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在卒中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8-05-14杨晓燕张仲
杨晓燕 张仲
[摘要] 目的 比较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实施后对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将2016年2—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5—7月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接诊到离开抢救室时间、DNT时间。结果 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和D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和DNT均较前缩短,为在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该院进行溶栓治疗提供了前提保障。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 ;卒中单元;溶栓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a)-0033-02
急性脑卒中的处理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目前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發病率约为200/10万~250/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溶栓治疗目前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识别和快速启动决策性治疗是救治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1] 。该院从2016年2月通过医联体建设,在上级医院神经疾病专家负责主持下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及卒中中心建设。急诊科在急诊绿色通道管理中采取了相应策略,缩短了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和DNT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该院急诊2016年2—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②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非脑血管病事件、颅脑出血性疾病及外伤。对照组:2016年2—4月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6±1)岁;2016年5—7月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4例,男28例,女16 例,年龄41~90岁,平均年龄(71±1)岁。
1.2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4月,主要是以培训、授课为主。培训方式为卒中中心建设负责人牵头,定期为脑卒中绿色通道涉及科室医务人员授课,培训相关理论知识和要求。2016年2月该院正式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2016年5月通过3个月试运行后,该科采取以下策略,加强绿色通道管理。
1.2.1 组织实战模拟演练 规范演练方案,统一制定评分标准,全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评审。在没有提前通知的前提下开展模拟实战演练。模拟场景从院前急救开始到患者进入神经内科监护室结束。会后立即进行总结。科室在演练结束后通过录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流程中的不足和原因,进行整改。
1.2.2 完善相关流程 科室根据要求,制定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科院前急救流程”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科院内急救流程”。明确了医生、护士、护工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培训后立即进行考核,并进行专项督查,检查流程执行效果。
1.2.3 完善细节,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 印制脑卒中患者化验、CT检查绿色通道标识,悬挂警示灯,设计“脑卒中抽血套餐”医嘱,针对护士采血,培训采血注意事项和标准,建立“卒中采血套餐专用血标本试管栏”,方便操作者取用。
1.2.4 建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信息登记本”记录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处置的几个时间窗,它们包括:入抢救室时间、医生下达医嘱时间、采血时间、通知中央运输收取血标本时间、通知护工转运时间以及他们到达抢救室时间、患者离开抢救室时间。通过时间节点的记录,进行月总结,分析延长脑卒中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延长的原因并进行改进。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急诊停留时间(患者入急诊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的时间)、DNT、溶栓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和DN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该院是县市级的三级乙等医院,医疗覆盖人数约为60万人并辐射至甘孜、阿坝等地区。据统计,2015年该院共收治脑卒中388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2例,均为尿激酶溶栓,转上级医院29例。通过医联体建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学科专家在该院率先开展卒中中心建设,目前主要开展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是目前广泛研究应用的新型溶栓药物,静脉使用时间窗在4.5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良好[2]。因此,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救治原则为:早发现,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做出决策性的治疗。科学、快捷的急诊流程是缩短脑卒中救治时间,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3]。
(1)流程要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急诊到离开抢救室的时间为15 min。通过急诊绿色通道管理策略的实施,主要是根据科室自身情况和标准要求制定适合科室开展的绿色通道流程。在流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延长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原因,通过召开协调会,进行沟通和流程改造。
①中央运输人员收取血标本和送血标本的时间,直接影响后期静脉溶栓治疗时间。通过个别案例分析后,进行改进,电话告知卒中套餐血标本后,要求立即优先处理。
②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医生之间的处置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流程,处理时间不一样,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分析,是个别医生,尤其是轮转医生对流程不熟悉,立刻反馈给科主任,对转科人员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诊治和处理能力。
③2016年2—4月共反馈血标本采集问题,包括凝血标本不够,3例,通过培训和细化流程,改进标识,2016年5—7月血标本合格率100%。
(2)急诊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第一站,尤其是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中,改进流程,根据要求重新配置物资,包括血糖仪、卒中套餐采血管。在院前进行采血、建立静脉通道等治疗,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开通绿色通道。
(3)该院从开展静脉溶栓治疗至2016年7月底,共开展44例。转上级医院7例,其中6例为家属要求转院,1例为血小板值异常,经上级医生会诊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卒中中心建设和发展,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当地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诊科在绿色通道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医院急诊量日趋增加,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永恒的奋斗目标[4-6]。通过卒中中心建设,不仅提高急诊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将通过这些建设契机,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和流程,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多科协作,根据标准细化和优化科室流程,从管理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单爱军,李肖亮,杜波,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卒中单元)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C].《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315.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蔡月英,桑红琼.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6(8):1080-1081.
[4] 崔红云,黄静.专案三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143-145.
[5] 周育丽,李赛梅.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2):101-102,105.
[6] 朱婉婷,吴玉梅,林梅金.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3):173-175.
(收稿日期: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