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几点思考
2018-05-14王芳容
王芳容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面临新的社会形势,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进入新时代,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揭示了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中凸显出影响全面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关键词:主要矛盾;转变;路径
一、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有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的。从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过境迁,今天我国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翻天覆地的变化,時代的变化让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两方面都不同了需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转变,矛盾的两方面也不在是经济发展的领域,而拓宽到了社会发展的领域。这也意味着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未来政府的中心工作产生了变化。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意义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今天人民的生活更要求全面发展、更高质量的享受。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党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体现。
1.人民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也在无声的发生着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低收入群体也在一年比一年的减少。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基本稳定脱贫,贫困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总体上实现小康水平。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日益丰富起来,“美好生活”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是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2.现实状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GDP已经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这些跑在世界前列的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工业大国都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不再是产能短缺,这样的国情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相符合了。正是因为我们党正确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才做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新论断。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现路径
1.政府职能转型是新时期主要矛盾的重要保障
(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从我党的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看,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是政府职能转型。为更好的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就要必须扩大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发展事业和扩大公共服务上来,切实解决好人民所需要的问题。
(2)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对经济区域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分类。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基本上提到目前国内主要的经济区,提出转型、创新、保护、疏解的不同方面的措施,对经济区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重新定位自己所属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面对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各级地方政府要及时处理好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为人民创造优越、良好的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上等。
2.经济发展新举措是新时期矛盾的重要良方
(1)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民生的改善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8万件,已经连续4年位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GDP的2.09%,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高达8577亿元,同比增长14.8%。这些相关数据的背后充分表明单单靠廉价劳动力和外延式扩张已经无法让企业再次获得丰富的回报,甚至由此导致企业被淘汰。因此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中国社会在新常态下将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在持续优化的创新环境,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下,创新成果的流动和转化将为经济提供更强劲的新动力。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是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经历了内外环境的三重深度调整的这样一个重大政策的选择。重在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随着传统产能的接近或着达到上限的一定规模,再简单沿用老办法化解供需矛盾,越来越受到投资效率下降和债务杠杆攀升的约束。所以坚定的完成中央重点推出“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重点任务,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