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经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8-05-14付建威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留守经历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对此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特点,把握留守经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

关键词:留守经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

一、研究背景

农村家庭离散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80年代出生的很多留守儿童,跟随父辈的步伐,进入城市成为第二代进城务工者,但是随着高考人数逐年下降,且高校招生的规模日趋扩大,90年代出生的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同样是进城,却不是成为务工者,而是大学生。这部分群体即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可把他们称为留守经历大学生。

二、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进行留守经历大学生和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分类,仅限于学术研究和工作讨论,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为避免歧视或学生的误解,不会对学生进行类似区分。从学生工作角度来看,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所列的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特点既是特性又是共性。特性是指与其他学生相比,留守经历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共性是指大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普遍具有的一些相似之处。总体来看,留守经历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家庭离散,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留守儿童步入大学以后,家庭教育缺失的特点更加凸显。留守经历大学生从小与父母离散,与祖辈亲近,步入大学后又与祖辈离散,且祖辈逐渐年迈,父母成为其经济上和精神上的依靠,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从小与父母关系疏远,到大学阶段,随着依靠对象的转变,与父母关系由疏远变为紧张。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辅导员老师因学生事务与家长联系时,家长配合度不高,也有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与父母电话沟通时基本无法正常交流。

2.家庭经济相对困难

留守經历大学生都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通过对笔者所带年级的贫困生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年级中大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都提交了贫困生材料,认定为贫困生,而全年级233人的贫困生中,有185人有留守经历,比例占79.4%,可见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较差。

3.独立自主意识强

留守经历大学生从小脱离父母生活,在大学生涯中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遇到需要决策的情况,留守经历大学生倾向于自己做决定。这种特点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自我意识强,难以顾及他人的感受,合作意识差,融入团队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给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就业造成影响。

三、留守经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1.价值观偏差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金钱观出现偏差,有拜金主义的苗头。具体表现为:第一,热衷兼职,有学生会因为兼职而逃课,理由是“赚钱比较重要”;第二,追求物质享受,有攀比心理,部分同学会因为追求高档消费品而缩减自己吃饭等正常开销;第三,容易受校园贷、网络诈骗的诱惑,归根结底是因为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问题。

2.心理问题凸显

目前,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状况堪忧,集中体现在情商水平、边缘性人格障碍、心理韧性水平、人际交往、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留守经历大学生因从小家庭离散,缺乏父母陪伴,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开始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到大学阶段,随着环境变得宽松,这种心理障碍开始潜伏,不易察觉,但是当这类学生遇到挫折或者应激性的事件时容易爆发,如宿舍矛盾、考试失利、感情受挫等等。

3.学业、就业问题

在学业上,留守经历大学生容易产生两种极端,部分同学自律性强,对自身要求高,在学业上有规划有执行力,力求上进,另一部分自律性差,学习上不积极主动,有厌学情绪,同时对未来的就业也缺乏规划。后进的这部分留守经历大学生不仅学业堪忧,因为自身缺乏明确目标,眼高手低,且家庭给予的支持有限,就业也成为大问题。

四、留守经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大学期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根本任务。针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注重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正确价值观。

2.构建心理问题学生社会支持网

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经历大学生,由辅导员牵头,家长、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专业心理医院共同参与,构成联动体系,通过多方的关爱,为心理问题学生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关系网。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心理档案跟踪机制,把心理问题学生的个人信息、谈话记录、治疗记录等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3.督促学业、就业

针对一部分较为后进的留守经历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承担起“大学家长”的角色,对学业、就业进行督促、指导。一方面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对后进学生进行约束管教,另一方面通过“亲情补偿”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对后进生进行学业指导、就业帮扶,以弥补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参考文献:

[1]詹丽玉、练勤、王芳.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 中国学校卫生.2016(04)

[2]王敏、程靓.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曾留守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

[3]杨曙民、李建秀、李素敏.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剖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06)

作者简介:

付建威(1991--)男,汉族,湖北仙桃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政府发展与社会政策。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