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空经济视角下航空运输的发展研究

2022-02-20赵康

时代商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航空港

赵康

摘要:如今我国航空运输行业虽然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整体的、相对完善的航空运输交通网络。虽然相对于上一个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的航空运输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实际中依然存在着区间发展不平衡,缺少稳定持续的发展模式且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后坐力。从近几年航空运输的经济效益中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运输网络整体协同效益相对较低,缺少必要的长期发展规划。因此,继续加大对航空运输的扶持力度,提升各个航空港自身的综合运转能力,加强航空港之间的联合合作关系,加快航空运输市场化进程,完善整体航空网络布局分工,充分发挥航空港增长极作用,对于促进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推动航空运输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临空经济;航空港;航空运输;航空产业

我国在21世纪进入了数字化经济的时代,“航空、数字化、全球化、时间经济”构成了我国最基础的全新竞争体系,航空运输业逐渐发展成为继水运和铁路以及高速公路之后的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冲击力,机场也不再是以承担单一运输功能为主的航空交通枢纽,在全球贸易活动和要素流动背景下,发展成为具有临空指向性的国际贸易经济中心,凭借强力的吸引力,吸引着大批产业资源在周边呈现规模化聚集。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催生了“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航空大都市”体系。自进入2003年后,我国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机场属地化改革工作,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航空运输改革发展阶段。在2012年7月,国务院对《省(市、区)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作出批复,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并在近几年,通过了多个地区的航空经济港综合试验区发展等多个战略规划方案,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在北京、青岛、广州等13个机场设立了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直至近几年,临空经济以航空运输业为核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凭借其高速、精准、易达的特性,逐渐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强心剂”,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从临空经济视角下,结合现阶段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问题根源,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为完善中国航空运输网络,发挥临空经济优势,提升航空运输协同效益,促进我国航空运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建议。

一、临空经济视角下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一)航空运输设施不断完善

我国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在航空运输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全面的升级。截至2020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和固定资产投資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用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区域规划的投资均占超过三分之二的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率超过11%(如图1、图2所示)。

在各大机场建设中,新型现代化机场建设和枢纽机场改扩建项目工程正不断向前推进,佳木斯东郊机场以“十四五”建设规划为目标,将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纳入“十四五”战略规划,践行航空运输发展的新理念;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投入200亿元全力开展三期扩建项目工程,至今已步入竣工阶段;同年,广州白云机场同步开展第三期扩建项目工程,为建成现代化交通运输枢纽提供基础设施的有效保证。近几年来看,民航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加,各大枢纽机场的硬件水平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此外,各个机场不断增加在通讯设施、分配管理、通信导航、气象预警等航运保障体系的投资建设,升级航运安全设备,强化航运安全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在区域、终端与塔台之间建立了三方管控的三级航空交通监管分配系统,借助专用卫星等建立完成了内部管制通信网络、航空数据系统等服务网络的初步构建,为新时期的航空运输发展提供了科学、安全、系统、全面的保障。

(二)基本形成航空运输交通网络

近几年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北上广三地为核心,深圳、成都、杭州等较发达地区以及郑州、西安、三亚等高速发展地区为重要基点,兰州、沈阳、太原等待继续发展地区为支撑的多极化、多层次、干线与支线共同支撑的现代航空运输网络,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航空运输网络体系,也意味着我国航空运输产业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2020年民航局的统计数据中来看,我国不断加强和完善航空运输网络体系,截至年底,已经拥有超过约5500条定期航班航线,将近240个通航城市,覆盖了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完成旅客吞吐量近8.6亿人次,航空运输指标位于世界前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颇具规模的航空运输体系,并不断加强与支线机场和支线航空公司的联合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基本形成了稳定高效的航空运输交通网络(详见表1)。

(三)临空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动力源

从步入2020年之后,航空运输的发展速度和航空工作量已经不再是各个城市、各级政府对航空运输港的唯一评价标准。随着航空运输网络的逐步成型,中国航空运输产业已经从初期的追求效率和速度,逐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在结合各个航空港发展实际和网络分工的基础上,合理的考量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性因素,从多元化、系统化、机制化等层面,制定符合航空港发展实际的各项政策规划,逐步引导航空运输向更加稳定高效、科学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方向发展。航空港的不断完善,驱使具有临空偏好性的产业、企业以及资源在机场周边大规模集聚,形成机场特有的“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圈”,在提高区域经济指数、完善区域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2013年,郑州开始了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投资建设,大批优秀企业入驻周边地域,很快便形成了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圈,带动了郑州市各项重要指标的飞速增长,截至2018年,便已经超过2012年同期数倍,同时也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产业的快速增长。此外,临空经济以航空运输为核心,具有明显的高新技术科技产业的偏好,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具有时间价值、开放性强、包容度高、环保便捷等诸多优势。发展临空经济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持续转换中有着巨大的引领力量。

临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市场体系规模的完善、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在加快促进区域合作,构建我国区域核心增长极体系,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也保持着明显的优势。总之,发展以航空运输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势必要将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纳入城市的建设规划,关注航空运输对于临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特殊性地位,使其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契机与保障。

二、临空经济视角下航空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航空运输发展不平衡

虽然近几年我国航空运输总体呈现向好趋势,然而在客货运吞吐量和航线分布中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航空运输客货吞吐量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个别航空港运输任务超过负荷。在2018年,全国航空客货运输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总计占比超过全国半数。西北和西南地区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增长,然而且依然不及华东和中南地区总数的一半。旅客吞吐量总体呈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此外,从航线分布来看,沿海地区航线分布居于全国首位,其次是中部内陆地区,而西部地区多年来居于末位。中西部地区航线稀疏分布,导致中西部航空运输发展不足,缺少持续发展的后坐力,难以在全国形成共同发展的协同局面。

(二)航空运输抗风险能力不足

从整体来看,我国航空在高速发展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应对紧急事件的抗风险能力。虽然大多数机场在经过属地化改革之后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然而由于在短时间之内实现经济提升,自身尚未形成和快速发展相匹配的运输能力,综合实力较为薄弱,难以巩固和充分利用利好政策所带来的政策发展成果。此外,绝大多数机场过度依赖国家政策的利好倾斜,在航空运输中存在着“一切对标、一切看齐”等问题,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国际经济等外部突发事件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机场风险应对机制,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航空运输的可持续

发展。

(三)与腹地区域的互动不足

临空产业的大规模集聚,对于推动腹地区域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从实际发展中来看,航空港区与腹地区域之间的互动发展仍需加强,其互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盲目规划、主体制约、不合理布局等方面。首先,航空港区在整体规划建设中,忽略了道路交通、人才流动、产业互动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导致规划建设不协调,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第二,在建设过程中,区域政府、机场主体、航空企业、海关等利益主体在政策管制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发展模式,对航空港与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三、临空经济视角下航空运输发展策略

(一)针对加大扶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从区域自身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发展结构,结合区域航空运输的最大承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完善西北和西南等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航空运输基础设施,放宽资源和人才的流动通路,加强西北、西南等中西部内陆地区与其他区域的经验交流,促进各大临空经济区之间的资源交换,形成良性互动。

(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不断强化航空港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队伍的人才培養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结合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航空港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采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对航空风险的预判能力,提高航空运输的抗风险应对能力。

(三)充分发挥航空港增长极作用

借助航空运输的高效便捷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组合特点,发挥航空运输高效安全、通速易达的发展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加强航空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设立自贸区与自贸港,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利用港—城耦合发展模式,丰富经济功能,充分发挥航空港的增长极作用。

四、结束语

临空经济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多元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临空经济的视野下,大力推动航空运输产业的建设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循环,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军,高燕菲.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OL].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04):1-9[2021-10-18].

[2]王凯峰.临空经济概念、模式及演化研究综述[J].民航学报,2021,5 (05):14-18.

[3]何枭吟,梁欣悦.中国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21,37 (08):80-87.

[4]王海杰,孔晨璐.临空经济示范区与腹地中心城市的耦合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 (06):49-54.

[5]淮河流域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变迁(1949—2009)[J].杨金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04):69-70.

[6]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趋势分析[J].丁文霞.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09):103-105.

[7]放松管制下的自由竞争原则——美国航空运输业中的反垄断[J].郑兴无.国际贸易,2002 (06):87-88.

猜你喜欢

航空港
浅议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
基于郑州航空港的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与航空物流协同发展研究
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探析
西咸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对策分析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航空港法律政策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