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权质押的文献综述
2018-05-14肖婷
肖婷
当前经济压力下行,资本市场上弱势有效,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股权质押成为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较为常用的融资手段。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这一举措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股权质押 融资动机 公司价值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的研究
企业股权质押会造成企业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加剧,并且控制股东将采取利益输送方式对企业财务造成损失加以弥补(OfficerM S.2003)。因此,企业控制股东的行为将加剧企业大股东和企业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也就会进一步增强企业大股东对企业利益进行侵占的动机。Truong T,HeaneyR(2007)对全球37国家8279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指出,控股股东行为和企业的股利政策之间关系将会影响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能力以及对企业管理人员加以监督的动机。Yeh(2010)等研究表明,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及高比例的股权质押率等,将会加大上市公司未来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
(2)股权质押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
股权质押使得股东现金流权受到控制,而控制权却并无影响,两权分离程度越大,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动机则越强烈,代理问题越严重,因而公司价值也就越低(Bertrand M.MehtaP. Mullainathan S.2002). Yeh等(2003)进一步指出当质押的股权价值下降时,银行会要求质押的股东提供更多的保护来弥补股权价值的下降,这将驱动最终控制人不合理使用公司的资产来维持股票的价格,因此股权质押会扩大控制权的杠杆效益,并且发现股权质押带来了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质押比例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公司的价值越低。Renwick(2006)认为,质押的股份不是内幕信息,因为没有明确的实际证据表明股权质押会影响对股票的决策。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王斌,宋春霞(2015)以2009年一2013年的关于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在有股权质押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应计性盈余管理与真实性盈余管理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通过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无独有偶,陈共荣,李婧怡,蔡树人(2016)通过对2004-2014年发生股权质押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在股权质押后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且是从应计的盈余管理向真实的盈余管理转移,而这转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的更加明显。陈德萍,陆星延(2017)通过对于创业板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进行研究,进一步发现,内部股权制衡力量会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然而,黄忐忠,韩湘云(2014)研究表明,如果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大股东质押股权并不当然导致盈余管理或者资金侵占,当终极管理控制人是非国有实体或者是个人时,大股东的股权质押会存在盈余管理和资金侵占的现象。
(2)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的研究
孙建飞(2017)以2015年中国A股的股灾作为自然实验,研究公司治理与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的停牌决策有何影响,结果发现,股东的质押比率越高,公司越有可能在股灾中实施停牌。然而,谭燕,吴静(2013)发现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的掏空程度显著低于股权未质押的样本,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股权质押的样本的掏空程度越低。
(3)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研究
公司价值与最终控股人股权质押比例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公司价值会随着质押的比例提高,导致最终控制人实际现金流权下降,减弱了其提高公司价值的动机,弱化了激励效应(郝项超、梁琪,2009)。王斌,蔡安辉,冯洋(2013)以2009年1月1日和2012年7月10日作为窗口期,选取在上交所以及深交所有股权质押披露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国有大股东,其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不相关,而民营大股东的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赵艺璇(2017)通过实证结果发现,股权质押比率越高,公司绩效越低,而这关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当大股东面临严重的财务约束时,大股东更容易发生对上市公司的占款行为,相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占款行为,大股东的股权质押下的占款行为更容易损害上市公司的价值(郑国坚和林东杰,2014)。然而,桑银银(2017)实证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短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其质押比例越高,相关性越显著,这种显著相关性在民营企业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同时还发现,大股东股權质押与公司长期绩效负相关,质押比例越高,长期绩效越差,而产权本身的性质对这长期的负相关关系不具有调节性。
文献述评
通过国内外对股权质押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得知,国外文献研究起步较早于国内,但是大部分研究方式采用的规范研究方式,鲜少采用实证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股权质押对公司控制权、现金股利、公司价值以及代理问题等方面的相关影响研究。其中研究结果显示,股权质押产生的负面影响居多,但是也有少许正面的研究结果。而国内的文献在股权质押融资的早期采用规范研究的比较多,但是近几年关于股权研究的实证分析在不断增多,其中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公司风险、企业价值、研发、审计之间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在以前学者研究中,股权价值与公司价值研究之所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以前学者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很有必要。
[1]张瑞君,徐鑫,王超恩.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4):63-73.
[2]李常青,幸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J].统计研究,2017(12).
[3]陈德萍,陆星廷.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7(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