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8-05-14韩红波

丝路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主体性引导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人们呼吁人的主体性。但是在教学中往往落实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引导;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人们在观念上接受学生是主体,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主体来对待。因而,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一、相信学生的主体能力

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讨论时唯恐学生自己乱了,设计实验方案怕考虑不周,实验怕操作不当,影响纪律、实验结果或考试成绩,结果事无巨细地亲身躬行,这在现实中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做法阻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所以教师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要相信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也许会更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一探究活动:探究光对生活的影响,教师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有小组就指出遮光的那一部分不能光遮住上面,还应考虑侧面光的影响,这就说明他们在活动中有了深入的思考。还有在讲到呼吸道的作用时,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讨论分析呼吸道的作用。课本上只提到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而学生在发言时就提到免疫功能,这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育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学习眼和视觉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桌上放上橘子、橙子、柚子等几种易混淆的水果,让学生闭上眼睛靠摸和闻去分辩。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容易搞错,但是却很容易引起绝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当学生经过一番猜测议论后,再亮出庐山真面目,此时学生往往会恍然大悟,发出感叹。趁热打铁,教师可就上述错觉产生的原因指出光靠触觉或嗅觉是不行的,从而引入视觉。还有,在学习细菌的结构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了橡皮泥,要求他们自学细菌的结构,并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细菌的不同结构,做出细菌结构的模型,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更形象,让他们在玩中参与,结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从多种信息源中找到资料,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抓住稍纵即逝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

一些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意外情况,要么把学生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顿,要么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例如:在学到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时,正上课时突然一阵狂风过来,夹着地面扬尘,学生立即关窗户。再看外面灰蒙蒙一片,而且将学校搭的临时厕所的顶棚都掀掉了,学生一片哗然,都探着头往外看。等纪律安静下来,教师就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扬尘是不是污染源,在这种环境下呼吸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有体验,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可见,突如而来的干扰也可以变成可利用的资源。

三、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资料分析、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其中人体所需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的这一内容,这些知识枯燥无味,而且比较抽象。如果直接讲述学生觉得没意思,且不利于学生掌握。针对这一内容,教师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上让一学生扮演医生,让另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过度肥胖、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贫血等疾病的患者,让这些学生分别描述患病的症状,之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患病的原因及进行治疗的建议,不当之处由其他学生指出并补充。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并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宗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它的实现要贯穿于潜移默化中,效果不一定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显现,对此,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只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便会有成效。发挥主体作用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联想,但要避免漫无边际,避免难以收拾或形收神不收。发挥主体作用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帮助和激励,更不能变得无组织无纪律,无视教学的正常秩序。反之,则变成起哄式的,长期如此将影响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只有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课堂教育,才是好的课堂教学。课堂中对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肯定,唤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能主动地将外部对自己的期待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促进性的互动,使学生在心灵产生共鸣达到思维的共振,从而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学生的言行和个人的实践中,教师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保振.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吉林教育,2009(17):121.

作者简介:韩红波(1979.06—),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主体性引导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