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育现状、扶持政策与发展成效研究
2018-05-14王庆锋
摘 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有效改善农民、农村、农业现状的重要载体,更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基于家庭农场具有管理成本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势明显等特点,对宁夏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扶持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调查,并对其发展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育现状;扶持政策;发展成效;宁夏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69万,耕地总面积180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4位,农地资源较为丰富。伴随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战略要求后,宁夏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宁夏家庭农场规模经营起点标准》、《宁夏家庭农场示范创建评星定级工作方案》等以促进宁夏农村经济的发展。截止2017年2月,宁夏全区共有经县上有关部口注册或认定的家庭农场2244家,场均经营规模达到了337.96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宁夏家庭农场的发育现状
1.宁夏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型与结构
根据农业产业链条的划分,目前宁夏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型主要有种植型、畜牧型、渔业型、种养结合型(或休闲型)和其他类型这五种类型,涵盖宁夏13个特色优势产业和一些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其中种植业1101家,占总数的49.06%;畜牧类664家,占总数的25.59%;渔业类46家,占总数的2.05%;农林牧渔混合类319家,占总数的14.22%;其他114家,占总数的5.08%。按市域划分,种植业农场石嘴山市最多,为357家;畜牧业养殖农场中卫市最多,为211家;渔业养殖农场银川市最多,为30家;种养结合或休闲农场吴忠市最多,为146家。宁夏各市家庭农场经营类型与结构情况如表1所示。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家庭农场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我区“小农农业”向“农场农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代表了我区农村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2.宁夏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
宁夏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75.84万亩(其中流转土地57.48万亩,自有土地8.3万亩),2244家家庭农场场均经营规模为337.96亩。按市域划分,银川市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15.15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374.15亩;石嘴山市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16.13万亩,場均经营规模为409.47亩;吴忠市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24.5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415.24亩;固原市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76.54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206.85亩。中卫市家庭农场共经营王地面积12.40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255.66亩。
按产业类别划分,1420家种植业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66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465亩,最大的达到了3500亩左右;664家养殖业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4.34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65.39亩;46家渔业场共经营土地面积2.47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536.13亩;114家其他产业类型家庭农场(包括园林繁育和中药材种植等)共经营土地3.03万亩,场均经营规模为266.08亩。宁夏各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情况如表2所示。
在1101家种植业家庭农场中,经营粮食类家庭农场861家,其中经营面积在50-200亩下的有243家,占比17.11%;经营面积在200-500亩的有328家,占比23.10%;经营面积在500-1000亩的有177家,占比12.46%;经营面积以上的有113家,占比7.96%。宁夏各市粮食类家庭农场按经营规模划分如表3所示。
从目前宁夏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来看,虽然各地区都在推进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有序流转方面下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土地流转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异,加上利益相关方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宁夏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还是存在过小或过大等一些不合理之处,极大的限制了家庭农场规模优势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宁夏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宁夏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
1.推进土地流转夯实家庭农场发展基础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宁夏农业部门联合土地部门、司法部门共同制定了《宁夏农村土地承办经营权出租合同》并要求成为基层部门唯一的土地流转合同,从而为家庭农场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和基础。
2.出台政策文件 鼓励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自治区级相关政策文件,探索并鼓励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其所属相关厅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宁夏家庭农场规模经营起点标准》、《宁夏家庭农场示范创建评星定级工作方案》等等。
3.完善金融补贴和产业扶持政策
近年来,宁夏积极调整金融补贴和产业扶持政策,增加了对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奖励政策。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规模超过200亩的,每亩奖励50元,最高奖励5万元。粮食创高产示范、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都要向家庭农场倾斜或优先家庭农场申报。宁夏家庭农场金融补贴和产业扶持具体项目详见表4和表5。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金融支持宁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宁夏“五优化两对接”普惠金融工程实施方案》及《金融支持宁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协议》等政策性文件,缓解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4.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和评星定级活动 引导家庭农场提高经营水平
宁夏先后引发了《示范家庭农场评星定级实施方案》、《家庭农场示范场考核验收标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文本》、《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手册》等文件,引导家庭农场规范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截止2017年2月,共认定2批131自治区级示范农场(第一批58家自治区示范农场;第二批73家四星级示范家庭农场),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为示范农场有540家(如2014年中卫市评出了广润野猪养殖家庭牧场等14家家庭农(牧、林)场为三星级示范家庭农场)。
5.加大对农场主的技能培训
宁夏积极建立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培训、登记和派遣制度,我区分别在东北农业大学和四川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宁夏家庭农场经理人高级研修班”,同时还选派100多名家庭农场负责人分期分批到陕西、河南学习。在家庭农场经营者中推行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双认证”制度,逐步把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培养成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或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积极创办家庭农场,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总体素质。
三、宁夏家庭农场的发展成效
截至2017年2月,宁夏共有2244家家庭农场,540家家庭农场被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为示范性家庭农场,131家家庭农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四星级)示范农场。家庭农场发展取得初步效果:
1.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增加了家庭农场和农民的收入
家庭农场能够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外流而导致的土地流转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农民经营组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农业,避免了农村土地“非农化”现象的发生,实现“农地农用”政策,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全区家庭农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57.48万亩,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约占家庭农场总面积的75.80%。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标准不一的问题。
家庭农场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标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有利于发挥集约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增加农业收入。2016年期间,全区家庭农场共實现收入113310万元,其中,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有507家,产值在10-50万元的有1001家,产值在50-100万元的有442家,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94家,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64627.72万元。2016年宁夏家庭农场经营情况详见表6。家庭农场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986万元(2016年度家庭农场劳动力数量9763人),比传统的小农经营农户人均年收入高出约506.14%左右。事实证明,相比于传统的农户经济,家庭农场逐济在增加农场的产值和农民的收入等方面已初有成效。
2.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健康发展
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农业能够在品种选择、技术应用、机械操作、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当地农户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宁夏的大部分家庭农场单凭自身实为完成全套机械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既不经济,也难实现,因此与当地的农机合作社联合经营成为了快速提高宁夏家庭农场机械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截止2016年12月,宁夏绝大多数的家庭种植场均购置了大中型农机,修建了机库、电子地秤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耕、种、收、脱、运、储、销的全程机械化,养殖农场配套了标准化圈舍、青贮池、沼气池、草料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良性发展,2016年宁夏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75.84万亩(其中流转土地57.48万亩,自有土地8.3万亩),2244家家庭农场场均经营规模为337.96亩,达到全国和宁夏家庭农场规模标准。
3.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提升了家庭农场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意识
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需要提高商品化程度高,一是扩大产量。二是提高品质。近年来,宁夏部分家庭农场尤其是示范家庭农场努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的种养模式,不断提高家庭农场及其农产品的料技含量,大力发展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逐步走上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表现为有的家庭农场同当地的农牧部门、农科院所展开了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并为其提供实验田地和场所;有的家庭农场制定了自己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顺利通过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和认证;还有的家庭农场高薪聘请了区内外的农艺师、兽医师等具有专业资格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从事农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截止2017年2月,宁夏拥有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数有27家,通过质量认证的家庭农场数12家。
4.培育了新型的农村职业化农民 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能很快接受新科技的推广和使用,成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一是家庭农场规模在从大至小的过程中,农场主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二是一批农户加入到家庭农场行列,培养了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根据调查,宁夏少部分县区已经出现了“职业农民”派遣中介服务组织,专门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联系派遣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职业农民”。截止2017年2月,宁夏家庭农场场均拥有自有劳动力3.05人,场均拥有常年雇工1.30人,场均季节性雇佣“职业农民”分别为15人(种植场)和4人(养殖场)。农村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培养为宁夏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宁夏家庭农场的发展在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产值和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升了家庭农场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品牌意识,培育了新型的农村职业化农民并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宁夏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小、散、弱等特征,存在专业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山、川区之间以及各种产业之间发展仍不平衡、种植类农场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能力有限等问题。宁夏应该知难而上,紧密依托北部银川平原的丰富的光热资源、中部干旱带地区迂阔的土地被大面积的草场覆盖且充足的日照、明显的温差使当地农产品极少受到污染和南部地区气候凉爽温和、雨热同步,生态环境非常健康等自然资源,争取经济政策资源,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庆锋.宁夏家庭农场发展分析.宁夏农林科技.2015年6期
[2]杨超飞、赵遂成等.不同环境下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探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9期
[3]李雨康.宁夏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2015.宁夏大学.硕士论文
[4]农业部经管总站体系与信息处.8万户家庭农场调查分析.农村经营管理.2014年11期
[5]王杜春.黑龙江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6]王庆锋.基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宁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宁夏农林科技.2015年6期
[7]黄弘.家庭农场——认识误区、发展难点与政策选择.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1期
作者简介:
王庆锋(1979--)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