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2018-05-14潘伟李娟李雪王亚星余畅隆玲

今日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民办高校效果

潘伟 李娟 李雪 王亚星 余畅 隆玲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机制方式与方法相对单一、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针对性、激励时机不当而影响时效、激励缺乏人文环境的氛围等问题,针对问题从搭建一体化激励平台、探索科学化激励载体、优化常态化激励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曾明确地提出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为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打开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让就业难的社会难题找到了一个新的解决方向。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主阵地的高校,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规范高校、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势在必行。尽管各高校已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方面有所行动,但大多数高校尚不具备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而且现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因此,文章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发挥大学生的创业潜力,激励其创业的积极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对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重要性认识

对大学生关于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调查中显示,有60.60%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认为有一定作用和不重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8.00%和11.40%。由此可知,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很重要的。

(二)创新创业受教育状况

在关于大学生是否有过创业教育经历的调查中,有59.00%的学生表示从未接受过创业教育,23.40%的人表示听过一些创业课程和讲座;听过很多创业课程或讲座和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的人分别占比8.60%和6.00%,而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创业教育的人仅占3.00%。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在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方面不够重视,以至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均表示从而为接受过创业教育,民办高校需要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三)创新创业激励措施

由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措施统计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在创业时最需要的是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所占比例为30.80%;其次大部分人需要得到支持的有这样四个方面:校企合作、实践锻炼,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学分激励与奖学金奖励,开展能力与实务培训,这四个方面所占比例相差无几,分别为22.40%、21.60%、21.40%、21.40%。整体来讲大学生毕业创业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多,最需要得到支持的主要是资金、参与实践的平台与机会。

(四)创新创业激励措施效果

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措施效果以及可操作性的评价,有38.80%的人认为效果和可操作性一般,还具有提高的空间;认为好的人占比23.80%;觉得较差的人占比20.60%;认为很好和很差的人分别占比11.60%和5.20%。总的来说,大学生认为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奖励措施是有一定效果的,可操作性也是具备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方式与方法相对单一

当下各民办高校的激励机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把激励重点聚焦在物质奖励上,并且采取单一的正强化的激励手段。从调查可以看出物质激励依然是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激励方式。固然,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经济不独立、收入有限,物质奖励对他们的确有着很大的吸引作用,基本全国的各个民办高校都会采用不同数额的物质来激勵学生,这当然有一定作用。但要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奖学金等物质手段激励学生过于单一和片面,因为物质激励无法带给人精神满足和心理慰藉。激励不仅要让人物质上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得到精神振奋与鼓舞。

(二)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针对性

根据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当前实施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与学生自身认可的创业教育内容与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实施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与学生自身需求并不相符,缺乏针对性。

(三)激励时机不当而影响时效

当下民办高校在激励机制上的巨大缺陷是很多学校没有能够及时落实激励机制,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得不到适时的鼓励,就会滋生出对学校的不信任等负面情绪,继而会影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产生负面效果。

(四)激励缺乏人文环境的氛围

学校之所以是合适的教育场所,就是因为它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根据调查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激励氛围,认为有良好氛围的仅占调查样本的11.25%。也就有是说,目前的许多民办高校忽略了环境这一影响因素,忽略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导致创业创新的整个大激励环境没有形成。而且由于人文环境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也无法有模板性的示范,营造难度很大。所以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机制都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对学生的熏陶上影响力不足。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搭建一体化激励平台

民办高校应当在创造单一实体的高效率环境上下功夫,突出小范围和大范围的奖励方式。当前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响应创新创业上理念的号召,鼓励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心更加坚定和自信,避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和误导。

(二)探索科学化激励载体

激励的来源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外界,两方面刺激的共同作用效果最佳。这两方面刺激的作用者不同,但是它们产生的反应却是积极的。这启示大学在构造完善的奖励式规则时要内外结合,社会活动、理论学习这些都是有效刺激学生们参与创新创业中的路径。

(三)优化常态化激励方式

一味的奖励或是一味的指责都只能起到负面效果,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方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创业过程必定充满许多迷惑和阻碍,此时的鼓励和思维上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力度和合适的时机应用奖励式制度,才可以更准确的点燃学子们对创新创业的激情。(作者单位为武汉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民办高校效果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