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视角下政治领导力的价值审视

2018-05-14裴泽庆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裴泽庆

[摘要]政治领导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新课题,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政治价值、战略价值和实践价值三个维度对政治领导力进行了价值审视。从政治价值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固有优势;从战略价值看,标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目标导向;从实践价值看,指明了党的政治领导实践落地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政治领导力;全面领导;价值审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5-0076-09

政治领导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新课题,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等重大论断一起,鲜明揭示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秘诀和要求,科学指明提高政治能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方向和路径,构成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新时代政治领导力,需要对其自身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价值审视,从而清晰把握其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价值: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固有优势

政治领导力是政党领导力的重要尺度。所谓政治领导力是指政党及其成员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从政治维度看待问题、从政治高度解决问题而锻造形成的一种持久领导力。与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力不同,政治领导力的主体是政党,核心在政治,主要表现为一个政党在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纪律、政治经验、政治能力等方面展现出的具有政治统摄作用的强大力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一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P140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重视政治建设是其天然要求和根本属性,由此构成了政治领导力与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紧密的内在逻辑和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这个重大时代命题,有着重大政治价值和深远政治考量。

(一)全面回归党的政治本质

政治在一般意义上表现为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156。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政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93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表明,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阶段,革命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执掌政权以后,其重心转移到经济方面的政治,即以“增加生产力总量”为主要任务,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过程。

在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与政党之间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讲不讲政治,而在于讲什么样的政治、讲什么人的政治、讲什么政治观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由此决定了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自己的本源、本质与初心。从产生到发展、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从组织形式到领导方式,各阶段、各环节、各方面都打上鲜明的政治印记,承载着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熔铸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秉承着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组织原则,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厉行着刚性严格的政治纪律,实践着唯物辩证法等,这些特质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内在规定了政党组织和成员的基本要求,从而诠释了讲政治这个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和本质属性。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没有改变,政治基因一代代传承下来,政治优势也必将随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一步彰显。同时也要看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在为党带来新鲜血液和活力的同时,历史性地提出了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底色和精神家园,如何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风雨历程之际,这些问题更加具有历史纵深性和时代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把政治领导力问题鲜明提出来,有利于我们更好更深入地思考: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它回答的是“我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政党”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它回答的是“我们究竟要如何看待宇宙和世界”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担当历史使命?它回答的是“我们究竟因什么而生存和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明确奋斗纲领?它回答的是“我们究竟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它回答的是“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间题;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它回答的是“我們究竟用什么样的组织原则成就一个强大政党”问题。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坚守和回答,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和主义、旗帜和方向、原则和道路问题,是政治领导力从理论到实践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全面弘扬党的政治传统

中国共产党因中国政治而产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而发展,始终传承着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优势,由此在实际政治锤炼中形成了许多重要政治观点和经典论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和经典论断,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真理光辉。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这个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越是遇到重大节点和关键时刻,越是高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有力武器,教育引导全党学习政治、理解政治、把握政治,号召全党从政治高度认清形势、分析间题、解决矛盾、推动工作,这些都为增强政治领导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今天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原则,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从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开局起步,以小切口取得大成效。党中央在狠抓“四风”中敏锐洞察到解决作风问题必须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在重拳反腐中深刻洞察到经济间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腐败铁律”。由此,党中央坚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破旧立新、激浊扬清,一步步把党的政治建设推向深人。具体地看,一是坚持从中央委员会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中央委员会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强调高级干部要对党忠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守住纪律底线,为全党作出表率。二是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要求全党尊崇党章,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三是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抓起。政治生态好坏是检验我们党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党中央以“破”为抓手,彻底解决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而产生的各种突出问题,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立”为标尺,依据党章鲜明立起党内政治生活规矩,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经过不懈努力,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3]P87实践证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增强政治领导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检验标准,这是全面回归党的政治传统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也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

(三)全面塑造党的政治纪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反映了我们党对塑造政治过硬的深层认识和规律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政治过硬是党自身始终过硬的第一位要求,政治建设是促使自身始终过硬的根本性建设,政治能力是塑造政治过硬的第一位能力,政治领导力是促使政治能力提升的核心领导力。

以此观之,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是一个重审问题、重立传统、重固优势、重构生态、重建自信的政治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全面塑造政治过硬的政治淬炼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本质塑造,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地位的本业塑造,对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的本位塑造,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本真塑造。通过这个上下结合、纵横交错的塑造过程,政治能力得以提升,政治过硬得以形成,政治领导力得到增强。

诚然,政治究竟过不过硬,不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防范和纠正什么。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卓著成效,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之所以如此,追根溯源就在于我们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不放松,下大气力、用真功夫加以解决和遏制,办成了许多大事、解决了不少难题,从而赢得了党心民心。

这些生动火热的政治实践告诉我们,在从严管党治党中增强政治能力和政治领导力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法门”,是检试人心向背和人民福祉的“政治法宝”,是实现全面政治过硬“政治法则”。新时代必须坚持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把政治建设深入贯彻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进一步凸显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和统领作用,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促使自身始终过硬、全面过硬。

二、战略价值:标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目标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个提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根本属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提法,是内在一致的、一脉相承的、实践统一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政治考量。这两个重要提法既是原则又是目标,既关乎战略又重在实践,一方面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定位,其地位和定位是历史形成的、人民选择的;另一方面又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推进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中的根本保证作用和意义,其作用和意义是实践推动的、时代呼唤的,深层反映着人民立场和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和运用,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换言之,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看,只有从政治和战略高度重视党的政治领导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真正把党锻造为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优势,才能真正坚持好、實现好党的全面领导。

(一)这是由党的性质和领导本质决定的

共产党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而是工人阶级中最优秀的集体,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也不是一般的工人群众,而是工人群众中最优秀的成员,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肌体中的细胞。党的先进性特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提高政治领导力作为党性锻炼、能力训练的重要要求,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洞察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奋斗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担当起了历史的重任,政党、民族和国家实现了高度统一性,党的坚强领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最本质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关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重要、最首要、最紧要的是坚持和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这是由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目标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事实上长期执政、有志于追求长期执政、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方面,实现长期执政是党执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自觉而坚定地追求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追求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从纵向维度看,党的全面领导要在长期执政进程中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从横向维度看,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所有方面、各个环节。由此观之,党的长期执政和党的全面领导相交织,就构成了当代中国政党政治和政治关系的基本格局和显著特征。但要看到,实现长期执政不是轻轻松松的,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波澜壮阔的改革背景下,始终做到未雨绸缪、闲庭信步,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从政治领导的高度审视党所处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党内外状况的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以过硬的能力素质和高超的领导水平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长期执政和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

(三)这是由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党,是遵循历史规律的党,是勇立时代潮头的党。党和国家事业推进到哪一步,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哪一步,相应地就要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总目标。建党90多年来,从注重思想建党到重视制度建设再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号召全党提高政治领导力和政治领导本领,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全面彰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考量和鲜明特色。

党的十九大历史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历史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历史性做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与之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目标,全面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个总日标的提出可以看作是历经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整体提升的实践产物和理论产物。由此就意味着,政治领导力内在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取向,同时影响着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党的建设质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党的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四)这是由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实落地的现实要求决定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政治报告,报告提出的每一个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安排、重大战略布局,都需要从政治高度理解、把握和落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中国发展做出“两个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已经并反复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今天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领导作用也必将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继续得到有力证明和充分彰显。这启示我们,要把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现”,关键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讲政治的严肃态度、懂政治的严格要求、用政治的严实作风,切实推动宏伟蓝图落实落地。面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把握正确方向,必然要求我们从政治上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努力提高政治定向力;面对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然要求我们在改革创新实践中统筹抓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努力提高政治统筹力;面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我们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科学,努力提高政治执行力,等等。总之,政治领导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集中体现在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在“四个意识”的具体化、实践化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创造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三、实践价值:推动党的政治领导力实践落地的现实路径

政治领导力是实现党的建设目标的核心抓手,是提高黨的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勇于实践,推动实现“四个意识”具体化,在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过程中不断实现政治领导力的自我提升。

(一)在承载理想使命中深化政治领导力的价值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4]P34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人是浑然天成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把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以其真理和道义的强大力量吸引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从领导革命到领导建设再到领导新时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作为一种运动,它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因此,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在现实社会中,理想作为人们所向往、信仰和追求的奋斗目标,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个人理想主要基于个人利益的向往和追求,主要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共同理想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和美好愿望,包括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和一定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个社会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是相互影响、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人生奋斗的目标体系,其中社会共同理想无疑构成这个目标体系的核心和价值所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倡导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意味着每一位公民和心系祖国的炎黄子孙都有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均等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高度的历史契合性和内在一致性,集中体现为当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又是一个领导一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漫长征程中占据着真理与道义制高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崇高历史使命。新时代增强政治领导力必须从这一时代和历史高度加深认知,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执政使命、领导使命为根本指向,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火热的政治实践中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

(二)在提升理论素养中筑牢政治领导力的思想根基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事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提升政治领导力的第一位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要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要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就要牢牢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牢牢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是在十八大以来党所经历的深刻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身就是“三大规律”的体现和缩影,其形成、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的过程,系统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孜孜探索和实践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广大党员干部提升理论素养、增长工作本领的思想宝库,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提升政治领导力、增强政治工作本领的根本指针。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会贯彻,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引导干部群众增强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为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

(三)在锤炼政治品格中夯实政治领导力的胜任基础

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胜任力的重要标志。政治领导力强不强,关键看对党和人民的政治忠诚度,这是政治领导力的全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忠诚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品格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忠诚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对于政党来说,政治忠诚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5]P24

对党忠诚,夯实道德力基础,首先要不忘初心,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汲取理想信念的精神营养、真理力量、精神支柱,以之为“金钥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间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对党忠诚,夯实影响力基础,就要忠诚党的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党忠诚,夯实约束力基础,就要忠诚于党的组织,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四)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拓展政治领导力的磨砺空间

政治领导力不是天然产生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政治生活中不断历练和磨砺。党内政治生活是领导干部历练政治能力、提高政治领导力的大熔炉。只有炉火烧旺了,才能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综观近年来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都与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有关。十八大以来,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得到恢复,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体系得到完善,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倍加珍惜。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切实解决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问题,主动拓展政治领导力的磨砺空间和历练平台,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一要学会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用严要求约束自己,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二要学会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自己,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三要牢记组织为大、纪律为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令必行、禁必止、行必果,用实际行动将纪律规矩铸造为“带电的高压线”,切实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四要用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五要带头推动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决不能让封建糟粕侵蚀党内政治生活,决不能让权力沾染铜臭味,决不能让商品交换原则污染政治生態。

(五)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中检验政治领导力的社会效果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历史和实践表明,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做好群众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生命工程”,是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的有效武器。因此,群众工作本领怎么样是检验政治领导力强不强的“试金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迈进新时代,面对新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务实创新;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又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各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中,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是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与”魂”,一定要把群众路线坚持好。二是进一步增进感情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做好群众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把群众放在心上、当成亲人的感情。要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增进感情。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不是抽象的,要真正明白公仆身份,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克服私心杂念,系牢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要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增进感情,经常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诉求,以实际行动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要通过领导带头实践增进感情。领导干部对群众有感情,对普通党员干部是无形的感召和示范,进而对广大党员形成广泛的示范效应。久而久之,党与群众的感情就自然而然的加深了。三是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6]实践证明,培养和增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下访接待群众、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不断完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四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把做好群众工作纳人制度化机制化经常化轨道,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创新联系走访群众机制、创新社情民意征集机制,在不断拓展群众工作平台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六)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中汲取政治领导力的方法支撑

一是不断增强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7]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战略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站高望远、未雨绸缪,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清醒的判断力,能够从全局角度思考间题,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从系统层面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科学制定战略方案,与时俱进调整策略,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二是不断增强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创新,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准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8]“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9]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创新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使创新思维始终成为推动事业前进的活力之源。三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10]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间题,克服极端化、片面化、静止化。四是不断增强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11]P110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摒弃人治思维、特权思维,学会以法治的眼光、法治的方式治国理政,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真正建立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五是不断增强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2]P288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底线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到见微知著、心中有数、处变不惊,从最坏处着眼,努力争取最大成功可能。六是不断增强历史思维,用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世界,用深邃的历史眼光研究规律,努力把历史纵深感、现实紧迫感、时代崇高感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全面提高政治领导力提供更加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些思维方法内在关联、互为支撑,为提高政治领导力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6]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

[7]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

[8]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9]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1.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O1-25.

[11]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學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