅能够培养健壮的树冠结构,同时也是消灭茶树病虫害的一种手段。茶树的修剪要根据茶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树龄树貌合理地修剪。不仅要注重对茶树的系统性修剪,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等进行修剪整理。幼龄茶园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青壮年茶园,每年需进行2次轻修剪,并结合清兜亮脚和边缘修剪。

一般在夏茶或者秋茶结束后进行轻修剪,将树冠面减去3~5 cm,将树冠面突出枝或鸡爪枝设为基准线,控制树高在50~60 cm,将树冠面修剪整齐。清兜亮脚则是采取抽枝剪法,主要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达到通风透光的作用。边缘修剪则是剪除行间交叉枝条,保证有20~30 cm的通风道,增强通风透光率,不仅方便园间作业,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

适宜地对防护林、行道树或遮荫树进行修剪以防止其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从而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5.4 病虫害防治

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通过修剪茶树,使树冠通风透光,以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对茶叶进行适当嫩采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害虫为害。还能通过一些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病虫害,如螳螂、蜘蛛、飞鸟、养鸡等食虫;利用草蛉、瓢虫和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昆虫,以虫治虫;以茶毛虫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等;以毒治虫,使用Bt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通过Bt制剂防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以菌治虫等等。还能通过物理机械达到防治目的,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蓝紫光)等。如若病虫发生数量和茶树遭受为害程度达到生物防治指标时,可以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农药防治病虫害。

6 结语

茶叶作为绿色农产品,健康要从源头抓起,茶企业做好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茶企业应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种茶、制茶,才能满足现代人品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佚名.2015年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6-01-28)[2018-08-20].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1/384761.html.

[2] 陈瑞明.乌龙茶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研究[J].广东茶业,2013(3):28-29.

[3] 吴洵.试谈生态茶园的科学设计和质量管理[J].中国茶叶,2014(12):4-9.

[4] 廖琼满.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成效[J].中国茶叶,2008,30(2):32-3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建设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