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研究

2018-05-14张开明

新丝路(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基层政府执行力

摘 要:基层政府作为突发公共事件最直接的处置主体,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执行力高低关系事件处置的成功与否。但在现实中,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执行力仍显不足,乃至落后。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本还在于追根溯源,提升政府执行力,从基层政府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力意识、机制和能力等方面完善相关机制。

关键词:基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

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战,突发公共事件日益增多就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基层政府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事件处置的成功与否,关系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基层政府为了维护当前稳定大局,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法实行高压式的“维稳”,而不是有效应对,其结果往往是扬汤止沸,甚至火上加油,达不到预期效果,“石首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本还在于追根溯源,提升政府执行力,完善相关机制。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力水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内涵和意义

执行力,本是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为实现目标所具有的计划、指挥、协调能力等。而政府执行力一般指的是政府机构和组织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调动、使用、协调各种组织资源,从而执行政府既定政策和有效贯彻实施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综合能力。而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力即是基层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指挥能力。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提升政府执行力,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基层政府责无旁贷,一味的隐瞒、打压不是政府有效的应对办法,这样反而有损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力,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演练,全面提升基层政府的应对意识、能力和水平。

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突发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阶段矛盾错综复杂,突发事件频仍,这更需要党和政府在推动改革中,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促使改正各种过时观念、落后制度和既得利益,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增强政府公信力,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为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现状、不足和原因

理论研究现状方面,目前,具体研究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成果还不够丰富,大都介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关总体情况、对某一事件的处置过程。笔者目前在中国知网以《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研究》为题搜索,从2003年到2015年,总计140余篇,年均仅10余篇,且涉及传播学、网络政治、卫生等范围和领域较多,相关硕士论文占很大部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偏少,我省党校系统以省行政学院肖文涛教授2007年发表的《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执行力建设》等论文为代表,当时兴起研究这一问题的小热潮,这与这一概念在当时中央政府《政府工作报告》里刚提出不久有关。

也有从政府协调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参与的角度分析基层政府的协调应对能力问题。这一方面以苏州大学的金太军教授为代表。他本人及其弟子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论著,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内政府间协调的制度分析——以2008年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为例》,这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启发视角,即在提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执行力的过程中,政府的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和引导能力等也是重要内容。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实践现状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建设的不足,甚至落后。以乡镇政府为例,还存在执行手段单一、不够灵活性、执行过程繁杂、执行时有法不依、执行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凸显执行力与日益复杂的现实需要不相符合的局面。综合其不足,在于存在体制内执行的缺陷、协同应对的不足、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不足等。究其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足、现有协同机制的滞后、我国法律法规等不完善。

三、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建议

为有效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力水平,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善的基层政府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二是强化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意识,三是完善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机制,四是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能力。

在第一方面,我国需分别完善中央和地方层面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就中央而言,目前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国家级应急法律法规,但随着时代进步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及时修改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就地方而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规、文件、规定。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工作的實际需要进行差异化的修正。如我县各乡镇,根据各自地区实际情况,分别制定《2017年清明节森林防火专项应急预案》(个别名称有不同),责任到人,分解到村,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打有准备之战。

在第二方面,我国需要强化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意识。一要强化思想意识,不能认为执行力可有可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随遇而安、心存侥幸、盲目应付,这些思想都极其有害,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思想意识。二是强化政治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执行力不可谓不重要。我国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线人员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绷紧一根弦,时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大利益,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执行力。三是强化行动意识,在突发事件前、中、后各个阶段,都要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妥善善后,确保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努力降低损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当护航者。

在第三方面,我国应完善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机制。一要完善信息公开机制,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和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的需求,我国基层政府要不断推进信息公开和信息发布机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将近十周年,然而我国基层政府还存在信息公开滞后、无故拒绝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疏于管理等种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执行力的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完善相应机制。二要完善协同应对机制。基层政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突发公共事件也是包罗万象,在具体应对过程中,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协同作战、有序推进。如前述我县关于清明节森林防火的应急预案,就需要建立从县、到乡镇、村居、个人的协同应对机制,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坚决打赢应对攻坚战。

在第四方面,我国需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力的能力。一要加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基层公务员应对能力的力度。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做为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理应成为培训基层公务员应对能力的重要阵地。如我校近年加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课程设置安排,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到校授课,以情景模拟、现场演练、互动教学等方式有效提升应对能力水平。二要重视第三方等应对主体的作用。随着公民社会的崛起和中产阶级的壮大,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与,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把突发事件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三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执行力能力和水平,离不开政府自身的建设。一个阳光、透明、服务型的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更能把执行力贯彻到底、集中到底、提高到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年4月5日公布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发布并实施

[3]肖文涛.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执行力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期

[4]肖文涛.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执行力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6年4期

[5]李岗.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期

[6]金太军,徐婷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能力:框架、问题与思路.学习与探索,2013年5期

作者简介:

张开明(1988--),福建仙游人,仙游县委党校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基层政府执行力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