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备课“三维”新策略浅析

2018-05-14洪倩颖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维教科研小节

洪倩颖

随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的手法也持续推陈出新。而高效的备课,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否卓有成效,因此,如何才能在备课中就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在实战之前就能够细致到环环相扣?这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本文以音乐教学前的备课这一环节为起点,从求稳、求序、求新三个维度,去探讨如何在备课中既能稳步开展教学,又能让课堂创新、有效的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应求“稳”

1.“稳”的定义。

“稳”,是什么?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稳”的理解是教师要教态沉稳,能够掌控全场。那么,在备课教案中所说的“稳”,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稳”,就是一种平衡。

以歌唱教学为例。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有:歌词、节奏、旋律、聆听、唱歌、表演唱等等。这些部分在备课时如果分配得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那么一节音乐课的基本框架就稳住了;如果比例、节奏上分配不均,失去了平衡,没有了重心,那么音乐课堂呈现一定会很糟糕。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课上得不好,其实多数情况下只是课堂内容的比例分配出了问题,课不平衡了,失去了美感。这时只需要调整一下各部分的结构比例,让课堂达到均匀、有致、平衡的状态,那么同样一节音乐课,就可以呈现得完全不一样。因此,在备课时,教学内容的比例分配举足轻重。

2.如何求“稳”?

在教案中,如何分配所有教学内容的教学比例呢?这里我们需要使用的是“量化法”。

在一份教案表格中,通常最左列“过程与时间”一栏上要标注星号。因为大部分时候,它往往会被忽视,一般就写上“导入、新授、过程、拓展”之类的。实际上,这一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的作用是记录教学者每个步骤所用的时间。一节课总共40分钟,每个步骤所对应的时间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综合分配的比例,比例合理,课堂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反之,比例不合理,课堂就不平衡。

那如何检验比例设置的优劣呢?我们可以选择遵循“三限法”。“三限法”即是每个环节所重复的次数不要超过三次。常言说,“事不过三”,重复超过三次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就多余了,就会造成比例失衡。限制在三次以内,所占用时间呈现的比例会较为平衡,讲究了合理化。

简单举个例子,在《跳到我这里来》这一课中,大致需要教授的部分有:1.基本的恒拍节奏框架;2.时值的变化感受;3.旋律;4.重难点节奏tilili tititata;5.歌词。这五项内容里,备课时教师的预设中比较容易花较多时间的是第2项和第4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会发现,如果同样的一个练习超过三遍,孩子们就会感到疲劳,最好两遍甚至一遍就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才能均匀、有致地进行下去。

如果在平衡比例以求稳定的过程中,有的教学内容比较难,三遍都没有能够得到解决,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可以采用“摒弃法”,意思就是换另外一种方式再去进行练习,或者进一步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力求用一到两遍就能把这一难点解决。

除了重、难点以外,所有的节奏、旋律感受、演唱等等的教学比例分配上,更要遵循求“稳”的原则,利用“量化法”“三限法”“摒弃法”等方式去控制好所教内容的遍数以及其所对应需要的时间。如果在这个原则范围里,课程上不满大纲所要求的40分钟怎么办?可以改变某一个环节的教学方式而非遍数或时间,或者直接寻求其他音乐材料,确保课堂既内容充实,比例上又兼顾了合理分配,这样做的目的依然是能够让课堂平衡,达到稳定的状态。这样一来,课堂就会呈现出均匀有致的美感,如此有效的备课就会让实际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备课应求“序”

1.“序”的定义。

我们这里说的“序”,意思即是“循序渐进”。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这是一个教学共识,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就无法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内容。然而,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在一節课内循序渐进地教授音乐内容,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带动起其他教学内容的落实。但这里我们遇到的难题是:到底哪里切入才是最合适的?这也是音乐教师常有的疑惑:“我到底要怎么导入?”

2.如何求“序”?

想要让自己的课堂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有层次的氛围中渐入佳境,在备课时,我们可以使用“抽剥法”。抽剥,顾名思义,抽丝剥茧,也就是教师要反复推敲、琢磨音乐作品,将作品层层剥开,最终寻找出作品中的灵魂。

所谓音乐的灵魂,它有可能是作品中一个简单的节奏,也可能是几个有关系的音符、一句旋律,或者是一种特定舞步,等等。抽丝剥茧,就要一路“剥”到最简单。不怕太简单,就怕不够简单,因为太简单可以往上叠加难度,反过来却说明还是没有将材料“剥”到尽头。

且举几个例子,以简单的节奏为灵魂: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中,弱起之后的每一小节首拍(一小节一次);以及每句歌词句末对应的首拍(两小节一次)。以有关系的音符为灵魂: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村居》中高潮部分的旋律,每小节主音形成旋律下行la sol fa mi。以某种特定舞步为灵魂: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中与歌曲配套的特别舞步,等等。

接下来,当我们通过抽丝剥茧,找到一个较为简单的乐曲切入点之后,又该怎样利用它来做到循序渐进呢?这里有两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互动法”和“学生示范法”。在“互动法”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激情与孩子们形成互动,这种互动最好是能调动起竞争意识的互动,也就是教师常说的:“我要去找出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它是以简单的节奏为灵魂的,而我们设定的切入点是弱起之后的每一小节首拍(一小节一次),或是每句歌词句末对应的首拍(两小节一次)。两者之中又以后两小节一次的拍子更为简单。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就可以用铃鼓作辅助,敲响铃鼓,播放伴奏音乐,并让学生与鼓声同时拍手。随着伴奏音乐的进程,教师可以拿着铃鼓走到节奏感表现较好的学生面前,让其敲击铃鼓,与此同时,其余同学依然在相同处拍手。这样做一遍之后,孩子们对歌曲的整体节奏框架就了然于胸了。

在“学生示范法”中,则是寻找相对出色的同学做示范。教学意图也是从一个简单的小点出发,循序渐进地完成音乐教学。

为什么要简单,要互动,要找个学生做示范?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开始,若没有一个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点,那么整节课的教学就很难顺利展开,更难以达成高效课堂。

循序渐进的精髓更在于,整堂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丝丝入扣,有大方向的循序渐进,也有每个小步骤的循序渐进。非常忌讳从简单往上叠加再叠加,叠加到一半倒回去了。比如,有时候旋律都教过了,然后突然回头按节奏念歌词了,如此环环相扣的链条就断裂了。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推敲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最终把有效渐进的环节确定清楚,做好比例分配。

三、备课应求“新”

1.“新”的定义。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的备课环节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新”,不能总是按老一套来,老调重弹,死气沉沉。新,即创新,用新的方式去解读乐句。在新体系盛行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有效的方式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2.如何求“新”?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的“新”主要来自于新体系的体态律动、音乐游戏、奥尔夫乐器等方面。大部分教师都听、看、学习过很多的体态律动方式,音乐游戏的形式以及奥尔夫乐器的使用,但有时候活学跟活用还真挺难联系起来。实际上,不管是体态律动还是音乐游戏还是奥尔夫乐器,都离不开两个字:动作。为什么要做动作?动作在音乐课堂里的功能是什么?奥尔夫曾说,奥尔夫乐器是肢体的延伸。从这句话理解,我们可以知道,音乐课中动作的功能是什么:动作就是音乐的延伸,是内在联觉的外在表现,是音乐表达的自我检测。也就是说,我们做动作,是为了强调某个音乐要素,或者表达某种情感,同时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感受正确。

比如,对《跳到我这里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备课时,教师该怎么给这节课设计动作呢?我尝试选择了体态律动。体态律动的基本步伐就是行走,再结合这首歌曲旋律“33 11 33 5︱22 77 22 4︱”,它的特点是旋律模进。因此,我们可以设计成:第一乐句为前进步,第二樂句为后退步,再配上歌曲的情感表达,加上合适的动作,这样歌曲就变得更为丰富了。

不少音乐教师在备课中,明明花费了许多力气,有时候还搞了很多花样,却在课堂实践中收效不大,分析起来,很有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1.动作做了却没准确地强调出什么;2.动作跟要表达的情感不符合,无法形成情感联结;3.学生无法从自己的动作中获得及时的反馈。如果没有发挥动作的本质功能,就没有做到延伸音乐,反而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因此,要想课堂呈现出既具有新意又高效的教学态势,那么在备课的设计中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一种科学、辩证、可持续的全新教学思路,音乐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下过脚步。那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歌唱教学、欣赏教学,还是活动教学,每一次的备课事实上都倾注了教师的心血,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从求稳、求序、求新三个维度去揣摩考量,用合适的方法去规划每一堂课,那么,收获最大的就不仅仅是得到高效课堂的孩子们,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也会收获满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三维教科研小节
快把我哥带走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