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18-05-14向绍阳
向绍阳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传统职业道德修养的联系,具体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个大的方面剖析了“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指出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职业修养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在新时代更加深化的实践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不断的发生演变。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方面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创新与发展。同样的,“互联网+”也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不可抹去的影响,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都有了更全面的标准。因此,高校教师也必须顺应这个潮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互联网+”话语权,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以此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涵
(1)“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的发展,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其教育、教学理念和科研方向、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有选择性地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大爆炸,既有对人的发展有利的信息,也有不利于人的发展的腐朽思想。所以,新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就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国现行的高校体制下,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非常少,面对面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几乎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和试验指导方面。教师不认识学生,甚至部分学生不认识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都是常事。“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更多的通过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虽然交流方便了,但二者之间交流的距离却进一步加大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也会导致教与学的各环节出现一些问题。
(2)“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面临新的挑战。面对知识、信息的迅速换代与不断更新,高校教师的挑战主要是培养创新意识来迎接新变化和不断学习来更新知识。“互联网+”时代,教材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所写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并不是最全面的知识,高校教师若仅仅围绕教材上的知识讲授就会限制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也不能最有效率地获得知识。如何合理地運用互联网来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如何增强教与学二者的互动性,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解决。除了我们常用的即时聊天工具外,一些智慧课堂手机APP(例如“智课堂”)也可以作为教学的互动平台,这些互联网教学工具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加趣味性。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传统职业道德的联系
“互联网+”时代虽然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提出了新的规范和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然要遵守,比如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学术道德仍然有效。传统的教学形式在“互联网+”环境下被打破,高校教师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中都与网络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办法开展工作和学习。因此,遵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显得非常重要。高校教师首先要遵守传统的职业道德,其次要保持时代环境下的道德与传统道德的一致性。
高校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恪守职业道德,就应该有选择性、有建设性地利用互联网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充分挖掘互联网平台的教学功能,自觉抵制不良的互联网信息,规范利用互联网。高校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时,一定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力、认知力,力求做到不盲从、不抗拒互联网信息,有效判断互联网信息的价值和优势,从而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环境开展教育教学。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没有顺应“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对时代的适应性较为落后。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跟进学习,教学变革的态度不积极,不能掌握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
(2)“互联网+”冲击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热情。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广,对于教材和教师们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学生的不愿学导致高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倦怠心理。教与学之间产生了错位,这对矛盾变得不可调和,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不爱课堂教学。
(3)对教师的自我价值观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不良影响导致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只要待遇不讲奉献,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看重实际利益的得失。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愿去做一些默默无闻、没有物质回报的工作,对于需要奉献无短期收益的工作推掉或敷衍,这些行为都亵渎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崇高性。
(4)高校教师对新技术的接纳和使用程度不够。面对“互联网+”环境,部分教师心理准备不足,技术使用方面也没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对学生中流行的一些新观点、新问题并不熟悉,不能以学生喜爱的新方式、方法交流,导致不在同一话语体系中,学生不爱听不愿听。部分教师疏于学习,对社会新热点新问题缺乏见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工作无任何创新力,降低了对自己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顺应时代的主题,从而达不到社会期望,出现与教师职业道德不符等问题。
四、“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策略
(一)高校教师自身要巩固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提高精神修养
首先,高校教师要提升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职业道德修养。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高校教师也应当经常反省,学习和接纳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做好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一套整体的职业道德理论体系,规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要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不能成为“两面人”。要把现实世界的良好职业道德转移到“互联网+”环境下,自觉屏蔽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腐蚀,确保线上和线下的职业道德相互联系。一些观点认为“互联网+”环境下没有现实世界那么多的监管,即便有不良的言行也无需担多大责任,很多大学生就是类似的想法。那么高校教师就还需要做大学生的领路人,引导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约束自己,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