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模式探讨
2018-05-14苏爱华
苏爱华
[摘要] 中医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中医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经络、腧穴及刺灸,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好、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等优势,在数千年来受到广大疾病患者的欢迎。而随着现代医疗设施的完善、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继承中医针灸学,促进中医针灸学进一步发展成为该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針对中医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现状和立足点出发,结合多篇文献探讨其关系和模式,并由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医针灸学;继承与发展;立足点;现状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b)-0197-02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广泛使用和信任的祖国医学手段,针灸的历史悠久,最早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包括针刺疗法和灸法,运用针刺和艾灸来防治疾病,随着针灸用具、材料的逐步改革,针灸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治疗效果也得到肯定,这也有利于针灸学术的发展。而长期以来,中国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一直未有明确的模式,这对于中医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中医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是自然辨证的基本观点,继承不是良莠不齐、照单全收,而是去伪存真的一个过程,而发展也不是否定和抛弃,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新求异。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到底应该是继承为主还是发展为主,亦或是两者并重。下文针对中医针灸学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其继承和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出发,找好立足点,就其模式进行探讨。
1 中医针灸学继承与发展的模式现状
继承和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陈少宗[1]提出关于继承和发展关系模式的两种观点:①继承应主动积极,要明确继承的方式、方法及切入点。继承即指学习传统、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在继承中医针灸学传统时,如何确定经典就是继承的关键。中医针灸学的经典著作和实验研究结果数量庞大,而大多数都没有进行校对、注释、集中整理,因此当前针对中医针灸学的继承知识全盘接受,这种方式也使得中医针灸学缺少标准,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②传统的中医针灸学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存在很多相悖论的内容,因此需要积极主张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但事实上,因中医针灸学的现代研究并未使传统的理论体系更新,甚至还保留和继承了很多存在问题的传统理论,有的连最重要的内涵、概念都没有得到发展。近年来,关于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几乎没有进展,以往的许多研究过多的关注中医针灸学的某些理论,过于强调理论认识的实证,力图通过单独实证就能证实中医针灸学的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另外,中医学科中包含了人文成分和科学成分,其内容比较复杂,而二者之间也没有足够清晰的界限,中医针灸学中的认为特质实际上并没有从逻辑上与科学价值的等值内容,既科学视角与人文视角不能相互替代。中医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无止境的,不仅需要发扬科学成分,更需要传承其人文内涵,而无论是从人文还是科学视角来说,检验中医针灸学的意义不应当是传统中医针灸学的概念或理论,应该是临床经验。证实有效的临床经验就要继承其内涵,发展就要摒弃其糟粕[2]。
2 中医针灸学继承内容和发展方向
从现状上开看,中医针灸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明,其继承不应被忽视,若不能真正的传承其精髓,中医针灸学就缺少了根基,随着其发展,针灸学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为扩大针灸学发展,诊治现今多发性疾病,中医针灸学的继承和传承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①真心关爱患者。传统文化为针灸学提供了文化根基,而文化则孕育了针灸的机理和途径,从根本上看,针灸学不但涵盖了必要的技术,更是融汇文化、整合人文及针灸科学的一门学科。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患者,以凸显其人文特质,心怀宽广、体现出精湛的艺术,医者仁心,致力于提升总体医疗水准。传承至今,中医针灸学仍未脱离仁爱的关怀精神,在这种基础上重设医患关系,消除医患潜在的隔阂,对于提升针灸学技术和疗效有重大意义。②符合自然规律和常态的作息习性。针灸学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符合平日的作息,依循天人的根本思路,不可打破规律,借助针灸技术矫正原本的失衡,促使患者恢复原有的健康状态。③凸显中医独特的个性和灵活性。传统中医技术能够通过观察患者外在形态深入体察深层内在的病理,而针灸学更凸显了高层次的个性,也为此增加了中医技术的灵活性。医疗进程是辩证性的,不含某种既定的规范,针对不同个性的患者可采取不同的诊疗方式,灵活性较强。既要把控根本的针灸规律,还能贯穿整个医疗流程的始终,其灵活性就为针灸赢得了更多的诊疗时间。
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应按照去伪存真,还原中医针灸学的本来面貌,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来研究现存的中医针灸学理论与临床治疗方法,促使中医针灸疗法不会被时代淘汰,用现代科技,临床实践去认真研究分析其作用与机理,不断提高中医药与针灸疗法在临床使用上的效能。中医针灸学的发展思维必须是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创新的,通过建立与现代科学科技相沟通的,以创新为主的现代思维方式与哲学语言,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才能使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才能被人民和社会所接受。发展中医针灸学的优势,保持中医学与针灸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进行开拓创新是中医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方向[3]。
3 继承与发展中医针灸学的立足点
进行文献研究、哲学概括、临床资料收集和整理是继承和发展中医针灸学的热点,林永青等人[4]认为,继承和发展中医针灸学离不开临床实验,这也是针灸学的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辨证地、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中医针灸学是当前研究者们的主要目标。以针灸学的特点来说,其属于一门实践医学,长期以来其理论和临床疗效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中医针灸学的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又是证实中医针灸理论的过程。任何脱离临床实践的研究都是无源之水,当然强调针灸学的临床实践也是针对针灸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非盲目的临床实践和理论证实。从继承和发展的任务上来说,中医针灸学的临床实践目的是为人民、为经济发展、为社会服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中医针灸学要以服务人民大众为目标,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要将理论转化成生产力,这个转化过程就要依靠临床实践。
该研究提出,继承和发展针灸学的立足点是临床实践。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与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密不可分,在继承过程中也没有脱离这些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正是因为在继承的过程中,人们不加选择的继承,机械化的复制和叠加这些传统理论,才使得现存的中医针灸学理论中还受到这些哲学和文化观点的影响。而实际上,这些理论观点和思想对于临床实践是毫无指导意义的。所以在发展中医针灸学的过程中,如何去伪存真,并将有用的、独特的的内容保留下来,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来证实其机制,重新回到理论概括中去。中医针灸学发展到今天,未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未能把现代科学所开发的未知领域完全接纳运用到中医領域,未能把现代科研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应不断提出新的发现、新的概念与新的理论。继承中医针灸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针灸在世界医学中地位的一大法宝,而这种观念是中医针灸学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进行施展的基础。
4 中医针灸学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模式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中医中的针灸学更中国传统文化的净化,就文化属性上来说,继承相对更重要。只有重视继承,才能真正将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承下去,为发展奠定基础。从辨证的观念来看,发展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促使中医针灸学继续继承,缺少创新的理论体系是终将被淘汰的。因此,该研究认为中医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应相辅相成、继承与发展并重。该次综述的核心就是:中医针灸学的继承不是全盘接受,还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应当在检验中继承好的临床经验;发展现代理论认识也不是否定全部的传统理论,也不应当因传统体系内存在大量的有效经验和符合现代认识的思想就拒绝现代研究。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应建立在自身基础上,坚持继承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和整体观念,继承个性化和灵活性的诊疗方法,促进开放式、扩散式的思维发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并重,促进中医针灸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少宗.中医针灸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1,32(1):69-70.
[2] 蔡荣林,胡玲.华佗针灸临证特点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0):775-777.
[3] 刘慧荣,纪军,吴焕淦,等.近代上海针灸学术发展管窥[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148-1150,1156.
[4] 林永青,任珊,杨旭光,等.针灸学的内涵与外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3(1):4-7.
[5] 张进.关于针灸文献研究的思考[J].中医文献杂志,2013,31(6):30-32.
(收稿日期:2018-01-12)