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脱贫、持续脱贫的路径探究

2018-05-14罗庆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顶层设计

摘 要: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将是新时代需要重点解决的新问题。地处革命老区、大别山区的Z县B镇脱贫攻坚工作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脱贫,需要在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富民产业,强化精神脱贫,加快转移支付,确保住房适用等路径选择上进行探究。

关键词:稳定脱贫;持续脱贫;顶层设计;路径探究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一承诺的一个标志性指标就是要使贫困人口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笔者基于工作实际,并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对Z县B镇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解剖”,以期在稳定脱贫、持续脱贫的路径探究上做些尝试。

一、稳定脱贫、持续脱贫概念及其必要性

稳定脱贫、持续脱贫是指贫困人口能够稳定地持续性地脱离贫困生活状态的一个过程。只有这种状态(过程)能够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持续不断得以延续,并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一过程才算是完成。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精准性等特征[1]。但事实上,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脱贫标准来看,现有脱贫标准只是着眼于解决贫困人口绝对贫困问题的一个底线要求,现行的脱贫标准仍比较低,即便我们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成色还是不足”的。其次,当下开展的脱贫攻坚,在具体执行当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走偏脱轨”在所难免,造成脱贫质量不高。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3月31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必须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扶贫措施不够精准、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2]最后,区域性整体贫困是脱贫攻坚的“堡垒”,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脱贫成为新时代需要重点解决的新问题。

二、B镇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B镇地处革命老区、大别山区的Z县西南部,全镇总人口25500人,贫困人口1050户,3401人。该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1.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组织加强、机制完善是保证。该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村亦成立相应的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个村都有一名扶贫工作队长,扶贫工作队伍健全。每月镇组织对各村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和调度。同时,确保贫困户均有干部职工结对包帮,帮扶干部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找资金、定项目、促脱贫。

(2)推进产业,拓宽渠道稳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该镇牢牢抓住产业抓手这个牛鼻子,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一是光伏产业初具规模。全镇安装3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327户,筹资入股379户,339.5万元,户年均增收3000元。全镇10个村均建设100千瓦集体光伏电站。另外,省工商联等4家单位为该镇5个村援建或自建共340千瓦光伏电站,惠及350户贫困户。二是旅游服务方兴未艾。該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紧邻某国家5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及旅馆服务业。建成宾馆26家,特色餐馆25家,农家小院13家,极大推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三是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发展。全镇发放大量扶贫贷款,户贷户用557户,536万元,户贷企用550万元,带动136户户均增收2400元;发放镇内6家专业合作社创业扶贫贷款530万元,带动106户户均增收2000元。四是养猪渐成特色产业。全镇养猪200头以上的8家合作社,带动40户户均增收2000元。全镇散养黑毛猪年出栏1.5万余头,其中散养3头以上120余户,政府奖补每户2000元。整户无劳力户养猪入股分红,全镇76户户均增收1500元。五是中药材种植形成气候。全镇3家农业公司通过种植、生产或加工茶叶、牡丹等带动87户户均增收4300元。

(3)投资基础,易地搬迁保脱贫。老区、山区基础设施欠账多,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也时有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脱贫、稳定脱贫的前提条件。全镇投资651.1万元建成总长23.345公里的16个农村道路项目,投资49.7万元修塘14口,投资70万元修筑两段河堤,投资14万元巩固高位引水,投资150万元改造两个台区农村电网,投资838万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23个。全镇共签订易地搬迁协议206户,826人,危房改造116户,极大地改善了住条件。13个中心村庄或自然村庄安置点同步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4)教育帮扶,确保不输起跑线。构建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扶贫脱困体系,实现贫困子女资助全覆盖。全镇申报“雨露计划”通过34人,每人每学期补助1500元。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160人,124.1万元。19名当年考取全日制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给予2000-5000元资助。教育均衡化发展成效显着,家长对农村学校的教育重拾信心。

(5)四重保障,因病致贫有健康。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该镇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占比较重,为66.51%。通过新农合、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等四重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运作,该镇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将超过90%,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给予全额补贴,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同时,对五保、低保、残疾等弱势贫困户进行更加综合的兜底保障。

2.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距离稳定脱贫、持续脱贫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脱贫途径较窄。受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多数村仍未形成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弱。二是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意愿缺乏。一些贫困户年纪大、体弱残疾、身患多病或重病、无劳动能力,脱贫措施无法落实。仍有个别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意愿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脱贫难、不稳定、难持久。三是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缺口。因地处山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收入,搬迁安置点配套项目资金远远不够,群众贷款需求比较强烈。四是脱贫搬迁与群众实际要求存在差距。人均2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只能满足基本需求,子女结婚生子之后又面临住房困难。搬迁时间紧,要求当年必须入住,工期赶,粉刷装修仓促,给群众生活带来一定困难。

三、深化稳定脱贫、持续脱贫的路径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脱贫攻坚要更多关注2020年之后”的重要指示,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新方向新要求新思路。只有坚持精准施策,才能进一步提高贫困治理效率,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必须要彻底斩断穷根、永续开掘富源。

1.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合力以及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的体制机制。脱贫攻坚规划先行,在产业、就业、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做好详细规划。一要将扶贫工作放到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有针对性地实施。二是抓扶贫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培养社会恒心,贫困户与帮扶人都能持之以恒。三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延展性,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脱贫成效。积极动员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爱心捐资,扩大扶贫资金基数,实现社会扶贫;鼓励企业与贫困地区、贫困户结对,以帮助发展生产的“一对一”扶贫为主要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致富。

2.注重政策引导,坚持培育富民产业助脱贫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持续脱贫增收的根本之举。党委政府要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到老区引领发展,助推脱贫。结合B镇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J村等4个村以旅游服务为发展方向;其他几个村大力发展黑毛猪、中药材、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业。在试种浙贝、元胡的基础上,适时大量种植。在产业扶持上,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政府奖补引导力度。通过以培育可持续脱贫的产业为抓手,让贫困人口“在干中学”,达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目的。

3.强化精神脱贫,“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脱贫,从根本上说要解决贫困地区及群众的“精神”贫困问题。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必须首先破除“援助依赖症”这一贫困文化的羁绊。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灵活多样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菜单式等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这要求我们做到“三帮”:帮助“去穷志”,即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带动贫困户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点燃其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發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帮助“换穷业”,即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长久发展新路;帮助“拔穷根”,即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加强思想道德等文化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加贫困户致富信心。

4.加快转移支付,下大力气改善基础设施

作为持续脱贫的基础性工作,要着眼长远加快实施易地搬迁、道路畅通工程、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为较长时间内的较大面积脱贫致富创造更好地基础发展平台。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实施城乡电动公交畅通工程,实现电动公交车“村村通”,既解决群众“出行”问题,也解决农产品“出山”问题,保障“一路畅通”。

5.全面排解后患,确保住房安全经济适用

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是稳定脱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危房、旧房、无功能住房加大易地搬迁和危旧房改造力度,组建工作专班,包拆除、搬迁好,包建设、质量好,包入住、有收入,后续产业发展长久,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加大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户土地流转、岗位就业、居家就业、产业发展上政策倾斜,大力改善易地搬迁点配套建设,就近布点便民超市、自助银行、居家菜市,幼儿教育、公交站点等公共服务,让贫困群众增加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减少可能因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贫困。同时,在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和资金节余的基础上,保证住房面积适用充足。

参考文献:

[1]凌经球.可持续脱贫:新时代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97-111

[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4-01(1)

作者简介:

罗庆(1988--)男,安徽阜南人,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硕士,曾任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乡村振兴等。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顶层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究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