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留坝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2018-05-14蒋晓静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整治

蒋晓静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全县4.7万人,是一个小、弱、偏、贫的山区县。许秋雯在这个僻静小县担任县委书记已经8年了,她向记者介绍说,“自2012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旅游“一业突破”的发展方向后,连续7年投入3.2亿元实施‘精美留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县乡村彻底解决了垃圾、污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蝶变。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留坝旅游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初步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守住青山绿水,也能实现“农业强”

留坝县地处秦岭深处,没有大片的平坦的土地,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搞大规模的现代设施农业,也不可能实现现代的农业产业链条。如何实现农业强呢?马宏伟县长告诉记者:“为了把留坝的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让青山绿水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我们通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结合‘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确定了符合留坝实际、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群众易接受的养鸡、养蜂、养猪、养食用菌、种植中药材、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即‘四养一林一旅游)”。

靠山养山、靠水养水,近年来,留坝县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养殖、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留坝县出台了产业培育、扶持奖补等一系列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6家,与全县73个村级扶贫社签订销售订单115份,带动1318户贫困户参与生产,购销农产品合同金额达3811.08万元。留坝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香菇木耳产业,按照“园区+基地+扶贫社+贫困户”的模式,由高江现代农业园区统一建棚、制袋、养菌、管护、营销,贫困户按人均2000筒、每筒3元的成本价进行入股,同时政府每筒奖补1元、公司每筒返利0.5元,所投入的资金由公司从产品销售额中返还,农户不用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还可以到公司务工挣钱,既有产业发展收入,又有劳动务工收入,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积极性。

留坝县先后取得了香菇、木耳、土蜂蜜、银杏、板栗、西洋参等7个农产品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申报注册地标集体商标5个,陆续推出了“留坝棒棒蜜”、“留坝土鸡”等名优农产品品牌。

为了让留坝特色农产品快速走上外界大市场,留坝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各镇建立了电子商务站,并以贫困村为重点建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了农村电商运营、技术支撑和物流快递等平台,完善了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快递网络。

留坝人民守住青山绿水,依托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现代物流网络,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留坝式的“农业强”。

清拆建改重乡土特色,不懈建设实现“农村美”

留坝县大滩村杨家沟房前屋后再也见不到堆积的乡村垃圾,村道上更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雨水、污水入渠,户户接入自来水管;户与户之间,也是石板小路相通相连,即使下雨天互相串门,也不再泥泞。这个仅有19户农户的美丽小山村,是留坝县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留坝县以自然村为单位逐村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请专业设计人员为村庄整治绘蓝图,用美丽乡村效果图在院坝说事会上动员群众、说服群众积极参与。“一清”就是清垃圾、清杂物。组织群众对陈年垃圾荡涤式清理,对秸秆堆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杂物进行清理、归总、集中堆放到指定地点。环境整治以来,共清除柴草堆2815处,垃圾堆1882处,沙石堆964处,杂物堆1989处,肥粪堆436处。“二拆”就是拆除旱厕、违建、破危围墙、圈舍、老旧村庄。截止目前,全县共拆除旱厕500多个,拆除违建和破危房屋共计1220户3108间,拆除圈舍1048处。“三建”就是建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在清和拆的基础上,完成必要的绿化,并在村庄庄头和主要干道建设路灯,完善亮化,建设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为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场地和设施。近年来累计栽植绿化苗木200余万株,新增绿地3000余亩,建成文化广场8处。“ 四改”就是改厨、改厕、改圈、改路。对村内不达标厕所进行改造,实现示范片内村民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0%,建立简易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自然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使用青砖、石板实现示范片内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95%。

据本刊记者了解,自2012年起,留坝县率先在汉中市启动精美留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城区、镇村、公路沿线、河流水系、景区景点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提升“六大工程”。2014年,该县实施了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将干净、清潔、舒适的暖气输进了县城千家万户,冬季户户生煤、家家冒烟的现象得到根治。2015年,启动了“花开万家·庭院美化”工程,倾力打造精美留坝“升级版”。2016年,全力开展“美丽乡村·鲜花小镇”建设,对15个打造成效突出的村按照等级给予共计150万元的奖励。2017年,以“清五堆改六小美化四旁”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下达3730万元环境整治项目,下大力气开展城乡环境专项整治工作。2018年,确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8000万元,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提升的要求,落实县、镇、村三级包抓责任,在全县确定116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分层推进,逐点打造。

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过程中,留坝县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杜绝大拆大建行为,尽力保留乡村历史记忆。一方面,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对那些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古村落实行挂牌管理。另一方面,该县严格把握“建农村像农村”的原则,突出农村元素的使用,在绿化树种选择和布局上尽量用本地适生树种、草种,少用绿化带、草坪等带有城市元素的绿化形式。建筑中多用本土化的片石、土墙、竹篱笆、原木栅栏等农村常见材料,着重突出野趣和村庄原始风貌,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

转换“美丽生产力”,全域旅游助推“农民富”

据了解,仅2016年至2017年两年来,留坝县累积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2.516亿元,相当于近10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成功打造了火烧店镇稻草人主题公园、板栗采摘园、水磨湾农耕文化体验园、青少年自然成长营、马道天然浴场、芳草坪花谷、留侯镇大坝沟村露营基地、垂钓基地、自行车漫道、西洋参观光园及银杏大道、江西营至磨坪段18公里独具地域特色的靓丽风景线等一系列特色景观节点。通过连续不断的整治,留坝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实现了农家房前屋后三季有花、公路沿线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留坝已成为全市最干净、最美丽、老百姓最朴实厚道的地方,2017年底,全县农家宾馆和农家乐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45%和68%,全县70%的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旅游产业给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684元,占比达到34.5%。目前,留坝正在加快“美丽生产力”转换步伐,按照把全县75个行政村中“15个中心村打造为景区景点,29个重点村建成景观节点,对31个普通村进行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高标准开展镇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精美留坝向2.0升级。

如今,本刊记者眼前的留坝,乡村土的有格调、土的有情怀,让每一个身在留坝乡村的人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坝农民创建的农家乐、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真正地从青山绿水中获得经济效益。

采访中,本刊记者深切地感到了留坝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修复山体林地河水等生态细胞;记者也看到留坝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记者深切地体悟到了生活在留坝的4.7万人民群众身上散发出浓浓的幸福感!

在留坝,绿水青山已经成为老百姓依托致富的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整治
撮粮之术(下)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
土地整治进行时
以专项整治新成果开启作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