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华人法语女作家的创作及跨界文学

2018-05-14李欣

丝路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

李欣

【摘要】跨文化产生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地区进行的沟通交流活动之中,具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文学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存在一种跨界文学现象。中法两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很多文人志士怀抱救国救民的梦想,远赴法国求学深造,在这个期间对法国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学会了使用法语交流,使用法语写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很多优秀华人法语女作家,为中法两国在跨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华人法语文学;文学创作;跨界文学

华人法语文学创作开始于19世纪末,真正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末,体现了中法两国在文学上的跨界交流。在众多华人法语作家当中,女作家占据了很大比例,并对华人法语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基于此本文以华人法语女作家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对华人法语产生与发展、女作家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与写作特征这些内容展开论述,对跨界文学这种现象加以分析认识,通过论述旨在为华人法语文学创作增加了解,为中法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了解机会。

一、华人法语文学产生与发展

旅法华人法语写作始于19世纪末,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文学角度而言,这方面的先驱是盛成老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使用法语写小说,并对小说进行发表,其作品《我的母亲》受到了很多法国文学爱好者的赞美。将其作为一个开始,此后便出现了三次创作的浪潮。第一次开端起源于20世纪的上半叶,这与留法热潮很是吻合,这是历史上中法在文化上第一次大融合,两国从近代以来第一次在文化上走得这么亲近,李石曾与蔡元培等教育学家,戴望舒等文学家,还有一些曾经的旅法画家都为这次浪潮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当中有些人使用法语写作,但影响是有限的。如戴望舒创作过诗歌,最后没有保留,最终仅有六首保留了下来。罗大冈撰写的法语论文被发表,从事过文学翻译工作。其中苏雪林是这个时期最为醒目的一位女作家,曾在里昂的中法、艺术学院深造,在中文小说与散文方面很有造诣。在这个时期总体来说作品数量并不多,此后在一定時期内还是一片空白。8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以周勤丽为代表。她是上海人,经历过妇女被歧视的生活,《花轿泪》是第一本用法语写的小说,由法国记者对口述的内容整理成自传小说,经过发表后颇为畅销。其意义体现在激起法国人对于中国文学题材的热爱,激起对中国文学题材的兴致,突出体现了女性题材魅力。随后的小说《黄河协奏曲》,讲述了在法国进修钢琴,成为音乐家的故事,后来停留在专家合作、单独署名这两者之间。基于大陆日益开放,出国求学、旅游、定居的人们越来越多,吸引一大批学者们也开始进行文学写作。曾经在巴黎留学的沈大力和法国一位女作家合作发表了两部作品,从时间与题材上看与第三个浪潮颇为接近。在众多年轻作家当中亚丁是一个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作家,《高粱红了》是其第一部使用法语写作的小说,在这部小说当中主要从孩子的角度对中国文革加以认识,后来的几部作品越加受到法国读者的喜爱。有的青年学者也在诗歌、散文取得了骄人成绩,如袁筱一的《黄昏雨》这部作品夺得法国青年作家大奖赛的第一名,在七年之后李金佳又凭借《平沙落雁》这部小说摘得桂冠。最后一次出现在世纪交替中间,至今还没有形成风气。在这个时期人数多了很多,质量也越来越高,日渐成为主流,代表作家有戴思杰与程抱一等。程抱一是当之无愧的华人代表作家,其著书涉及面最为广泛。其在1948年在法国定居,最开始是使用法语撰写诗歌与绘画方面的文论与法文诗,第一部使用法语写的小说就获得了文学大奖。

二、做出的贡献和写作特征

随后在文化环境上变化很大,在所生活的时代、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上看,不但使每个人特点被塑造,也将整体特征体现了出来。这种跨国写作以新文化环境作为基础,同早期的华人法语文学相比较,能够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题材越加丰富,在语言艺术上越加提高,在异国情调上的转变;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女作家开始崛起,类型越加不同,作品越加优秀。这些作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来自各阶层,也有移居在法国的。

山飒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八岁时就有发表的作品,有多部诗集与散文集在各大文学刊物上出版过。在中学时来到法国,后来专修哲学,又在艺术家身边从事助手工作,在这个期间开始写作。《天安门》是其第一部使用法语写的小说,以其经历过的时代作为背景,一经发表得到了很多关注。但这种自传体并不是其模式,在创作当中做出多种尝试。另一部小说《柳的四生》故事发生在古代,描写垂柳的几世轮回,讲述了在明清到现代四个轮回的故事。在书中描写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使法国人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结语

从上面的内容能够看出华语女作家为法语文学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使用的语言是法语,但从内容上来看实际描写的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中国优秀文化,这是中法两国在文学上的跨界,成为两国增进交流,增加友谊的重要窗口。在日益开放的今天,中法两国交往越加密切,这为华人法语文学创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双方应加强密切交往,增加对各自文化的了解,切实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庆.青鸟殷勤为探看———试论加华英语和法语文学及其在华译介[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03):105~112.

[2]饶秡子.跨界的探寻———我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04):184~192.

[3]吴亚琴.法语“世界文学”之路在何方?[J].中国比较文学,2016(01):29~43.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的黑人民俗文化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追忆黄药眠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试论曹操文学创作中的“忠君”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心理刻画赏析
关于马洛身世之谜及其文学创作关联的研究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生命·文学·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