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位”理念下健美操文化变革的相关分析
2018-05-14张卉
张卉
【摘要】体育运动是提升人们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阳光体育背景下,對于新时期的高效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健美操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近些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人本位”理念指导下推动健美操文化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文化品味,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素养和运动习惯。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寻求合理措施推动健美操文化变革。
【关键词】人本位;健美操;文化变革
现代社会飞快进步和发展背景下,“人本位”理念的影响力不断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门类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健美操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通过丰富的肢体艺术,可以传递深层次的舞蹈思想,超越灵活的同时,展现更加深刻的艺术价值,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是当前的健美操发展现状来看,缺少深刻的思想文化指导,严重制约健美操文化变革,就跟到底是由于思想层次改革不足,迫切地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加强对其研究,可以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健美操作为一种集合了音乐、舞蹈和体操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坚持审美为核心,是一种艺术性和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一、健美操文化思想误区
健美操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绝大多数人参加健美操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有很多健美操教练人员强调运动技能和身体机能的训练,但是忽视了运动员情感思想的锻炼,导致歼灭草运动变得愈加重物轻人。与此同时,在健美操运动的相关研究中,健美操是一种集合了舞蹈、音乐和体操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还有的学者认为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实现不同操作动作的组合,具有综合性艺术特性。我国健美操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技能、身体技能和技术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健美操尚未实现深层次的研究,重物轻人倾向较为严峻。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非是揭示一般的生活情境,而是一种灵魂深层次的景象。所以,健美操运动应该具备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通过艺术思想深层次感受和升华。所以,应该研究更加深层次的健美操文化,切实将人本位理念融入其中,推动健美操文化变革持续深化。
二、“人本位”理念下的健美操思想文化构建
以往健美操运动中,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健美操运动的表面形式和运动技能,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中,更多的是被动式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健美操拥有深层次的情感文化,人们通过对健美操运动技能和形式的学习,以求提升健美操运动形式的同时,追求人们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展现更大的价值。
(一)摒弃传统思想束缚,提升文化品位
在“人本位”理念指导下,构建深层次的健美操思想文化,是大范围推广健美操运动的必然选择。为了摒弃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和制约,提升健美操文化品位,是健美操文化变革的主要动力源泉,对于健美操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应该摒弃一些不良习惯束缚,尝试丰富健美操文化内涵,将原本空洞的动作转变为叙事式的表演。为了丰富内涵,需要结合个性化需要设置道具和服装,设计更具创造力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健美操朝着更高层次发展,逐渐形成高精尖的综合艺术运动项目,切实将人本位理念融入到健美操运动中。
(二)人物并重,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运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如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坚持将篮球运动作为育人载体,通过篮球运动来培养一个富有情感和责任感的人。这些均是强调体育运动育人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行人物并重,促使健美操表演变得更具精神内涵和价值层次感。通过人物并重,推动健美操思想、内容和方法变革创新,有助于健美操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全面推广健美操运动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增加创作力度,丰富文化内涵
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艰苦的创作和劳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只有提升健美操的文化品位,才能赋予健美操充实的文化内涵,为健美操运动大范围推广提供更多的素材支持。人才的支持,才是健美操运动创新发展的源泉所在,这就需要相关体育院校和部门主管对人才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创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丰富健美操运动形式和内涵,彰显更大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为全面运动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人本位”理念指导下的健美操文化变革,是大范围推广和宣传健美操的必然选择,在前沿文化理念指导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打造一支高素质创编队伍,丰富健美操文化内涵,推动健美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颵.关于健美操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7,20(28):49~50.
[2]宋健,左宁宁.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创新的研究———健美操文化建设的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25(06):107~108.
[3]赵静,马飞.健美操文化与高校“文化生态圈”的关系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21(03):15~16.
[4]向勇.健美操文化与高校“文化生态圈”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