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媒体的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
2018-05-14魏晓波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輕重的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该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供给侧改革等现实基础。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借助自媒体,不断强化认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新时代;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的重大部署。站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时代的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实现认同,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外化为自觉行动。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境遇,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保持其生命力。[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满足大学生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可谓“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所说,“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他们逐渐认识到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他们大多数也熟悉甚至能完整的说出“24字”的要求,但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对深层次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则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内化和外化,因为他们没有从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的角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认同教育为切入点,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思路,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外化奠定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改革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方式,供给侧改革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当借鉴“供给侧改革”思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认同教育方面,不仅要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引导大学生实现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供给侧应从“有没有”逐渐向“好不好”转变,因为“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需求。供需平衡的打破也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新的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在根本或本质上就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之前,讲的是“需要方”;“和”之后,则讲的是“供给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供给侧”提供更加“时尚”、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让新时代大学生能增加获得感的内容和形式。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还需要“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供给结构,优化教育资源供给”要素,在供给产品、供给方式和供给质量等方面与时俱进。”[3]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而言,赋予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和宣传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普遍价值追求,也就意味着实现认同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赋予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就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意味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之实践,就能将自己的使命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机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事业之中。赋予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会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二、基于自媒体的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
自媒体是新时代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载体。陈万柏、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应该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必须能承载信息,为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能够联系教育主客体,使之发生互动[5]。自媒体正是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自媒体比较感兴趣,将其作为认同教育的载体可谓“投其所好”。
1.要丰富自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微信在大学生中间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应该引起高校教師的重视。借助微信平台可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深度、广度,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高校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遴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弘扬正能量的社会热点事件,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浏览、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重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话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成果,以此促进核心价值观认同。通过不断丰富自媒体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就某些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舆论引导,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要提升教师引领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能力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离不开自媒体,借助自媒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更离不开高校教师自媒体素养的提升。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运用知识,提高自媒体素养,创设良好的自媒体互动平台,从而把以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单向传播逐渐转变成多向传播互动。自媒体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方式、载体、时间、空间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媒体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积极作用,转化思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愿意接受的内容出发,结合自媒体环境的特点,更好的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认同工作。
3.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校可以结合选修课的开设或计算机课程,将自媒体素养的相关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技能。高校教师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媒体信息甄别、分析、判断、选择的能力,同时,也要通过社团建设积极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以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意见领袖”往往是自媒体上的活跃分子,他们的言论往往会对舆论导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陶韶菁、张婷婷.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2]韩庆祥.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J].政策瞭望,2017(10)
[3]白强.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理论导刊,2017(7)
[4]戴木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道德与文明,2017(6)5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241
作者简介:
魏晓波(1979--)男,山西平定人,哲学硕士,副教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