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相对贴进度的分档法在麻疹监测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2018-05-14黄延得孙爱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0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

黄延得 孙爱峰

[摘要] 目的 试用TOPSIS法计算得到的相对贴近度同时联合分档法对文献数据再次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提供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为指导不同地区开展麻疹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应用TOPSIS法的基本步骤计算相对贴近度,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的分档法对相对贴近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该市7个县市区麻疹监测质量的排序结果为C>A>B>F>D>E>G,处于高等级的是C和A,处于中等级的是B和F,处于低等级的是D、E和G。结论 基于相对贴进度的分档法和非整秩次秩和比法均为综合评价麻疹监测质量的适宜统计方法。各地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做好麻疹监测工作,认真填写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度的麻疹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指导不同地区开展麻疹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预防和控制麻疹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关键词] 麻疹监测;监测质量;综合评价;相对贴近度;分档法

[中图分类号] R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c)-0041-02

疾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麻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包括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三类6项评价指标,均由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汇总生成。李滨等[1]应用非整秩次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某市7个县(市、区)麻疹监测质量,作者试用TOPSIS法计算得到的相对贴近度同时联合分档法对文献数据再次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提供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为指导不同地区开展麻疹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7个县(市、区)麻疹监测质量的麻疹/风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X1,1/10万)、报告后48 h内完整调查率(X2,%)、血标本3 d内送达实验室比例(X3,%)和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X4,%)作为评价指标,获得的2013—2016年监测数据见表1。数据来自文献,真实可靠。

1.2 统计方法

应用TOPSIS法的基本步骤计算相对贴近度[2],由于计算得到的相对贴近度在0~1之间,故可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的分档法对相对贴近度进行聚类分析[3]。

2 结果

2.1 原始数据的规范化,确定理想和负理想解

应用向量规范法对表1观测值进行规范化处理,由于监测指标均为高优,故同一指标规范化数据的最大值为理想解,最小值为负理想解,见表2。

2.2 计算各地区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距离及其相对贴近度

计算各地区到理想解的距离d+、到负理想解的距离d-和相对贴近度C,见表3。由于计算得到的相对贴近度越高越好,故各地区麻疹监测质量的排序结果为C>A>B>F>D>E>G。

2.3 不同地區麻疹监测质量综合评价

将计算得到的相对贴近度按照从小到大排列顺序,并计算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和概率单位(Probit),以相对贴近度为应变量,以概率单位为自变量,计算得到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68 9(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C=-1.384 7+0.343 1Probit。按照合理分档数表,试分三档,见表4。

Leneve检验表明三档方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4,P=0.13),ANOVA检验表明各档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P=0.005),SNKq检验表明各档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最佳分档。

3 讨论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发病较急,具有传染性,以儿童群体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开展,麻疹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发病率接近零[4]。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爆发现象。因此,应重视麻疹这一乙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麻疹监测是消灭麻疹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规定有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三类6项评价指标,该文依据文献选择某市7个县(市、区)的麻疹/风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报告后48 h内完整调查率(%)、血标本3 d内送达实验室比例(%)、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基于相对贴进度的分档法对麻疹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某市7个县市区麻疹监测质量排序结果为C>A>B>F>D>E>G,与文献的差异在于D和E,原因可能为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不同所致;但是两种方法所得分档结果完全一致,即处于高等级的是C和A,处于中等级的是B和F,处于低等级的是D、E和G,说明两种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分析结果还表明,该市7个县(市、区)麻疹监测质量的分布极不均衡,应重点加强麻疹监测质量薄弱的D、E和G地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加督导频次,加强免疫队伍建设;加强疑似麻疹病例调查处理和追踪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率;加大麻疹防治宣传力度和医院感染控制;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和重点人群补充免疫等多种手段和措施[1,5],控制和消灭麻疹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在麻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适当加强流动人群免疫接种工作管理,加强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防控,及时监测并掌握麻疹疫情动态变化,应急性接种麻疹疫情爆发地区人群,尤其要做好学生群体疫情防控,以免出现麻疹易感人群累积,降低地区性疫情爆发诱因,积极推进麻疹疫情防控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研究目的、观测数据资料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TOPSIS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可客观地对多指标情况下的各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概念简单,计算过程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在应用TOPSIS法计算相对贴近度时,要对数据进行正确的规范化处理。除本文所用的线性向量法外,尚可应用线性变换、标准0~1变换、最优值为给定区间时的变换等完成。经计算发现,当增加评价对象时,如果理想点发生了改变,TOPSIS法的排序结果可能存在逆序现象。原因在于理想点变化的实际上是决策评价标准的变化,而评价标准的变化必然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即引起评价对象优劣顺序的变化。

综上所述,基于相对贴进度的分档法和非整秩次秩和比法均为综合评价麻疹监测质量的适宜统计方法。各地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做好麻疹监测工作,认真填写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度的麻疹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指导不同地区开展麻疹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预防和控制麻疹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李滨,丁善飞.采用非整秩次秩和比法综合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质量[J].预防医学,2017,29(11):1133-1135,1138.

[2] 孔琼,刘金宝,张国定,等.基于TOPSIS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2):264-266.

[3] 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人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6-227.

[4] 莫英瑛.湘西自治州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5(11):2099-2101.

[5] 苏琪茹,郝利新,马超,等.中国2015-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2):146-151.

(收稿日期:2018-07-26)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
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吉林省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基于AHP的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综合评价研究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运用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综合评价广西市某医院2011—2015医疗质量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