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模式研究
2018-05-14解冰玉
解冰玉
引言
约翰·卡萨达(JohnKasarda)在2006年提出,随着机场的发展形成带有酒店、娱乐、购物等相关功能的空港城,而空港城会逐渐发展成为Aerotropolis,即航空大都市。约翰·卡萨达认为航空大都市是以机场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在空间和功能上将航线、机场、商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联合起来。金忠民(2004)从航空大都市的发展条件提出,其一,所在的城市必须是国际化大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辐射力;其二,所在城市从城镇化体系布局出发,需要建设新城区来解决大城市病等问题;其三,所依托的机场必须是国际枢纽机场。夏占义等(2006)从空间布局的角度将航空大都市分为空港区、紧邻空港区(距离机场1~5km范围)空港相邻区(距离机场5~10km范围)和外围辐射区(距离机场10-15km范围)四个基本圈层,以机场为核心,通过高速公路及其他方式的连接,扩展到外围。如孟菲斯、阿姆斯特丹的航空大都市,都是以机场为核心,不停的向外扩展。通过对国内外航空都市区成功案例的发展演变规律的分析,将航空都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航空港阶段、航空港经济区阶段、航空城阶段和航空大都市阶段。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航空大都市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来看,人们对于航空大都市的认识还很宽泛,航空大都市是新兴的发展模式,对它发展模式了解还是很有限,本文通过借鉴世界其他航空都市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郑州的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将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
郑州现代航空大都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发展现状
1.2013年3月7日,国家正式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中将现代航空都市的建设作为五大定位之一。从2013年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至今,航空港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新突破。航空港经济綜合实验区的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7.6亿元上升为2016年的622.5亿元,6年增长超22倍,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增长速度令人惊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3.3%。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0.14亿美元在短短的6年间增加到483.3亿美元,约占郑州市进出口总额的85%,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7.4%,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开放高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就业人数也由2010年的6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40万人,成为郑州市就业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人才、资金、技术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快速聚集为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航空大都市促使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突飞猛进
河南的优势在区位,枢纽建设不仅是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的着力点,也将是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着力点。到2016年年底,郑州机场共开通航线171条,货运航空公司18家,开通货运航线34条,客运航空公司32家,航线137条,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和东南亚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客货运输增长迅速。旅客吞吐量由2011年的101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2076万人次,6年实现了翻番,居全国第15位;货邮吞吐量由2011年的10.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45.67万吨,居全国第7位。2013年和2014年货运增长速度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2014年客运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
3.航空大都市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关乎枢纽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建设的进度,当前航空大都市的发展重点是立足于机场的货运能力优势,努力打造高附加值产业并形成集聚,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以富士康项目为例,富士康项目入驻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了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在高峰时期入驻员工28万人,完成投资543亿,布局手机生产线95条,在2012年生产手机6846万部,完成进出口285万美元,在全国所有的总部内排名第二,在全国所有海关特别监管区中排名第五位,在2016年手机产量2.58亿部,增长27.5%。在富士康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高端制造业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从手机研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手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包含了富士康、酷派、天宇、创维等119家职能手机整机或者配套企业,带动了就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河南农民工外出减少80万。随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的获批和封关运营,大批实力雄厚的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抢滩郑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现了经济社会井喷式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在郑州航空大都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势必会出现以下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
第一,规划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在机场规划,航空大都市的发展规划以及腹地经济的规划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方利益的争执与矛盾。机场规划与航空大都市建设的规划用地可能形成一定的冲突,难以保障机场发展与航空大都市发展的协同性和一致性。第二,航空大都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不清晰。航空大都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发展的概念,在建设规划的时候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只能在尝试中发现不足和总结经验,在航空大都市建设之初,并没有成熟的产业布局规划,存在航空大都市核心区的资源浪费现象。第三,“产”与“城”的融合度不够,公共配套设施不足。中国的航空大都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只关注产业的发展,只考虑产业的业务属性,而较少的考虑到各单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相关需求,使得航空大都市的教育、医疗、餐饮、大型体育设施、购物、娱乐等高端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结论与建议
21世纪是速度经济的时代,航空运输已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高速公路运输之后驱动经济的“第五冲击”,建设现代航空大都市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顺应航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通过航空产业的拉动作用对腹地经济产生极强的辐射带动,既能扩大有效需求,又能提升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成为新常态下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此本文为郑州的航空大都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的功能定位;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郑州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功能区,明确提出要建设航空都市,定位于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具有较高品质和国际化成都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大都市。明确了“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已经为引领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国家赋予郑州以重任,通过郑州的发展来带动中部地区的崛起。
(2)合理的空间布局:航空大都市作为现代都市便具备了城市的功能,一定要有合理的空间布局,否则会杂乱无章,为城市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城市建设的空间分布必须做到科学、合理,突出“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3)完整的产业体系:建设航空大都市,除了基础条件外,产业因素是其能否成功的根本,因为产业是人口、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城市功能要素聚集的前提和保障,航空大都市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市,所以产业的选择很重要,产业和航空大都市的协调发展是航空大都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要建立科学的临空产业遴选机制,临空产业遴选机制包括产业定位的制定,产业选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结合,产业关联的分析、产业发展时序的确定等多个方面。按照航空大都市的圈层布局理论,围绕航空运输这一主线,应该重点发展三大体系。
(4)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航空大都市的建设离不开综合配套设施的支撑,郑州在建设航空大都市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服务区,加快高端商务商贸区的建设,提升航空金融、文化创意等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和企业入驻,设立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结算、营销服务中心。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部交通网络,以机场为中心,构筑与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体系,构建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四港合一”、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巩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发展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