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中指导儿童写作

2018-05-14曹丽芳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儿童诗水珠诗意

曹丽芳

【摘 要】诗歌是艺术,属于语言的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表达意愿和兴趣的方式,也是人格形成的途径。课堂上,教者要立足儿童本位,以游戏观来引领儿童进行诗歌写作,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让言语和生命一同诗意地生长。

【关键词】游戏 诗歌 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写作、习作的要求,各学段分别出现了“有兴趣”“乐于运用”“乐于表达”“愿意分享快乐”“不拘形式地想象”“新奇有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关键词句。这些表述彰显了儿童习作的“游戏”特征:儿童习作即游戏。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诗教学中,我以为,要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儿童诗写作,让他们玩得开心,写得轻松,让言语和生命一起诗意生长。正如诗人林焕彰先生所主张的:“写诗,是进行一种文字的游戏,玩文字,玩心情,玩创意。”

一、妙用文字,让诗句焕发魔力

诗歌中的语言都是平常的语言,可平常的语言一经诗人的巧妙组合,便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传闻最初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是他都不满意,最后定稿为“绿”字,诗意也活跃起来。“到”“过”“入”“满”等词都是“动词”,在用词的准确上没问题。“绿”原本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诗人把它当动词用,于是,春风一来,江南一片绿意盎然的形象便呈现在读者眼前,诗意顿觉活跃起来。

儿童诗的写作也是如此,教师可指导学生经常进行炼字炼意的游戏,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例如,在一节诗社采风课上,学生闻着花香,写下小诗:

《蜡梅》 蜡梅的香/飘进大家的鼻子/让我们都醉了。

师:“飘”字有点普通,大家一起来改一改。

生:可以用“钻”。

师:“钻”很多人都会用。

生:我改成“跑”。

师:这个字很活泼,看来花很喜欢大家呢。

生:老师,我想用“抓”字。

师:这个字比刚才的几个有新意,让我眼前一亮。可是,“抓进大家的鼻子”不够通顺啊。

生:老师,把“飘进”换成“抓住”:蠟梅的香/抓住大家的鼻子/让我们都醉了。

师:嗯,妙!这样一改,果然有味!

确实,虽然“飘”“钻”“跑”都是动词,在字词的准确上都无可厚非,但都不如“抓”字来得生动形象。“抓”更是将花拟人化了,使诗的画面更生动,形象更饱满,诗情也更浓郁。读者仿佛看到蜡梅伸出了千万只香香的手,让大家嗅个够,孩子们呢,一个个眯着小眼睛,沉醉在花香里。

像这样炼字炼意的游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领孩子们多做,充分挖掘出孩子们表情达意的潜力。另外,我还经常和学生玩“词语解释”的游戏,即用一首诗来为一个词语注解。学习“乐极生悲”一词时,学生从词典上查到这个词语的解释:快乐到极点就会发生使人悲痛的事。解释较为抽象,于是我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为这个词创作一首小诗。来看学生诗歌版的解释:

《乐极生悲》(王茜茹) 以前/我不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现在/我懂了/就是你玩得很开心时/妈妈叫你做——作——业

经孩子诗意的描述,“乐极生悲”这个词瞬间生动起来,生活的场景在诗中得以还原、再现,这样的解释有画面、有温度、有故事,而且像游戏一样好玩,学生都乐此不疲。

再如,因为天气原因,春游一再延期,我安慰学生说这是“好事多磨”。他们居然为“好事多磨”写起了诗:

《好事多磨》 有雨,有雨/原本三月初的春游/改到了四月底/老师说/这是“好事多磨”/可春游这事/一旦多磨/就变成夏游了

独特的体验,诗意的注解,让一首首诗歌充满浓郁的生活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既学习了语言,又练习了诗歌写作技能,一举两得。

二、抒发心情,让诗句灵动飘逸

儿童诗是孩子心灵世界的展现。儿童,处在人生一个最美妙的季节,他们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烦恼,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冲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释放出自己不同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之间,一首首儿童诗就形成了。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下课铃声一响,他们的心儿就飞向操场。然而令学生苦恼的是,有的教师喜欢拖堂。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写首小诗送给那位老师。学生诗歌展示如下:

《最美的声音》(王子翊) 最美的声音/不是/管弦的合奏/最美的声音/不是/合唱队的和声/最美的声音/不是/百灵的歌声/最美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是下课的铃声

“老师,我们想玩,请把下课的时间还给我们。”学生像玩游戏般借用诗歌委婉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老师读到这首诗则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理解学生,修正自己的行为。一首小诗,就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写作业时,学生王茜茹的铅笔芯一连断了几次,她嘟囔着让卷笔机帮忙。我打趣道:“你这是请卷笔机吃大餐哪!”她一拍脑袋,灵感来了:

《笔》(王茜茹) 今天铅笔不乖/一写就断/似乎故意不让我/把作业写完/可乐坏了卷笔机/咯吱咯吱/吃得好欢/直把铅笔/啃掉一半

这里,教师一句戏谑的话,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苗。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游戏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小诗《笔》就游戏般地化解了孩子的不快情绪,使她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还让她学着辩证地看待事情——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在文字的游戏中,孩子的生命在拔节。

同样,学生杨婷和我谈了件伤心事:老鼠将她心爱的日记本啃坏了,为此她哭红了眼睛。我提醒她这是一个很好的诗歌素材,很快,小诗诞生了:

《老鼠》(杨婷) 前天晚上/我咬了主人新写的小诗/昨天夜里/我又啃了她刚写的日记/小主人又气又急/伤心的泪水/将本子打湿/唉/我只是想/当她的第一个读者/让大家别老说我/没——出——息

未曾想到,她没有在诗中谴责老鼠,相反,是站在老鼠的立场,替它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出乎意料的结尾,让人眼前一亮。杨婷觉得自己只是轻松地吐露了当下的心情,好似游戏一般,没想到,一首活泼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她用诗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这是一种儿童生长的理想状态,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三、来点创意,让诗句与众不同

诗人林焕彰说:“具有游戏性的写作,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让学生觉得比较轻松有趣,没有患得患失的功利问题,心里少了很多压力,会觉得好玩。‘好好玩就是玩出创意来,玩出快乐来。”

课上,教师出示水珠的图片,问:“水珠在干什么?”要求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学生的回答真是异彩纷呈,有的说水珠是花草的宝石,闪闪发亮;有的说水珠是清洁工,把叶子跑道洗得干干净净;有的说水珠是缆车,里面装着风景……学生们在游戏中,创意如水珠般飞洒出来了。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相互比创意,也可以让学生和大诗人比创意。

课上,我为学生讀儿童诗人巩孺萍的诗歌《黑乌鸦》,学生们听着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师:乌鸦一个劲地说谎,为什么你们却那么喜欢?

生:诗人说得太好玩了,别人绝对想不到!

师:你们也能替乌鸦找个别人想不到的理由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开了。)

生:它掉进烟囱啦。

生:它黑巧克力吃多了。

生:它在黑河里游泳啦。

……

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说出自己的创意想法,让他们感受诗那种“不与人同”的趣味。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诗人写的进行对比,可能发现自己比诗人写得更好呢。在诗的游戏中,和诗人较量,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挑战。

有人这样说:“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就是说,要想写出好诗,就不能用老眼光看事物,应该有新的发现,给万物新的名称。

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诗的过程中,可以经常玩“取名”游戏。如课桌,称其为“桌子的脸”;抽屉,则称作“桌子的胃”;桌脚就叫作“桌子的腿”;擦桌面,就说“给桌子洗脸”;放书本进抽屉,就说“给桌子喂美食”;桌子摇摇摆摆,就说桌子的腿受伤了,连站都站不稳。再如,打雷,说成天空在发怒;下雨,说天在流泪,也可以说雨点娃娃放学回家啦……总之尽情想象,就可以为万物重新取名字。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本正经,那就没有游戏了。如果没有游戏,那还有什么呢?”是的,如果儿童诗写作一本正经,没有了游戏,那还有什么呢?作为教者,应该顺应童心,站在儿童的立场,用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写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想象得以放飞,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让童心和诗意一同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南星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诗水珠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教案《创作儿童诗》
永恒
冬日浪漫
种水珠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我是快乐的小水珠
水珠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