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论述
2018-05-14张富兰
张富兰
摘 要 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核心,明确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农村土地价值最大化,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44
随着我国农村的迅速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农村改革中,需要优化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对此,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解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和流转现状,及时发现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以此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分析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主要有两种流转模式,即分散流转和集中流转,两种模式各有特色,为了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从土地流转模式入手,为各项措施的制定提供前期的研究依据。
1.1 分散流转
分散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最早的流转模式,拥有经营权的农民可以把土地使用权进行有偿转让[1]。在这个土地流转和交易的过程中,无政府或是其他单位的参与,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方式:1)出租模式,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的方式,把已经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民,农村土地流转基本实现市场化运转。2)转包模式,农民可以自行把已经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其他承包者。3)转让模式,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进行一次性转让,其中包括土地的使用权和各项义务全部转给新的承包者。4)互换模式,考虑到日常管理因素,农民间相互交换土地经营权,以求便利。
1.2 集中流转
集中流转模式更加倾向于土地流转中的集中性,村集体把农村土地集中之后,转让给农业大户,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实际流转中,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形式:1)反租倒包模式,村集体通过租赁的方式将农户的土地进行集中,统一规划布局后,把集中起来的土地转包给经营公司或是农业大户,以实现土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2]。2)股份合作模式,农民可以自行将土地以入股的方式转给股份公司或是合作社,由合作社或是股份公司对土地进行管理与规划,按照农民土地规模进行每年分红,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管理,保证农村土地生产的机械化,减少劳动强度,进而提高农村生产效率。3)土地信托模式,农民自主把土地交由土地信托组织来管理,利用信托组织的资源,把土地进行有偿转让,通过这种流转模式,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价值。4)集体农场模式,村集体对农民土地进行集中统一规划,扩大土地生产规模和经营模式,为拥有经营权而转让土地的农民提供消费物资。
2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到土地法律的限制
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特别是宅基地,会受土地、城乡规划以及房地产等相关法律的影响,限制力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土地管理更加倾向于以国有土地为核心的住宅管理,使得农村宅基地无法进入市场中进行交易,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进而不利于农村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3]。
2.2 价格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交易成本高、市场空间狭窄,没有完善的竞争性环境加以保护,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无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交易行为,法律保障不到位,这些都对农村土地流转造成不小的影响。同时,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缺少完善的价格体系,无法评估与量化建设用地价格,造成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阻碍,农村建设用地处于粗放化管理状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
2.3 土地流转观念缺失
农村宅基地的划分是一种无偿分配,主要以满足农村居住需求为目标,但这一无偿分配使得大多数农民存在传统宅基地观念,很多宅基地在空置或是闲置的情况下也要被保留,特别是老一辈观念中,将宅基地看作祖辈基业,要求子孙后代世代相传,而大多数农民即使住在城里也要保留农村住宅,土地流转观念有所缺失,对农村土地流转造成很大的阻碍。
3 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要从经济政策扶持、农业规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规模化发展等入手,综合措施的作用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
3.1 加大政策扶持,创造流转环境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政策扶持,制定推动农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推行土地流转政策,优化与配置农业发展资源,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4]。同时,要完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通过政策扶持加深农民土地流转观念,关注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经济效益,发挥出土地流转的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拓展流转规模,促进规范发展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除了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之外,还有利于农村农业的规范化经营和产业化管理。对此,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应尽量选择集中流转模式,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规划和管理,保证农村土地生产的机械化,减少劳动强度,进而提高农村生产效率[5]。農村土地流转可以解决当前土地分配,由于我国农村土地为分配到户形式,土地分配过于零散,其土地耕种无法满足实际市场需求,而利用农村土地的集中化流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种植规模,经济效益更为明显,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规范发展。
3.3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在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各项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农村土地进入高速流转状态,减少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劳动强度,使得农民可以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他行业或是产业发展中,扩大农业种植或是生产范围,实现农村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这将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除此之外,在规模化生产经营中,大量使用机械操作,代替传统的人工种植生产,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保证生产效益,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要深入剖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有模式和流转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加大政策扶持,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流转环境,尽量选择集中流转模式,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规划和管理,保证农村土地生产的机械化,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郑丽丽.新时期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J].农家参谋,2018(2):22.
[2] 朱霞.关于新时期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7-8.
[3] 徐敏.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J].福建农业,2015(2):12.
[4] 李国英.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J].北方经贸,2014(7):55.
[5] 王慧青,尹少华.基于DEA模型的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6):107-110.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