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保护对于中国随外贸易的影响
2018-05-14吴广览
吴广览
环境保护 国内限产 进出口贸易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似成了老百姓所关注热衷的话题之一。而在今年,在进入秋季前,但凡和对外贸易有关的行业都在传一个消息,今年为了环境保护,有色金属行业,煤炭行业还有水泥行业会进行减产或停产,历时6个月。这绝不是国家第一次在进入冬季前对于某些污染型产业进行产量控制,但是今年的限产时间相较于往年更久,跨越几乎两个季度。
为什么进出口贸易的行业会对国内的相关行业减产或停产这么敏感,而这与我们的环境保护又有什么连带关系?本文将对此问题做出浅析。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九大中,政府在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指出,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国家政策的方向是控制污染源,推进绿色发展,并对监管体制进行改革。这样的大环境下,例如煤炭、水泥等行业在几年前就采取了控制产量政策措施。下面以煤炭为例: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耗国。煤炭消耗占我国整个的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常年首位。而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对于环境的污染有目共睹。首先,我国煤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开采、运输与利用之中,其中煤炭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最大。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井下大面积踩空,形成大量采空区,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同时,煤炭开采和洗选对水资源也造成了破坏和污染。
在2016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迅速开展有关工作,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在建产能,严控新增产能。
2016年原煤产量持续下降。全年原煤产量34.1亿吨,比上年下降9.0%,这是自2013年原煤产量达到39.7亿吨后,连续第三年下降,2014和2015年分别下降2.5%和3.3%。
这些是国家对内的政策,采取了减产、限产来控制污染的源头。那么我们来看这对煤炭的进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6年煤炭进口量为2.56亿吨,同比大增25.2%。2017年1-8月全国煤炭进口量为1.78亿吨同比增长14.2%。从数据上显示,在国内减产的同时为了满足不断上涨的国内需求,我国用进口煤取代了国内的部分产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我们避免了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国的环境条件影响其贸易的类型,采取的环境政策也影响了贸易的内容、结构和方式。一些环境标准和法规导致了新的贸易保护现象的出现,某种程度阻碍了完全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煤炭的例子很好的解释了由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导致了煤炭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并且影响国内煤炭价格。
再来看水泥产业。水泥在为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越来越显著地暴露出它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水泥生产过程表现为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水泥应用过程表现为力学性能较差、耐久性能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其成了最大宗的不可持续发展材料。
我国2015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35千万吨,与2014年250千万吨相比下降了15千万吨,成为全球水泥产量最高的国家。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24亿吨,同比增长2.5%。再从水泥消费量来和美国对比。从2011年至2013年3年时间内中国的水泥消费量为64亿吨,而美国1901-2000年这100年的时间跨度内消费量为44亿吨。我国用3年赶超了美国100年。然而2017年10月开始,北方水泥共产开始减产、停产来减少冬季的空气污染。往年会持续4个月左右,而今年的减、停产将持续到2018年的四月。迫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国家不得不从源头进行控制。
非常有意思的是,由于今年內贸水泥、水泥熟料价格居高不下,外加下半年开始至明年第一季度的限产。原本作为水泥熟料出口的大国,在进入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水泥熟料进口的反向贸易增长。2017年的数据还有待统计,但是我们可以以今年1-4月份为例。因为今年年初的数据可以反应去年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时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而限产后对于我国外贸的影响。
2017年1-4月全国水泥及熟料产品累计出口472万吨,同比跌幅达到-30.7%,同比增速下滑明显。水泥及熟料产品出口累计金额超过1.9亿美元,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前4个月平均每吨水泥及熟料出口金额仅40.5美元,高于去年平均水平2美元左右。1-4月份,累计进口熟料80.7吨,同比上涨44%,进口数量金额18.25万美元。
可见环境保护对于水泥产业的影响是是贸易方向发生了变化,使得进出口量发生转变。从以上两个例子来分析我国贸易与环境概况:
我国贸易对环境三大效应现状
一般来说,贸易对环境可以带来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技术效应三大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与世界各主要贸易国长期的贸易中,由于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对环境依赖性较强的初级制成品占比较大,因此贸易的扩大给我国造成了更加大的环境压力。只有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健全企业环保的相关规定,才能扭转这一局面,使“环境赤字”变成“环境盈余”。
从规模效应来看,我国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加重了我国尤其是中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由于我国几十年来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以及我国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等原因,贸易的扩大加重了我国的贸易赤字,在产生污染物方面,赤字扩大的行业有纺织品行业、核燃料加工制造行业、矿物产品行业、石油产品行业、炼焦产品行业等,这些行业产品的大规模制造及出口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相应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又反过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形。
在技术效应方面,随着我国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以及贸易范围的扩大,先进的生产工艺通过进口以及外商投资等方式进入我国,使我国企业生产的环境执行标准得以提升、单位产品生产的污染下降,管理人员的环保理念也得到了强化。
我国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从正面影响来看,出口的增加促使外贸企业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环保标准使其满足发达国家更为严苛的要求,企业会加大投入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同时,随着进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从国外进口生产过程中带来高污染的产品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从负面影响来看,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比较优势较明显的还是一些带来较大污染的工业产品或初级制成品,继续扩大此类产品的出口将会是我国的“三废”排放水平更高。
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对于环境整治也刻不容缓。然而由于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具体目标不同,造成双方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对立关系,体现在: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限制自由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因此它要求一定程度和形式的政府管制和干预,实行一定范围的权力集中;与之相反,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消除贸易障碍,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因此它要求减少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实行权力的下放和分散化。
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污染产业的产量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在这种控制之下,非但进出口贸易量非市场所导向的增长或减少,而且影响到国内贸易价格的大幅度增长,迫使一些小型企业面临倒闭。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中国进口增速再次加快。如何找到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政策之间的平衡点,是我国以及国际间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限制对于我国外贸的正面影响。正如上两个例子所诉,我们可以看到,煤炭、水泥熟料进口量大增。我国煤炭主要从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印尼这三国进口。而水泥熟料主要从印尼和韩国进口。由于我国的需求,导致这些国际间的贸易活跃而影响到贸易价格,航运运输价格上涨。这些都是积极的作用。环境保护一方面对国际贸易作出许多限制,为之提出更高的环境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全球将出现一个以环保产品为核心的绿色市场。
我认为我国要寻求自己的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前提下尽量协调和达到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寻求平衡点。在相应的制度政策上进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绿色开发。我们已经为了我国的贸易增长我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未来的道路里,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为了可持续发展将困难化为动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环境保护对于内贸外贸的影响作用并做出相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