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2018-05-14郭玉侠
郭玉侠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业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进行相应的阐述,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要求、创新的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强化对策。
【关键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萌芽阶段(1997-2005年):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的诞生为主要标志;起步阶段(2006-2011年):以第三方支付的逐渐增长为主要标志;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4年):以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不同业态为主要标志;规范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了规范的、有序的、快速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12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同比增长30.2%,网民使用率为16.7%,较去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移动支付的渗透率继续提升,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二、新业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要求
(一)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涉及面广,不同金融业务在互联网平台的交易,一旦受到信息泄露或信息窃取威胁,将给双方交易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下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技术层面的不断升级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二)加速培养互联网技术人才
人才的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传统金融产生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目前,我们急需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互联开设金融专业的较少,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法规
互联网技术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技术支撑和用户群庞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由于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和虚拟性,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是各地的金融办。金融行业在经营发展中出现交易壁垒等问题,使互联网金融交易实施和操作存在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需要制定和出台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
三、新业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方向
(一)P2P贷款
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其中个体包含了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以互联网为主,全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投资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发布、资信品谷、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投资人通过有资质的中介结构,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二)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也属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一种新兴的网络融资模式,创意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向外界寻求资金帮助,并且将创意开发成果及过程全部提供给出资人,出资人由创意获得利润报酬。网络众筹具有一定的風险性,民间闲散资金在募集过程中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容易导致资金非法募集,融资风险较大。
(三)金融网销
金融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及金融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和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是基金、券商等金融或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目前的金融网销主要有网络活动营销、搜索营销、网络事件营销、微博营销、网络视频营销,一个全新的泛金融行业网络整合营销体系已经建立完成。
(四)第三方支付
独立于商户和银行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属于非金融性机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背景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与传统支付手段不同,需要在购买方、供货商和运营商之间形成一种必要联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三者之间的利益相关,继而约束和规范其交易行为,使第三方支付模式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新业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建议
(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制度
探索建立沙盒监管的模式,金融监管的部门要坚持事前监管、事中监测、事后处理,有科学的符合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指导,应用金融监管的科技手段提供优质的金融监管服务。实现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制度要求从多个方面入手,环环相扣,保证互联网金融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行业的自律性
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展开自查自纠,尽可能进行合作,展开行业内的互相合作、互相监督。鼓励和引导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交易平台的标准化建设上加大投入,使交易平台操作程序、交易价格、收益保障和个人信息等要素安全可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自查;规范和督促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要简单、易懂、便捷、高效,深受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宋华,卢强.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创捷公司案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05):172~192.
[2]谢世清,何斌.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模式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4):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