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2018-05-14陈妤
陈妤
[摘要] 目的 探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加强护理管理对营养状况与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在干预产及干预3个月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及残余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与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干预后Hb、ALB、PA水平均较干预前高,SCr、BUN水平低于干预前,肾小球滤过率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加强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预后。
[关键词]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护理管理;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025-02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常见治疗方法,可维持患者残余肾功能,延长生存期,具有操作簡单、安全、实用价值高等优点,但长期使用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性腹膜炎,且其中约有50%~70%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状(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及微炎症,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率[1-2]。相关研究指出,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3]。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对持续性肺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2~76岁,平均(58.43±4.22)岁;腹膜透析时间0~3年,平均(1.45±0.56)年。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研究。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情稳定,腹膜透析方案稳定≥1个月;②认知能力正常,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疾病;②活动性肝炎、腹膜炎、肝功能异常等其他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腹膜透析知识宣教、饮食指导与用药护理,并实施加强护理管理干预,具有内容为:(1)组建腹透中心护理管理小组,由1名肾内科主任负责督导,1名护士长担任组长,1名专科护士,6名责任护士。(2)汇总影响腹透效果的原因:通过小组调查分析发现,患者普遍缺乏对腹膜透析及腹膜炎相关症状与表现的了解;相关医师诊疗处理不规范;患者本身身体质量欠佳,腹膜透析留腹时间较短;操作流程不规范,年轻护理人员对相关操作不熟悉。(3)针对影响因素实施改进措施:①患者管理:建立纸质与电子档案:为完善患者基础信息,填写《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填报《腹膜透析数据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方面制定个性化、全面化护理方案;可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定期编辑发布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对疾病与腹透治疗的认知;建立随访制度,开展电话、网络、门诊等多种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②护理人员管理: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留样操作培训,操作流程严格无菌化,留取样品操作规范化,熟练掌握合格透出液的留取方法,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相挂钩。③制定规范化应急方案、工作流程、医嘱模板与护理模板,便于快速有序接诊。④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教会患者学会确定目标与解决问题的技巧,掌握科学营养摄食,明确营养管理的目的与重要性,实现营养自我监测与自我管理。所有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4 评价指标
比较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患者营养状况与残余肾功能,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LB、PA、SCr、BUN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非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组内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干预后Hb、ALB、PA水平均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残余肾功能
干预后SCr与BUN水平低于干预前,肾小球滤过率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腹膜透析因自身优势与国家相关鼓励政策而逐渐在国内发展应用,但与此同时高水平腹膜炎发生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进而大大降低了腹膜透析治疗的有效率。相关研究指出,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可加强腹膜透析的质控水平,提升腹膜透析质量,护理服务水平,降低腹膜感染率,提高中远期存活率[4]。
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前经过长期饮食控制,已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大部分患者缺乏对透析时特殊营养摄取要求的了解;部分患者未进行营养控制,不敢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胃肠吸收能力较差,加之药物、精神、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热量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加重;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家庭的理解与支持,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营养管理较为困难,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对营养管理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5]。Hb、ALB、PA为常见营养状况评估指标,其水平变化情况与患者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低白蛋白水平可增加感染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的风险;SCr、BUN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长期腹膜透析的危险性因素,肾功能损伤时,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可导致SCr、BUN浓度增加,通过测定三者水平含量可判断其肾功能[6]。该研究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后,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Hb、ALB、PA水平均较干预前高,SCr与BUN水平低于干预前,肾小球滤过率较干预前高,表明加强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残余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通过组建管理小组,查找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评估其营养状况与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实施改进措施,为其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其中通过加强对患者护理管理,建立信息管理档案与网络分析平台,查找并分析潜在问题,便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通过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可提高患者对疾病与透析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建立随访制度可及时了解患者腹透效果,便于及时调整方案;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积极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及考核,可增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与工作积极性,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合格透出液的留取方法,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可保障护理操作的连贯性,确保每位腹透患者均能获得快速规范化救治;通过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营养摄食的重视,增强自我监测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腹膜透析效果。
综上所述,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加强护理管理,重视营养管理与指导,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持残余肾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军华,钱坤,江燕,等.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营养管理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5):595-597.
[2] 王鸿,马志红,田俊萍,等.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77-80.
[3] 林萍,贾冶,贾红彦,等.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炎症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37(15):3851-3853.
[4] 陈军华,钱坤,江燕,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5,30(21):78-80.
[5] 朱蓓霞,周芳芳,王凯悦,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1640-1643.
[6] 周巍,胡伟锋,韩国锋,等.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5):327-333.
(收稿日期: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